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6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阿伐曲泊帕对仑伐替尼相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仑伐替尼相关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分析阿伐曲泊帕治疗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SAA患者肝癌骨转移后使用仑伐替尼和短程局部放疗后出现骨髓衰竭,确诊SAA。应用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后血象无改善。接受阿伐曲泊帕40 mg/d治疗4周后,三系造血恢复,脱离输血。结论:阿伐曲泊帕成功治疗1例仑伐替尼相关SAA,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继续积累相关病例。  相似文献   
122.

深度基因测序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存在克隆性造血,但是累及的基因少,频度和负荷量不高,与免疫抑制治 疗疗效、疾病转归存在一定关联。在疗效、总生存率和疾病进展率转化上,B 细胞淋巴瘤因子6 共抑制子(BCOR) 和 BCOR 配体1 (BCORL1) 及磷脂酰肌醇聚糖-A 类(PIG-A) 突变组和不良突变组( 包括ASXL1、DNMT3A、TP53、 RUNX1、JAK2、JAK3 和CSMD1) 分别较无突变组更佳或更差。但是就具体的病例而言,基因突变的克隆性造血是 否有相应细胞生物学改变和病理意义,仍然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123.

研究发现地西他滨在去甲基化之外, 不同剂量和浓度的地西他滨还能够克服P53 依赖性耐药、免疫调节以及 促造血和分化。以此为据, 临床相应对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方案做出了系列优化,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系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自身抗红细胞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溶血性贫血。根据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所需温度的不同,本病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温冷抗体混合型3种。温抗体型AIHA患者其致病抗体与抗原相结合的最适温度为37℃,抗体主要为IgG和C3。冷抗体型AIHA的自身抗体主要为IgM,0—5℃时反应最活跃,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 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x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x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 d及6.6 d.结论 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53.3%。在12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中,1例(8.3%)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123d(27~509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70d(19~306d),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33d(11~176d)。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33.3%,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早期死亡1例。结论:地西他滨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7.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采用传统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因方案相关毒性较大、并发症较多而未能广泛应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则具有毒性小、安全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我们于2002年起采用NAST治疗SAA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8.
伊马替尼对于初诊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和巩固阶段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伊马替尼对难治/复发性Ph+ALL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能更好地维持化疗和allo-HSCT后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缓解,减少复发;老年Ph+ALL使用伊马替尼和强的松诱导也有很高缓解率,但具体使用伊马替尼的时机,维持的时期尚待明确;伊马替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低浓度要求治疗中必须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治疗后完全缓解的 5 2例AIHA和Evans综合征患者随访 1~ 14年 ,了解其复发率 ,并采用同期病例对照法 ,比较不同因素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总复发率为 5 7.7% ;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缓解后 9个月 ;Coombs试验阴性型复发率为 30 .8% (13例中 4例复发 ) ,温抗体型复发率为 5 4 .0 % (2 4例中 13例复发 ) ,冷温双抗体及冷抗体型复发率为 86 .7% (15例中 13例复发 ) ,合并冷抗体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 (P <0 .0 5 ) ;抗体效价和≥ 10 0的患者复发率为 92 .9% (14例中 13例复发 ) ,抗体效价和 <10 0者复发率为 5 9.1% (2 2例中 13例复发 ) ,随着抗体效价升高 ,复发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反复感染者易复发 ;加入环孢菌素A(CsA)的治疗方案较传统单用激素方案复发率明显降低 (P <0 .0 1) ;复发与激素、CsA的疗程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较高 ;分型施治、减少感染、加用CsA、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0.
18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 分析 185例PV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  185例患者中 ,男 12 2例 ,女 6 3例。发病年龄 (5 2 .7± 14 .1)岁。初诊时血红蛋白为 (2 0 8.3± 2 1.2 )g/L。血常规三系增高 74例 (40 .0 % ) ,单纯血红蛋白增高 33例 (17.8%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白细胞增高 6 7例 (36 .2 %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血小板增高 11例(5 9% )。脾大 12 3例 (6 6 .5 % ) ,肝大 3例 (16 .2 % )。 2 5例患者检测Epo水平 ,9例 (36 .0 % )正常 ,16例 (6 4 .0 % )减低。 30例患者进行干 /祖细胞培养 ,5 7%CFU E增高 ,5 9%BFU E增高 ,其中 11例检测内源性红系集落 (EEC) ,10例 (90 .9% )出现EEC。 82例 (44 .3% )发生血栓栓塞 10 3次 ,5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 (MF) ,1例发生继发肿瘤 ,2例死于栓塞。结论 PV是一种成年型骨髓增殖性疾病 ,极易并发栓塞 ,易检出EEC ,且血清Epo水平多减低 ,主要进展为M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