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偏头痛脑膜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iv)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GTN)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各组分别包括0.9%生理盐水或GTN iv后1.5,4h两个实验小组。应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观察PDTC对GTN iv后1.5h大鼠脑膜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GTN iv后4h ICAM-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DTC50,100,200mg.kg-1各剂量组GTN iv后1.5h大鼠脑膜NF-κB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30%(P<0.05)、52%(P<0.01)和65%(P<0.01),呈剂量依赖性;PDTC50,100,200mg.kg-1各剂量组GTNiv后4h大鼠脑膜ICAM-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36%(P<0.05)、71%(P<0.01)和51%(P<0.01),无剂量依赖关系。结论:NF-κB参与偏头痛时脑膜ICAM-1的蛋白合成调控,在偏头痛的脑膜炎症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梅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和人群年龄构成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梅州市监测点2012年报告的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清、咽拭子和脑脊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乙脑病毒、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猪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新型隐球菌、恙虫病立克次体。结果共采集53例病例83份样本,其中血清29份、咽拭子38份、脑脊液16份,检出阳性29份,其中单纯疱疹病毒阳性7份、腮腺炎病毒阳性2份、腺病毒阳性1份、巨细胞病毒阳性2份、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阳性9份、脑膜炎奈瑟菌阳性3份、新型隐球菌阳性1份、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4份。53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实验室确诊29例,其中确诊病毒性脑炎21例,占72.42%;确诊细菌性脑膜炎4例,占13.79%;确诊恙虫病脑炎4例,占13.79%。在29例脑炎脑膜炎确诊病例中,以〈15岁儿童为主,占62.07%(18/29)。结论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梅州市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今后应加强肠道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引产中不同方法对促宫颈成熟影响作用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双流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500例足月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促宫颈成熟方法将产妇分为前列腺素欣普贝生组(A组,231例)、小水囊组(B组,178例)和缩宫素组(C组,91例)3组,观察3组产妇宫颈评分、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3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分别为96.70%、95.50%、59.3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促宫颈成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产时间、总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分别为[(34.90±8.72)h、(13.21±1.23)h和(307.08±29.83)m L],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临产时间、总产程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剖宫产率为74.73%,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20.35%、2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以及小水囊在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而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以及引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儿肤康搽剂局部外用治疗手足口病(HFMD)患儿皮肤上的斑丘疹、疱疹的疗效。方法:手足口病患儿62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儿肤康搽剂,对照组使用本院自制制剂炉甘石洗剂,两种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和疗程均相同,使用时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3次/d,疗程7d。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经统计学处理χ2=5.6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肤康搽剂能止痒、抗变态反应,可以佐治HFMD的皮损,迅速止痒,减轻患儿痛苦。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及止痒的作用而无儿肤康搽剂的上述作用。说明儿肤康搽剂可试用于急HFMD皮损的辅助治疗,可起到快速止痒、消肿、止痛、抗感染的功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及不同亚型偏头痛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偏头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105例,随机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A 组,n=47)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B 组,n=58),再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PPARγ水平,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PPARγ水平明显低于发作间期及健康对照者(P<0.01);发作间期的 PPARγ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有先兆与无先兆发作期PPARγ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发作间期PPARγ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时血清PPARγ下调,其可能是偏头痛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有无先兆对PPARγ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6.
刘敏  何秋  徐慧心  孙亚莉 《西南军医》2010,12(4):718-71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98例,将治疗前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相符者61例,占62.3%,术后病理降级者22例,占22.4%,升级者15例,占1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手术时间6.7 min,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有: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阴道出血、月经期提前、低热。结论 LEE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操作简便,对病理诊断无影响,治疗CIN效果良好,应注意手术操作手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基于临床常用的手术计划系统进行脑深部刺激电极三维重建,评估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01—12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1例,基于脑深部电极三维重建技术,根据植入电极与STN的位置关系,将病例分为2组(组1:双侧电极位于STN内;组2:一侧或双侧电极均不位于STN内)。分析基于电极重建技术与标准开机程控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刺激触点二者的吻合度,比较两种不同电极植入精确度对该吻合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两种筛选方式的最佳触点几何中心的空间坐标的差异。结果基于重建电极与标准开机流程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触点的吻合度达83.33%(35/42),左右两侧的吻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的最佳触点吻合度高于组2(88.24%vs 6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触点的空间坐标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深部电极重建技术能够立体直观呈现颅内电极与DBS目标核团的空间位置关系,基于该方式筛选的最佳刺激触点与传统开机程控方式存在较高的吻合度,该项技术可能有助于提高术后程控最佳DBS触点筛选的准确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58.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 采用斑马鱼模型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对靛玉红抑制血管生成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50 mg·L-1的靛玉红能显著抑制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生成,抑制率为20.9%和38.4%。每个鸡蛋分别加入5, 7.5和10 μg 靛玉红处理72 h后,CAM血管生成被显著抑制,抑制率为32.70%,41.61%和51.43%。结论 靛玉红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该文旨在全面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在广西南宁市壮族人群的流行情况及其患者的抑郁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7407名≥16岁壮族人群进行病史询问,由风湿病专科医师对询问阳性者进行体格检查;对疑似AS病例,行HLA-B27检测和X线摄片,将其结果与6826名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对调查确诊为AS的患者,选用Zung(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分,与18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壮族和汉族AS患病率分别为0.22%和0.21%;壮汉民族的AS误诊率、早期诊断率和长期不合理用药率分别为87.5% vs 85.7%、0% vs 7%、100% vs 92.8%。AS患者出现抑郁心理较正常人高。结论广西南宁市壮族AS患病率和同地区的汉族相近,与国内北京、汕头地区相似。规范AS诊治形式严峻,需加强风湿病专科建设。AS患者较易出现抑郁心理,有必要从心理等方面对AS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教育。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妊娠期梅毒的流行特点及抗梅毒治疗对胎婴儿的影响.方法对63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进行抗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再分为青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观察各组胎死宫内发生率、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结果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传播途径以性伴侣间传播为主,治疗组的胎死宫内发生率、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比非治疗组低,青霉素治疗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比红霉素治疗组低.结论产前检查发现妊娠合并梅毒,给予足量、正规的抗梅毒治疗,可以减少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青霉素对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