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5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目的 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 (IST)恢复前后骨髓中辅助性T细胞 (Th细胞 )亚群改变情况及与造血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 2 4例发病期、15例恢复期SAA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h细胞亚群及CD3 CD8 细胞改变情况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 2 0例发病期SAA患者、12例IST后恢复期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 α、IL 4水平 ;评价Th1与CD3 CD8 细胞、TNF α的相关关系 ;评价Th1、CD3 CD8 细胞、TNF α、IL 4及Th1/Th2平衡与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2 4± 0 .17) %、1.5 7± 0 .93;发病期SAA分别为 (4 .87± 2 .6 4 ) %、(0 .4 1±0 .2 6 ) %、2 1.2 2± 5 .0 7,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 (P <0 .0 1,P <0 .0 5 ,P <0 .0 1) ,恢复期分别为 (0 .5 3± 0 .2 2 ) %、(0 .4 4± 0 .15 ) %、1.38± 0 .4 5 ,与正常对照组相当 (P均 >0 .0 5 ) ;CD3 CD8 细胞亦由发病期的(32 .32± 18.6 9) %显著下降为 (13.76± 2 .96 ) % (P <0 .0 1) ;SAA发病期血清中TNF α、IL 4为 (4 .2 9± 3.15 ) μg/L、(1.2 4± 0 .73) μg/L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2 1± 1.16 ) μg/L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右心功能减退相关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55例PM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纤维化前/早期和明显纤维化期患者右心功能相关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生化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肺动脉压与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纤维化前/早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19 g/L(47~224 g/L)比78 g/L(33~182 g/L)]及血小板计数[233×10 12/L(5×10 12/L~984×10 12/L)比117×10 12/L(7×10 12/L~731×10 12/L)]高于明显纤维化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2例有完整心脏超声结果的患者中,90.9%(20/22)患者肺动脉压增高,72.7%(16/22)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加,90.9%(20/22)患者右心室舒张期内径增加,无射血分数异常者。纤维化前/早期组患者肺动脉压[48 mmHg(46~90 mmHg)比33 mmHg(20~50 mmHg)(1 mmHg=0.133 kPa)]、左心室舒张期内径[46 mm(36~50 mm)比47 mm(43~53 mm)]、短缩率[38.1%(36.0%~38.9%)比35.4%(32.7%~37.8%)]与明显纤维化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肺动脉压与年龄( r=0.590)及血清铁蛋白(SF)( r=0.608)、乳酸脱氢酶(LDH)( r=0.71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 r=0.580)水平均呈正相关(均 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 r=-0.596, P=0.003)。 结论:PMF患者易出现右心功能减退。PMF患者年龄越高、血小板计数越低或SF、LDH、ST-2水平升高时,肺动脉压越高。  相似文献   
133.
与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1,他引:35  
目的 了解与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的类型、分布、数量及临床意义 ,考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BMMNC Coombs)的敏感性。方法 对 32例临床疑诊为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BMMNC Coombs试验和流式细胞术 (FACS)双标法检测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有核红细胞、粒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的种类及结合率。结果 FACS双标法检出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 90 .6 %,BMMNC Coombs试验检出的阳性率为 5 0 .0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 χ2 =12 .6 5 ,P <0 .0 5 )。FACS检测自身抗体阳性的 2 9例患者中IgG型占 6 .9%,IgM型占13 .8%,IgG +IgA型占 3 .4%,IgG +IgM型占 31.0 %,IgG +IgM +IgA型占 44 .8%;2 9例中含IgG型 2 5例 ,占 86 .2 %,含IgM型 2 6例 ,占 89.7%,含IgA型 14例 ,占 48.3 %。IgG型血红蛋白减少得最严重 ,含IgM型的患者可有血管内溶血的实验室发现 ,IgM和IgM +IgG型组治疗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91.3 %的患者可检出造血干 祖细胞上有自身抗体 ,而且多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约 5 0 .0 %的患者红、粒系细胞上有自身抗体 ,13例BMMNC Coombs试验阴性而FACS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有 11例在造血干细胞上有自身抗体。与有核红细胞和造血干 祖细胞结合的三种抗体  相似文献   
13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DC1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1型(DC1)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人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轿.(SAA)为埘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MDS、SAA 骨髓中 Th1细胞数、DC1亚群-CD11_ CD1~a~ 细胞、CD11_~ CD83~ 细胞数量及比例改变;评价 CD11_ CD83~ 细胞与 Th1细胞、网织红细胞(Re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MDS 患者 Th1细胞及 DC1亚群均未见增高(P<0.05),CD11_ CD83~ 细胞与 Th1细胞、ANC 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 Ret 呈正相关(P<0.05)。SAA 的 Th1细胞、CD11_ CD1_a~ 细胞、CD11_ CD83~ 细胞、CD11_ CD83~ 细胞/CD11_ CD1_a~ 细胞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A 患者 CD11_ CD83~ 细胞数与 Th1细胞呈正相关(P<0.01),与 Ret、ANC 均呈负相关(P<0.01)MDS 的 CD11_ CD1_a~ 细胞、CD11_ CD83~ 细胞、CD11_ CD83~ 细胞/CD1_a~ CD11_ 细胞均低于 SAA(P<0.01)。结论:MDS 患者 DC1亚群处于相对静息状态.但激活 DC1可能有助于 MDS 造血恢复。MDS 和 SAA 的免疫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5.
