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6篇
  免费   675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098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632篇
内科学   426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833篇
预防医学   3071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144篇
  1篇
中国医学   502篇
肿瘤学   25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91篇
  2022年   1198篇
  2021年   1050篇
  2020年   1226篇
  2019年   1096篇
  2018年   88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93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 :研究白胡椒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胡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泽泻醇(1),胡椒碱(2),胡椒醛 (3),N-异丁基-(2E,4E,12Z)-十八烷基-1-酰胺 (4),丁香酸 (5),5-羟甲基糠醛(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研究癫痫性脑功能异常对抑郁障碍产生的影响,以利于临床的早期识别和防治。方法:选择颞叶癫痫患者共36名,根据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颞叶癫痫伴抑郁组18例及非抑郁组18例。入组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EEG)、3.0T 头核磁共振(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癫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检查颞叶的发作间期痫性放电(IEDs)的侧别、颞叶与颞叶伴颞叶外IE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左侧受累更多见。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低频振幅分数(三种RS-fMRI分析方法)基于全脑水平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抑郁组脑激活区多于非抑郁组,且抑郁组中线结构的激活突出;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抑郁组比非抑郁组激活更增强的脑区涉及丘脑以及默认网络中的前额、楔前叶、腹前扣带回、海马等脑区。抑郁组MRS检查5/18例颞叶放电优势侧海马的NAA、NAA/Cho+Cr减低,且3/5例有海马萎缩;非抑郁组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 :颞叶癫痫病程长,放电累及颞叶外脑区、优势半球侧受累,海马结构功能异常及脑默认网络活动增强等因素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基于集束化治疗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6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1(66例)与观察组2(66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治疗,观察组1 给予集束化治疗+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2给予集束化治疗+血必净注射液+低剂量氢化可的松。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乳酸水平、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 h观察组1和观察组2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血乳酸水平低于观察组1、乳酸清除率高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 d和5 d观察组1 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毒素未见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3 d和5 d,观察组2内毒素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内毒素和PCT水平低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3组患者首测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2的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1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对照组死亡38例,观察组1死亡28例,观察组2死亡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847,P=0.004)。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可更有效地清除血乳酸、降低降钙素原水平,促进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34.
Objective:To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s of subtotal corpectomy and three column stabilizat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including the fracture vertebra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on severe multilevel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s . Methods:Eleven cases of severe multilevel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subtotal corpectomy and three column stabilizat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including the fracture vertebra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The reduction, height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 the neurological recovery, the Cobb’s angle and spinal canal compromis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5 cases achieved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there was no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in all cases , for the height of the fracture vertebra which was not severe was (40.7±5.1)% before operation (72.7±4.7)%,and the Cobb’s angle was (29.2±6.3)°before operation (9.2±3.1)°. For the severe vertebra Cobb’s angle is (15.6±1.4)°kyphosis before operation,(19.7±2.7)°lordosis after the operation; spinal canal compromise was (81.2±3.2)% 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zero after the operation. Conclusion: This therapeutic method may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severe multilevel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基于CdTe量子点的荧光淬灭现象,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和高灵敏度的检测硫酸庆大霉素的新方法。方法: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CdTe量子点,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实验过程中,优化了CdTe量子点TGA、镉、碲三者之间的比例,考察了不同pH与回流时间对量子点荧光性质的影响。通过测定CdTe量子点荧光强度的下降,实现了对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浓度的测定。结果:合成了荧光发射峰在607 nm、粒径在4.0 nm左右的CdTe量子点。硫酸庆大霉素对CdTe 量子点的荧光有淬灭作用,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硫酸庆大霉素的浓度在0.10~2.00 mg/L范围时,量子点荧光强度比值与硫酸庆大霉素浓度符合Stern -Volmer方程且相关系数R2=0.9989。结论: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快速简便,可用于硫酸庆大霉素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西沙必利对HD和PD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透析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40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治疗,对比血清生长抑素(SS)、胃动素(MO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以及消化道症状、胃肠激素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HD组和PD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D组在腹胀和便秘症状得分仍高于HD组;HD组和PD组治疗前后SS和VIP无显著变化(P>0.05),MOT显著下降(P<0.05);PD组和HD组治疗前后BUN、Scr、Hb和kt/v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PD组ALB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胃肠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透析患者都普遍存在消化道症状,且存在明显的胃肠激素蓄积,在常规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可以改善其消化道症状效果,同时降低患者血清胃动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RA患者266例、非RA风湿病患者228例(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健康体检者215名,检测3组抗CCP、RF、抗RA33数值,统计各指标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通过Spearman 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诊断性能;通过平行试验与系列实验探讨3项指标联合检测RA的诊断效能。结果:RA患者各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抗CCP与抗RA33之间不存在关系,RF与抗CCP、RF与抗RA33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抗CCP、RF、抗RA33的AUC值分别为0.942、0.922、0.653;3项指标中,阳性率:RF>抗CCP>抗RA33,敏感度:RF>抗CCP>抗RA33,特异度:抗RA33>抗CCP>RF;平行试验敏感度增高(98.50%),但特异度降低(64.91%),系列实验敏感度为15.41%,特异度为98.68%。结论:抗CCP、RF、抗RA33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与特异性,适用于RA的早期诊断,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NEC伴发肠穿孔患儿(NEC伴发肠穿孔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110例同期收治的NEC未伴发肠穿孔 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NEC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NEC并发败血症(OR=2.557)、凝血功能障碍(OR=4.075)、低钾血症(OR=5.180)是肠穿孔的独立危险 因素(P<0.05),而高胎龄(OR=0.884)为保护因素(P<0.05)。上述3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NEC伴发肠穿孔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79.2%、81.8%。结论: NEC伴发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低钾血症是NEC伴发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NEC伴发肠穿孔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三维角度与单节段同水平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单节段腰间盘突出患者105例,选取同期无腰椎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 组。采用CT及X线测定腰椎3个平面L3~S1关节突角度。随后采用Fujiwara标准进行分级,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等级分为3组对比滑脱程度。结果:在横断面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 对照组(P <0.05),且关节突角更偏矢状位。在冠状位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两侧关节突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小关节角更偏竖直位。在矢状位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更偏水平 位(P <0.0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出(Ⅱ~Ⅳ度),按照关节突关节的突出等级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3组,各组间突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关节突角度与突出程度具有相关性(r=0.755,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角度与单节段同水平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