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7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1例放弃治疗,36例确诊后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单独手术4例,手术+化疗6例,手术+免疫治疗4例,手术+放疗5例,手术+化疗+免疫治疗15例,手术+化疗+免疫治疗+放疗2例。37例随访3个月~7年。14例患者于1~25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存活。结论目前,足部恶性黑色素瘤仍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但经过正规手术,辅助化疗、免疫、放射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足部良好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盆包虫病的外科分区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共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8~42岁,平均31岁;髂骨包虫4例(Ⅰ区),骶髂关节3例(Ⅳ区),4例(Ⅰ区)采取边缘切除+骨水泥填充,3例(Ⅳ区)采用边缘切除+后路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3年,2例复发,均为Ⅳ区病变复发。[结论]Enneking外科分区的方法对骨盆包虫的切除范围、是否重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手术治疗是临床主要方法,边缘切除+骨水泥填塞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减压术与减压融合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方法①计算机检索MEDLINE(from OVID,1966~2006.4)、 EMBASE(1984~2006.4)、CBMdisc(1978-2005.12)、万方数据库 (1981~2006.4)、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1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1989~2006.4);②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且随访大于2年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8软件对可以合并分析的指标作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指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结果。结果有7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4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在总体疗效[OR 1.83,95%CI (0.92,3.41)]、疼痛减轻程度[术前WMD 0.12,95%CI(-0.44,0.68);术后WMD 0.08,95%CI(-1.08,1.25)]、术后腿痛人数[OR 1.04,95%CI(0.48,2.25)]、术后随访期二次手术人数[OR 0.68,95%CI(0.30,1.56)]和围手术期并发症[OR1.15, 95%CI(0.51,2.60)]等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术后腰痛的发生人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5,95%CI(0.14,0.46)]。有4个研究比较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腰部使用支具固定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表明, 单纯减压手术组少于减压融合组。有3个研究比较了术前、术后椎体过伸过屈位滑移程度、手术间隙终板成角,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但不同研究的结果矛盾。结论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在总体疗效、疼痛减轻程度、术后腿痛人数、术后随访期二次手术人数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腰痛的发生人数单纯减压组多于减压融合组。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腰部使用支具固定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方面,单纯减压手术组则少于减压融合组。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X线表现椎体活动度的指标对预后术后腰痛有指导作用。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样本数较小,文献总体质量也不高,因此,上述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5.
背景:融合是腰椎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后稳定运动节段的重要方式,经典的融合方式包括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很多研究报道过几种融合方式的优势、技术要求、临床疗效和融合后并发症,但结论各异,很难明确最佳融合方式。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的疗效差异,以期寻求最佳融合方式。方法:选择167例因退变性腰椎疾病行1个或2个节段融合,随访时间最短为3年的患者,分为3组,后外侧融合组62例,后方椎间融合组57组,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8例。通过目测类比评分、ODQ问卷和Kirkaldy-Willis量表评价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和功能状况,并进行影像学评价,包括椎间盘高度、腰前凸、病变节段间角度、融合情况及融合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最后1次随访结果表明,后外侧融合组患者中50例(80.7%)疗效优良,后方椎间融合组患者中50例(87.8%)疗效优良,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1例(85.5%)疗效优良,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4)。3种融合方式都明显改善了椎间盘高度(P<0.05),其中后外侧融合组椎间盘高度丢失最多,腰前凸和节段间角度明显增大,3种融合方式的节段间角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后1次随访时,3种融合方式的不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包括3例深部感染,4例暂时神经麻痹,1例永久神经麻痹,6例取骨处疼痛。提示3组融合方式在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后方椎间融合比后外侧融合能更好维持矢状面平衡。单纯后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及避免取骨处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背景:融合是腰椎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后稳定运动节段的重要方式,经典的融合方式包括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很多研究报道过几种融合方式的优势、技术要求、临床疗效和融合后并发症,但结论各异,很难明确最佳融合方式。 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的疗效差异,以期寻求最佳融合方式。 方法:选择167例因退变性腰椎疾病行1个或2个节段融合,随访时间最短为3年的患者,分为3组,后外侧融合组62例,后方椎间融合组57组,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8例。通过目测类比评分、ODQ问卷和Kirkaldy-Willis 量表评价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和功能状况,并进行影像学评价,包括椎间盘高度、腰前凸、病变节段间角度、融合情况及融合后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最后1次随访结果表明,后外侧融合组患者中50例(80.7%)疗效优良,后方椎间融合组患者中50例(87.8%)疗效优良,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1例(85.5%)疗效优良,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704)。3种融合方式都明显改善了椎间盘高度(P < 0.05),其中后外侧融合组椎间盘高度丢失最多,腰前凸和节段间角度明显增大,3种融合方式的节段间角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最后1次随访时,3种融合方式的不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并发症包括3例深部感染,4例暂时神经麻痹,1例永久神经麻痹,6例取骨处疼痛。提示3组融合方式在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后方椎间融合比后外侧融合能更好维持矢状面平衡。单纯后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及避免取骨处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mita预后评分法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脊柱转移瘤应用Tomita预后评分法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选择治疗方法。结果:有43例获得随访,随访4~27个月,1例4个月后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后10d死亡。手术组疼痛缓解平均2.6分。脊髓及神经根损害术后均改善。结论:原发肿瘤性质及重要脏器转移情况影响患者预后。Tomita预后评分法可有效判断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单发、生存期较长的脊柱转移瘤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是否存在干细胞样侧群细胞(SP细胞)。方法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宫颈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进行Hoechst33342染色,应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检测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非SP细胞,并给予维拉帕米拮抗剂,观察各骨转移瘤瘤细胞中SP细胞亚群染色变化情况。结果所检测的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宫颈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均存在SP细胞。荧光显微镜下,SP细胞体积较非SP细胞小,SP细胞胞核蓝色荧光呈淡染或消失;非SP细胞经染色后发出较强的蓝色荧光。给予维拉帕米拮抗剂后,各骨转移瘤细胞中胞核发蓝色荧光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宫颈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存在干细胞样的SP细胞。  相似文献   
19.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 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 < 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化疗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是否优于非化疗。 方法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 ~ 2008.12)、EMbase(1984 ~ 2008.12)、OVID database(1980 ~ 2008.12)、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8 年第1 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80 ~ 2008.12),并追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手工检索《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肿瘤》(均自创刊至2008.12)等。由两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6 个RCT、共计836 例原发非转移性高分化软组织肉瘤患者。所有研究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是否采用分配隐藏及盲法,但均报告了失访与退出原因以及基线资料。化疗组5 年总生存率[RR= 0.90,95%CI(0.76,1.06)]、局部复发率[OR= 0.69,95%CI(0.36,1.32)]、转移复发率[OR=0.83,95%CI(0.62,1.11)]和总复发率[RR= 0.91,95%CI(0.78,1.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5 年无瘤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73,95%CI(0.63,0.86)]。 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化疗治疗软组织肉瘤并不优于非化疗。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以及发表偏倚的中度可能性,很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期望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