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9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73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229篇 |
内科学 | 86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116篇 |
综合类 | 416篇 |
预防医学 | 191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80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170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转移快、预后差、死亡人数多。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转移。转移是由一系列细胞信号通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过程。长非编码RNA(lncRNAs)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可以调控多种基因组过程和细胞过程,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lncRNAs也被证明参与/调节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因此,它们在分子肿瘤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关注。许多研究人员试图揭示lncRNAs在食管癌发生和转移中的生物学和临床相关性,包括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本文就lncRNAs在食管癌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转移相关的lncRNAs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抗体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方法 利用单抗制备技术和酶联免疫方法获得17 株抗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MAbs) ,测定这些抗体阻断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抑制CHO 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ells)上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以及免疫结合共价交联的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的能力。结果 在这组MAbs 中,多数MAbs(16/17)阻断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或抑制CHO细胞上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其识别胰岛素上的位点与胰岛素的受体结合区域相重叠。有1 株MAb 具有免疫结合已与受体交联的胰岛素的能力,但不阻断胰岛素的作用。结论 在胰岛素抗体阳性的糖尿病患者中,其胰岛素抗体的识别位点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3.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几年来发现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对心肌梗死 (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反映了自主神经的功能。BRS测定方法很多 ,而Smyth等发明的新福林升压法是被临床广泛应用且证明安全有效的一种。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BRS是MI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良好危险分层指标。近期ATRA MI(automomictoneandreflexes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的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了这一点。MI后反射性迷走神经张力异常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危险性较高 ,识别这些人群对决定临床治疗有价值。而药物或其他方法对BRS的调节作用也许是减少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一种新方法。但其保护机制仍在研究中 ,这将可能产生治疗或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4.
Crohn病(CD)是一种可累及整个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可侵犯胃肠道的任意肠段或同时侵犯若干肠段,以回盲部多见[1].胃克隆病因其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易于癌性溃疡相混淆[2].我们2001-09-2010-09遇到1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22~55岁,平均38.7岁.均为10 d以上延迟诊断病例,病程1~12个月,发病后均曾在当地卫生院按胃炎、肠梗阻给予药物治疗,无好转.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观察在骨科全麻手术中右美沙芬不同给药时间对术后静脉镇痛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4/2005-02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择期下肢内固定术、合并腰椎病变或损伤的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无慢性疼痛病及精神障碍病史,术前1周未服用过阿片类或与右美沙芬相互作用的药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术前30min肌注组,手术结束时肌注组,术前30min+手术结束时肌注组,对照组,每组20例。前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30min及手术结束时肌注右美沙芬20mg,术前30min+手术结束时肌注组于术前术后肌注右美沙芬10mg,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不肌注右美沙芬。手术结束后均连接自控镇痛泵,内含吗啡50mg。分别于30min,1h,4h,8h,16h,24h为时间点,对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总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总疼痛缓解度进行评分或计算,记录相应时间段吗啡用量,并记录患者镇痛治疗总体印象及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分析患者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的比较:术前30min肌注组、手术结束时肌注组及术前30min+手术结束时肌注组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术前30min肌注组在8h时的疼痛强度差有显著性差异[(0.6±0.5,1.1±0.5),(P<0.05)],总疼痛缓解度、总疼痛强度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尤其以术前30min肌注组差异显著[(12.7±2.9,6.7±3.0),(16.5±3.7,9.2±3.4),(P<0.05)]。术前30min肌注组、手术结束时肌注组及术前30min+手术结束时肌注组的吗啡消耗量均少于对照组,其中以术前30min肌注组在镇痛4、8、16、24h时差异最明显[(7.9±3.7,8.7±4.6,9.9±4.9,10.3±5.3),(9.8±4.9,11.7±5.6,12.9±5.8,13.5±6.3),(P<0.05)]。②各组患者的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术前30min肌注组、手术结束时肌注组及术前30min+手术结束时肌注组的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其中以术前30min肌注组差异最为显著(P<0.05)。自控镇痛泵治疗期间,术前30min肌注组、手术结束时肌注组及术前30min+手术结束时肌注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及/或术后肌注右美沙芬复合吗啡静脉镇痛,其效果均强于单用吗啡,并可减少吗啡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以术前30min肌注20mg右美沙芬行超前镇痛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7.
39.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毒力结核杆菌的纯化蛋白衍生物刺激下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凋亡的差异及其与Toll样受体-2(TLR-2)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等浓度的高毒力结核杆菌衍生蛋白(H37Rv-PPD)和低毒力结核杆菌衍生蛋白(BCG-PPD)在3、8、15和24 h刺激分化成熟的THP-1细胞;Hochest染色后观察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Annexin V蛋白以判定凋亡及TLR-2表达情况;加入TLR-2阻断剂后,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TLR-2的阻断效果及凋亡情况.结果 BCG-PPD刺激下细胞以凋亡多见,而H37Rv-PPD刺激下细胞核则多呈坏死状.凋亡率随时间升高,第24小时凋亡比例高达30.2%,而同时间点TLR-2的比例为8.8%;应用TLR-2阻断剂后,每个时间点TLR-2表达比例均在3%以下,对应时间点凋亡比例下降,第24小时凋亡比例仅为10.5%.H37Rv-PPD可引起TLR-2高表达,第24小时TLR-2表达率为17.2%,该时间点凋亡率仅为7.7%;TLR-2阻断后,其表达率在对照波动范围内,但凋亡率与TLR-2未阻断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 BCG-PPD主要诱导THP-1的凋亡,且与TLR-2有一定的相关性;而H37Rv-PPD主要诱导THP-1的坏死.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ell death in macrophages (THP-1) stimulated with different agonists (H37Rv-PPD or BCG-PPD)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ll like receptor (TLR)-2 and THP-1 apoptosis. Methods H37Rv-PPD and BCG-PPD were used to stimulate THP-1 cells for 3 h, 8 h, 15 h and 24 h, respectively with or without TLR-2 blockade. Cell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o detect the TLR-2 expression. Annexin V staining and Hochest staining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apoptosis. Results The apoptosis cells were increased when stimulated with BCG-PPD and the percentage was 30.2% at 24 h,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Hochest staining.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TLR-2 did not increase simultaneously with percentage of 8.8% at 24 h.Nevertheless, most cells presented with necrosis form when stimulated with H37Rv-PP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LR-2 remained at high level with the percentage of 17.2% at 24 h, while the percent of apoptosis rate was only 7.7%. Under treatment of TLR-2 antibodies,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sis decreased to 10.5% at 24 h of BCG-PPD stimulation and TLR-2 expressions were down-regulated to less than 3% at all time points; but after H37Rv-PPD stimulation,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sis and TLR-2 expression did not changed obviously. Conclusions The attenuated BCG-PPD induces THP-1 apoptosis predominately, which is partially correlated with TLR-2 expression. While virulent H37Rv-PPD induces THP-1 necrosis predominately.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用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时保留非病灶牙正常牙髓活力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2018年于我科就诊的大型颌骨囊肿16例.术前评估囊肿内非病灶牙的牙髓活力,予以开窗引流术治疗,开窗术后2周~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囊肿内非病灶牙的牙髓活力;待囊肿变小后行刮治术,术后再次评估非病灶牙的牙髓活力.结果:16例颌骨大型囊肿涉及非病灶牙68颗,术后牙髓活力保留的牙为60颗,对8例牙髓坏死的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行烤瓷冠修复.结论:开窗引流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损伤小,发生颌骨骨折的可能性低,而且对囊肿涉及非病灶牙的牙髓保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