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浅谈外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何伟文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9):115-116
外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课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实验是理论的来源,理论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课在外科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和位置十分重要叫。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一定的手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实习和今后工作。  相似文献   
92.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
重型颅脑损伤往往因继发或原发脑干损伤,死亡率高,很需要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来估计伤情和预后,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死亡率。本文通过脑干反射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CCS)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作一动态观察以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94.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秀玲  李扬彬  何伟文  伍健伟 《广东医学》2006,27(10):1584-158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6例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使狭窄血管扩张,造影证实血流畅通,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在支架成形术治疗过程中,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减少并发症,是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5.
宽颈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难度较高,在各种辅助技术应用前,常因弹簧圈难以在瘤腔内稳定成篮或易于突入载瘤动脉,导致无法栓塞治疗或栓塞治疗失败。一部分病例虽可通过成篮技术完成栓塞治疗,但致密栓塞率低[1]。本研究通过采用球囊、支架等辅助技术对宽颈颅内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7月—2007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共39例(43个动脉瘤),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为29~78岁,平均(46±11)岁。其中采用球囊辅助技术30例(34个动脉…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CBS 844ins 68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及143例正常人CBS 844ins 68基因多态性。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CBS 844ins 68 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95、19.74、1.31,对照组分别为78.32、18.88、2.8,CBS 844ins 6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胱硫醚-β合成酶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关键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组)和7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其代谢关键酶MTRR基因多态性。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浆Hcy水平[(16.14±6.7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20±3.20)μmol/L],两组间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两组MTRRA66G基因型分布比较,颅内动脉瘤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对照组的7.30和2.41倍。MTRR A66G不同基因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比较,血浆TG、TC浓度差异无显著性,GG基因型血浆Hcy浓度较其他基因型高;对照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浆Hcy、TG、TC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高Hcy血症与颅内动脉瘤病发生有一定关系;MTRR A66G的AA基因型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保护性基因,发生变异时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0.
颅内压监护中的脑脊液搏动波形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898个脑脊液搏动波形记录的基础上作出脑脊搏动波形分类的尝试。分类是根据脑脊液搏动波形的谐波关系及其外形不同作出,共有11型脑脊液搏动分型.在分型中发现不同类型波形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型脑脊液搏动波形有可能反映颅内空间代偿功能与脑血管活动性能状况,本分类有助于对病人颅内病理生理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