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PTEN、PI3K和Paxillin在食管鳞癌组织(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以及PTEN、PI3K和Paxillin三者之间的相关 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正常食管黏膜、94例ESCC组织中PTEN、PI3K和Paxillin的表达 情况。 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TEN、PI3K和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1) 。PTEN表达与食管癌细胞的分化程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浸润深度 (P<0.05)及临床分期(P<0.05)显著相关;PI3K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 分期显著相关(均P<0.01);Paxill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因素有关(均 P<0.01);PTEN 分别与 PI3K、Paxillin表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PI3K与Paxillin 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 。 结论 PTEN、PI3K和Paxillin表达均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ESCC生物学行为 的指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 PI3K、PTEN 的作用可能互相拮抗,PI3K和Paxillin 协同促 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半仿生提取法。中草药有关半仿生提取方法包括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法醇提取法、微波辅助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提取法、酶辅助半仿生提取法等。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本文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3.
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心血管疾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低度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均被证实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其相应循环生化标志物对认识高血压的发病、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预防等发挥了重要作用,miRNA调控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是近年来新的突破性成果。本文从RAAS系统、交感神经、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循环生化标志物与miRNA的关系六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阅。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8例,按病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生物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10分的为16例(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例(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安全,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  结果  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中有62例(25.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模型为P=1/(1+exp(-(-3.764+0.361×肿瘤最大径+1.281×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614×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155×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阴性预测值为89.89%,阳性预测值为45.16%,准确度为78.33%。ROC曲线分析显示,ROC 曲线下的面积为0.827(95%CI :0.767~0.886),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82.02%。  结论  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李宝重  刘世伟  何明 《中国肿瘤》2014,23(7):608-611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诊治的387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9.0%,5年生存率为28.7%,术后1年内复发死亡的患者71例,术后5年以上未复发的患者为10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残端是否阳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7)、肿瘤最大直径(P=0.030)、淋巴结转移(P=0.00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仍较差,复发转移依然是主要的致死原因。而性别、肿瘤最大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是预测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耳埋与针刺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耳埋组和针刺组,每组48例.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耳埋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83%、93.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总有效率相当.但耳埋因相对安全、无痛、作用时间长而更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根治(R0)术后pT1~3N0M0期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R0术后pT1-3N0M0期、术后生存≥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88例。分别研究清扫淋结数量、纵隔淋巴结情况和病理分期与患者总生存率(OS)、无疾病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 至随访期结束,全组术后3、5年OS为72.7%和62.2%,DFS为64.1%和57.4%。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清扫淋巴结数影响OS和DFS;亚组分析清扫淋巴结数以12~15枚者OS和DFS最高(P<0.05),清扫淋巴结数<12枚或>15枚OS和DFS均有降低趋势。结论 清扫淋巴结数影响pT1~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生存,清扫淋巴结数以12~15枚者生存率最高,过少或过多均可能不利于生存,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转染对心肌细胞急性实验性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进行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复氧(A/R)组、热休克处理后缺氧/复氧(A/R+HS)组和pCDNAHSP70质粒转导后缺氧/复氧(A/R+pCDNA HSP70)组。用脂质体包裹pCDNAHSP70质粒,并转导入心肌细胞内。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P70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HSP70蛋白表达。以心肌细胞存活率(MTT法)、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I.DH)活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透射电镜)及Ca^2+负荷来检测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A/R组相比,A/R+HS组和A/R’pCDNAHSP7。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LDH活性明显降低;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心肌细胞Ca^2+负荷明显减轻。A/R组HSP70mRNA和蛋白含量均较A/R+HS组和A/R+pCDNAHSP70组显著减低(P〈0.01),而A/R+pCDNA HSP70组的含量与A/R+HS组相比显著增多(P〈0.01)。结论:通过基因转染使HSP70基因高表达能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这一作用与其能抗细胞Ca^2+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