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初发完全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FD) 的关系。方法:237 例初发完全性脑卒中患者分二组,脑出血组:91 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50 例,无高血压病史者41 例;脑梗塞组:146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81 例,无高血压病史者65 例,每例均测定发病时血压和就诊后NFD积分。结果:无论脑出血或脑梗塞,也无论过去有无高血压病史, NFD积分重、中、轻三组间,起病时收缩压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NFD积分越高, 收缩压水平越高; NFD积分重组者起病时舒张压高于轻组者,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初发完全性脑卒中发病时血压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32.
背景:有报道微囊化细胞移植不仅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而且肿瘤细胞微囊化后可以消除其致瘤性。 目的:观察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 细胞微囊化前后的分泌功能变化,及微囊化PC12 细胞植入大鼠蛛网膜下腔后的存活情况和致瘤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7-07/12在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用微囊包裹PC12 细胞。 方法:将微囊化后第3~5天的PC12细胞植入12只雄性SD大鼠蛛网膜下腔。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微囊化前后PC12 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分泌情况;移植术后8周,回收移植的微囊化PC12细胞,检测存活情况和分泌功能;移植术后12 周,对大鼠腰段脊髓予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移植物对脊髓组织的影响。 结果:①PC12细胞经微囊包裹后,体外培养生长良好,除微囊化后第1天外,细胞微囊化前后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回收移植术后的微囊化PC12细胞,再培养,其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分泌水平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移植术后12 周,大鼠脊髓大体观察均未见新生物形成, 病理切片显示神经细胞和髓鞘结构完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无纤维增生和坏死。 结论:PC12细胞微囊化后可保持其活性和分泌功能;同种移植于蛛网膜下腔后,仍保持活性和分泌功能,无致瘤性。  相似文献   
33.
迟发癫痫对脑梗塞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俭兴  伍少玲 《现代康复》1999,3(7):784-785
目的:探讨迟发癫痫对脑梗塞恢复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琚恢复早期(卒后约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40例住院脑梗塞恢复期迟发癫痫患(其中27例有早发癫痫史)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发病后15d—0.5a癫痫发作与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迟发癫痫发作对原来神经功能缺损为中度和重度患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不利影响(P分别<0.005和<0.001),神经功能缺损越重.影响程度越大。癫痫本身多次发作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P<0.001)。结论:为预防迟发癫痫发作,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对脑梗塞急性期有早发癫痫而有可能演变成迟发癫痫及恢复期才首次出现迟发癫痫的所有患均应在出现癫痫时立即开始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康复训练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应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用步速和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BS评分、步速和步长、TUGT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患者经综合康复训练后,其BBS评分增加为50.2±4.0,步速加快为63.2±8.7m/min,步长增加为41.8±7.5cm,TUGT时间缩短为17.2±5.8s,上述结果分别与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5.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32.5岁;脊髓损伤时间平均为7.5个月。治疗时将盆底肌肉电刺激器插入患者直肠(男性)或阴道(女性)内进行电刺激,电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能力为度,每次治疗30~45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2~3个月;并于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拔尿管成功率及尿管拔除后的排尿次数和尿量等。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全部留置导尿管,经2~3周治疗后,均可成功拔除导尿管,经8周治疗后,有5例患者每日自排尿次数大于自流尿次数,但其总尿量无明显改变。结论电刺激盆底肌对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调控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得宝松加利多卡因腰椎间孔局部注射并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突出侧腰椎间孔得保松加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同时配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仅予腰椎牵引治疗。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腿疼痛程度,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6.0±1.5)分,与对照组的(3.5±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20.0%,好转率为76.7%,无效率为3.3%;对照组痊愈率为6.7%,好转率为73.3%,无效率为2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宝松加利多卡因腰椎间孔局部注射并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患者腰腿痛迅速缓解,功能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的腰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38.
初发脑卒中早期ADL与身体心理变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恢复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与其身体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评定 48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的ADL、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水平和抑郁水平 ,分析ADL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恢复期ADL与其急性期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水平有非常高度显著相关性 (P <0 .0 0 1) ,同时 ,也与患者的病灶数目、偏瘫严重程度和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认知水平对患者早期ADL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患者的病灶数目、偏瘫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对恢复早期的ADL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的信度、效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6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d内应用SSA评定2次,并进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2次SSA结果作相关性分析来测试其重复测量信度,将SSA与VFSS结果作相关性检验来验证SSA的效度;以VFSS为金标准,分析S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SSA各项内容2次重复测试结果高度相关,其组内相关系数ICC=0.85(P<0.01),组间相关系数ICC=0.82(P<0.01);SSA总分和VFSS吞咽困难程度评分总分高度相关,r=-0.86(P<0.01);以VFSS为金标准,SSA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8.1%,阳性预测值为48.3%,阴性预测值为88.9%。 结论SS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使用方便,适合临床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40.
传代培养PC12细胞的分泌特性及PENK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PC12细胞传代培养中的生长情况,检测培养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K)的分泌水平及细胞前脑啡肽(PENK)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细胞移植镇痛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PC12细胞在DMEM+15%胎牛血清中培养,酶法消化传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培养液中NE的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M-EK的浓度;采用反转录PCR检测细胞PENK mRNA的表达。结果传代培养PC12细胞的基础分泌:NE为(465.8±78.5)pg/mL,M-EK为(4.3±0.66)pg/mL;PENK低水平表达。结论PC12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可合成和分泌NE和M-EK,并可检测到PENK基因的表达,为细胞移植镇痛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