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利用病例登记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小支架治疗的急性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98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依据置入支架直径将患者分为小支架组(59例,直径<3mm)和大支架组(239例,直径≥3mm).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每3~4个月门诊随访1次,记录心肌梗塞、各种死亡原因.怀疑心肌缺血者再次行冠脉造影,如再狭窄>70%则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TLR).结果小支架组和大支架组分别有61和274处病变,两组急性期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10±5月随访中小支架组TLR患者明显多于大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支架组进一步分析发现,置入支架长度>15mm患者随访期TLR发生率高于置入支架长度≤15mm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大支架相比,小支架置入患者急性期成功率和并发症相似,但远期TLR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章晓云  何世华 《临床荟萃》2000,15(13):592-593
我院自 1 996年 1月至 1 998年 1 2月 ,在神经内科门诊中遇到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隐匿性忧郁症 54例 ,其中有患者多年来多次往转于多个城市大医院求医 ,但效果不佳 ,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许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浪费及创伤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部分患者有逐年增多之势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 54例 ,均为我院 3年来神经内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33例 ,年龄最大 56岁 ,最小 1 5岁 ,平均 (36.0 6± 7.2 5)岁。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1 1个月。全部患者符合 CCMD- 2 - R诊断标准。 54例中 1 996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肾功能及血压的改变。方法对135 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术后行肾动脉造影、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随访观察。结果 135例患者植入147枚支架均获成功。术后肾动脉造影随访率70%,平均随访时间为(7.2±5.6)月,再狭窄率为7.4%。血压及肾功能随访率为95%,平均随访时间(22±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分别为 [(172±23)比(159±20)mm Hg,P<0.05,(93±16)比(85±13)mm Hg,P<0.05]。但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Scr和GFR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较低,PTRAS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1日厦门市心脏中心为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了完全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术,现将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过程和术后18个月的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3例≥80岁的冠心病患者的48支相关血管进行PCI45次,其中右主干11支,左前降支25支,回旋支11支,左冠状动脉1支。与237例<80岁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86.1%,再通42支病变血管(87.5%),置入冠脉内支架16枚,成功率100.0%。6支血管再通失败,其中5支左前降支(LAD),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均为LAD近端闭塞扩张后再闭塞或引起左主干(LM)夹层,其中1例术后1周死于室性心动过速。随访37例,平均随访时间(18.0±8.8)个月。手术后6~12个月行冠脉造影随访25例,再狭窄率36.0%。结论对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对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67例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术后行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长期随访。结果患者67例植入77枚支架均获成功。所有患者均随访血压及肾功能,平均随访时间(18±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由(171±23)下降至(160±20)mmHg,P<0.05,舒张压由(95±14)下降至(85±13)mmHg,P<0.01;降压药物的种类显著减少[由(2.7±1.6)下降至(1.9±1.4)种,P<0.01]。术前肾功能正常者(SCr<130μmol/L)术后血压下降最为显著[收缩压由(176±33)下降至(159±26)mmHg,P<0.01,舒张压由(98±15)下降至(83±15)mmHg,P<0.01]。而术前肾功能受损者(130≤SCr≤350μmol/L)术后血压无明显改变。术后随访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有助于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7.
ChoICE PT导引钢丝在冠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应用ChoICEPT导入钢丝的效果。方法应用ChoICEPT导入钢丝为25例阻塞时间为(17±13)(2~84)个月、病变长度为(14±6)(5~25)mm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人行血管成形术。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2%(23/25)。无1例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的植入获得了良好的即刻血管造影结果。结论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应用ChoICEPT导入钢丝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加支架植入术(CAS)治疗的效果进行随访研究。方法:选择29例严重颈动脉狭窄病人(狭窄程度≥70%),记录每例临床特征,脑血管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做PTA+CAS,术前和术后24h均进行NIHSS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血管造影,所有病例临床随访年。同时选取12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AD),而脑血管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ECCAS患者的年龄,吸烟,冠状动脉损害程度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周围血管病(PVD)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冠心病组。PTA+CAS手术成功率为96.6%,病死率为0,住院期卒中发生率为3.5%,术后2例出现癫痫;术后6个月随访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再狭窄率为3.5%,术后1年临床随访无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发病患者,结论:ECCAS与脑血管病,PVD和CAD有明显联系,PTA+CAS是治疗ECCAS和预防座中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400例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54例普通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99.3%的病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成功,手术时间(从穿刺动脉到造影结束)8min ̄1h,平均(17.9±11.3)min。冠心病阳性率为72.2%,多支血管病变占49.8%。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为1.8%,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发生率为0.07%,腹膜后血肿、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不仅安全且具有外周血管并发症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 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 82例冠心病患者 (≤ 40岁 )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82例患者 95处病变行血管重建治疗 ,手术成功率达 97 5 6 % ;狭窄改善程度由 84 5 %± 11 8%降至 4 0 %± 1 2 % ;1例 (1 2 2 % )因手术失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 75例 (35~ 5 2个月 ,平均 42 1± 6 8个月 ) ,3例死亡 (2例为非心源性 ) ,3例发生心肌梗死 ;靶血管再手术率为 12 10 % ,总再狭窄率为 31 43% ,支架再狭窄率为 13 16 % ;87 8%的患者无任何症状。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青年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安全性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