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构建新型β-内酰胺酶CTX-M-38的表达载体。方法应用PCR扩增CTX-M-38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经NdeI、XhoI酶切后连接至pET-26b(+)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及DNA测序确证后,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碎法提取表达蛋白产物,检测其活性,等电聚焦电泳检测蛋白的等电点(pI)。结果PCR扩增获得894bp的产物,重组表达载体经NdeI、XhoI酶切及DNA测序后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接入表达载体,重组菌的粗提物经头孢硝噻吩检测显示具有β-内酰胺酶活性,显示载体[pET-26b(+)/CTX-M-38]构建成功。蛋白pI为8.4。结论β-内酰胺酶CTX-M-38在原核表达细胞中实验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分析酶的特性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2.
全国10所医院院内与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0所教学医院分离的社区和院内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按设计方案收集10所教学医院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Etest法测定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数据输入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353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占74.2%,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占9.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占16.2%;不同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在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头孢呋辛的敏感性较低,为0~76.7%,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PSSP组中分别为98.1%和98.9%,PISP组中分别为61.8%和64.7%,PRSP组中分别为15.8%和10.5%;267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率为56.2%,2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为42.7%,对于产ESBLs菌株,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较低,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在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相对较高;177株MSSA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73.4%,测试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MSSA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98.9%~100.0%,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0.8%和88.1%.结论 对于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保持了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在β-内酰胺类药物中表现较好;对于MSSA以及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抗菌活性,对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较低,而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深圳肺结核患者发病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旨在为制订控制结核病疫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龙华2000—2007年登记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32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632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中常住患者108例(17.1%),非常住患者524例(82.9%)。龙华流动人口中21~30岁肺结核患者占53.4%,常住人口中21~30岁和41岁以上肺结核患者各占34.3%,不同户籍患者的年龄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X2=15.7,P=0.001);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21~30岁年龄组结核患者菌阳率为92.1%,高于同年龄组常住患者的73.0%(χ2=11.2,P=0.001);21~30岁年龄组常住患者肺结核空洞率是13.5%,低于同年龄组的流动肺结核患者的28.9%(χ2=3.93,P=0.047)。结论深圳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与常住患者相比较主要特点是发病年龄结构轻、青年患者结核菌阳性率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64.
宋亚妮  刘云景  何林  李杨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7):2273-2275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致伤原因包括各种车祸伤,机器碾压伤,高处坠落伤等。这种损伤往往合并严重的污染和大块组织的缺损、坏死,处理上比较困难。若治疗不当,常可导致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外露的肌腱、骨骼缺血坏死,甚至截肢。早期的处理原则是在彻底清创、恢复足够的血供后I期闭合创面,充分覆盖重要组织结构如神经、肌腱、血管以及合并的骨折断端。  相似文献   
65.
66.
先证者 男,63岁。出生时皮肤正常,自30多岁始,无明显诱因左手背出现一黄豆大红色丘疹样物,顶部有黑头,伴疼痛。渐渐形成粉瘤,破溃后,有白色皮脂样物溢出,局部出现暗黑色、粘着性出血性痂。血痂自行脱落,留下永久性、火山口样疤痕。此后,在患者面部、颈部、四肢和躯干的皮肤,相继出现相同病变。但右侧鼻翼旁出现类似病变后,皮损色黑、刺丛状向外周扩展,不脱落,边缘呈鼠咬状。曾在耳廓、下颌下及四肢皮下形成结节并继发感染。病理检查发现: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增生;棘层不规则肥厚、假性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层内可见毛囊角栓形成、淋…  相似文献   
67.
26名乙型肝炎疫苗初种免疫无应答者重复注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学院 2 0 0 0级新生入学体检乙型肝炎 (乙肝 )两对半5项全部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至第 7个月再次查乙肝两对半 ,对其中的乙肝疫苗初种免疫无应答者给予乙肝疫苗重复注射 ,并追踪调查免疫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学院 2 0 0 0级入学新生 110 4人。于入学后抽取静脉血 2ml,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HBsAg、抗 HBs、HBeAg、抗HBe和抗HBc(简称乙肝两对半 )。试剂为琛圳月亮湾生物研究所生产 ,批号为 2 0 0 0 0 3,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及判断结果。从上述检测中查出 5项全部阴性者给予乙肝疫苗第 1…  相似文献   
68.
我院是一所省属三级甲等医院 ,其保健科药房面对内、外科胸外、泌尿、神内及其它共 9个科室 ,额定病床 40 0多张 ,每月2 0 0多万元左右的药品销售额 ,对仅有的 4个药剂人员来讲 ,其工作繁重、任务大、要求高 ,特别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行 ,病员所需服务的提高 ,就要求我们工作质量全方位的提高 ,为此 ,在近来的工作中 ,药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中作了以下改革措施。1 微机网络化对住院药房的管理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 ,微机网络化管理在我院住院药房已全面开展并得以实施管理模式责任人的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其具体作法如下。1…  相似文献   
69.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2001年1--2002年6月,本院临床分离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734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0.6%,革兰阴性菌占59.4%。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MRSA和MRCNS分别为37.8%和78.8%;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株7.6%;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占34.9%,肺炎克雷伯菌占34.2%;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碳青酶烯类外)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株。结论 细菌耐药性仍是目前临床上的难题,需采取积极措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Stereotactic Conformal Radiotherapy,SCRT)加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na,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先予羟基喜树碱、5-Fu、顺铂和超液化碘油行TACE2周后行SCRT,使用8mv X线,4~8Gy/f,共照射8~15次,隔日照射,使90%剂量包完90%的肝癌体积.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18个月以上,6、12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2.2%、44.4%、27.8%。其中3例到目前仍生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SCRT综合TACE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减轻常规分割放疗的副反应。显示出SCRT综合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