随着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目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缓解率已达到80%-90%,但是很多缓解后的患者仍会复发,成人ALL的长期无病生存率仅为30%.40%。难治、复发性成人ALL预后差、再诱导缓解困难。我们自2004年10月开始对7例难治、复发性成人ALL试用CAG方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6.
目的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数量、比值的变化,测定外周血 T 细胞激活协同分子(CD80、CD86、CD40)在树突细胞及 B细胞表面的表达。方法用单克隆抗体三标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发病期和13例 IST 后恢复的SAA 患者外周血髓系 DC 前体(pDC1)与淋系 DC 前体(pDC2)的数量、比例,并与15名正常对照比较。其中10例患者检测了治疗前、后2个月的 pDC1与 pDC2的数量。检测16例 SAA 患者及12名正常对照外刷血 DC 及 B 淋巴细胞表面 CD80、CD86、CD40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pDC 总量、pDC1、pDC2及 pDC1/pDC2比值分别为(0.72±0.08)%,(0.41±0.05)%,(0.30±0.05)%,1.58±0.18:而初发 SAA 患者为(0.96±0.18)%,(0.67±0.13)%.(0.32±0.06)%,2.70±0.32,pDC1显著增多(P<0.05),pDC1/pDC2比例明显失衡(P<0.01);恢复期 SAA 患者上述指标下降为(0.77±0.13)%,(0.43±0.10)%,(0.34±0.09)%,1.78±0.36,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 值均>0.05)。10例 SAA 患者治疗前 pDC1、pDC2及 pDC1/pDC2比值分别为(0.87±0.31)%,(0.35±0.09)%,2.65±0.40,治疗2个月后分别为(0.24±0.09)%,(0.14±0.04)%,2.16±0.26,pDC1、pDC2显著下降(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DC 表面 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1.61±0.84)%,(11.97±4.31)%,(0.56±0.45)%,而 SAA 患者分别为(9.14±4.08)%,(29.84±3.02)%,(7.04±3.79)%,SAA 患者 DC 表面 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9.38±0.92)%,(2.57±0.44)%,(1.86±0.32)%,(7.34±1.22)%;而 SAA 患者分别为(11.12±2.26)%,(5.17±0.68)%,(5.98±0.96)%,(8.85±2.49)%,CD80~+细胞、CD8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值分别为<0.05和0.01)。正常对照外周血 B 淋巴细胞 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28.22±3.56)%,(8.04±0.66)%,(81.6±6.48)%;而 SAA患者分别为(23.06±3.73)%,(20.46±2.78)%,(81.57±5.29)%,SAA 患者 B 淋巴细胞上 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SAA 患耆 pDC 亚群明显异常,与 Th1细胞激活有关的pDC1明显增多,这种变化与 SAA 病情密切相关。SAA 患者 T 细胞活化所需要的共刺激信号 B7-2途径处于高度激活状态,这可能是导致 T 细胞异常激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7.
患者 ,女 ,2 1岁。因发热 3d ,伴畏寒、头痛于 2 0 0 3年 9月 2 4日收住我院。查体 :体温 39℃ ,轻度贫血貌 ,余正常。血常规 :Hb 95g/L ,WBC 2 7.6× 10 9/L ,BPC 6 7× 10 9/L。入院后行骨髓检查 :原始粒细胞Ⅰ型 Ⅱ型占非红系细胞84 .9% ,过氧化物酶染色 2 7%强阳性 ;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 :CD13 细胞 6 2 .9%、CD33 细胞 91.3%、CD7 细胞6 2 .8%、MPO 细胞 2 4 .5 %、CD34 细胞 2 .0 % ;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自 2 0 0 3年 9月 2 6日起给予米托蒽醌 4mg× 5d联合阿糖胞苷 (Ara C) (2 0 0mg× 7d)方案化疗 ,1个…  相似文献   
138.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 (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正常人 (P均 <0 .0 5) ,后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均 <0 0 5)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 9+ CD95+ /CD1 9+ bcl 2 + )比较 ,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 )。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凋亡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140.
为研究SAA和MDS骨髓Th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情况。用FACS同期对照研究 16例正常对照组、 2 4例发病期SAA、 15例MDS骨髓Th细胞的改变。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及Th1/Th2为 :0 33%、 0 34%、 1 0 0 ,发病期SAA为 :4 4 2 %、 0 4 0 %、 10 5 7,恢复期SAA为 :0 39%、 0 2 0 %、 0 92 % ,MDS为 :0 4 1%、 0 5 7%、 0 75。发病期SAA的Th1、Th2细胞均显著增高 (P <0 0 1、 0 0 5 ) ,Th1/Th2显著向Th1偏移 (P <0 0 1) ;恢复期SAA与正常对照基本相当 (P>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MDS组的Th1细胞未升高 (P >0 0 5 ) ,亦显著低于发病期SAA组 (P <0 0 1) ,虽然Th2细胞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Th1/Th2比值降低 (P <0 0 5 ) ,向Th2偏移。SAA的发病可能由于Th1细胞增多 ,Th2细胞代偿不足 ,Th1/Th2向Th1偏移 ;MDS骨髓Th1细胞改变不显著 ,Th2有增多的趋势 ,Th1/Th2向Th2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