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面部脱套入路在颅底交界区手术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择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联合开展的3个病例,介绍其病例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效果等,结合文献,分析面部脱套入路与相关手术入路的优缺点。结果 3例手术均为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减退。病理示皮样囊肿1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1例、神经源性良性肿瘤1例。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面部脱套入路切除颅底交界区肿瘤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手术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1例蝶筛型脑膜脑膨出伴脑积水合并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胼胝体缺如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患儿,女,4岁.上腭底部有反复膨出肿物并进行性增大4年伴尿量增多2年入院.查体发现患儿有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鼻中隔软骨缺损及语言发育障碍,口腔内可见硬腭顶部有膨出肿物,质软,哭闹时增大.CT及MRI显示脑积水,胼胝体缺如,第三脑室、垂体、下丘脑、部分视路经蝶筛部骨缺损疝入口腔.完善检查后行Ⅰ期脑室-腹腔分流,Ⅱ期行经前颅窝底硬膜外入路脑膜脑膨出复位修补术.结果 手术后MRI显示疝出的下丘脑、垂体、视路基本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患儿语言功能及尿崩症明显好转.结论 此例患儿疾病产生可能与妊娠早期组织诱导缺陷及神经外胚层与表皮外胚层分离障碍相关,对此类患者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减轻脑组织压迫,Ⅱ期行颅底脑膜脑膨出修补以恢复颅底正常解剖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颅内动脉瘤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资料并应用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随访术后载瘤血管及瘤颈残留情况。三维的旋转数字图像由脑血管造影机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同步2次240°旋转获得,应用Volume Viewer软件对原始三维图像进行重建,固定密度值并选取感兴趣区,用Navigator软件进行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结构。结果 53例术前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清晰,共检出动脉瘤62个,其中动脉瘤体有穿支血管发出19例(15例手术证实),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7例(4例手术证实),载瘤动脉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3例手术证实)。术后31例3D DSA随访:28例未见瘤颈残留,2例出现载瘤动脉轻度狭窄;2例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血管腔内;1例动脉瘤栓塞后瘤颈复发残留,再次开颅夹闭动脉瘤。结论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颅内动脉瘤管腔结构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动脉瘤的术前判断,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可以用于动脉瘤术后的随访,为明确术后载瘤动脉及瘤颈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指导及评价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43例有临床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高度狭窄,术前进行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并评估多个ROI区域以下指标的平均值: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cerebralbloodflow,rCBF)、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及达峰值时间(relative time topeak,rTTP),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血流评估结果,选取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rCBF、rCBV、rMTT、rTTP。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①43例均顺利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造影42例(97.7%)吻合口通畅,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3.67±1.02,术后1周3.30±0.89,术后3个月2.88±0.96,术后12个月2.34±1.02,与术前相比,t=2.634,P=0.012,t=5.373,P=0.000,t=7.342,P=0.000),随访期间未再出现与患侧相关的脑卒中。②43例手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CBF较健侧明显降低[(31.37±9.29)ml·100g^-1·min^-1 VS.(45.41±6.91)ml·100g^-1·min^-1,t=一7.921,P=0.000],rMTT、rTTP较健侧明显升高[rMTT(11.32±3.19)sVS.(8.43±1.95)S,t=5.754,P=0.000;rTTP(3.71±1.22)sVS.(2.03±0.87)S,t=9.889,P=0.000],rCBV与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患侧rCBF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44.05±10.24)ml·100g^-1·min^-1,t=-7.273,P=0.000]。rCBV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rMTT、rTTP较术前明显降低[rMTT术后(8.16±1.99)s,t=7.743,P=0.000;rTTP术后(1.88±1.29)S,t=7.333,P=0.000]。手术后患侧以上指标与健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能够良好地评估颈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基于脑cT灌注成像结果筛选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进行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脑血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3%,起病急,病程短,恶性度高,预后差。现将我院自1994年6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5例PCNSL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颅内病变术后DIC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并探讨有效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病变术后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的特点。【结果】17例中9例康复,8例死亡,病死率达47.06%。【结论】神经外科颅内病变术后患者易合并DIC,且病死率高。及时监测病情,密切观察,争取早发现,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开始替代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病例报告 女,45岁.2007年6月因左心房黏液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瘤体基底部位于房间隔上部,表面有赘生物.2008年9月主因"突发头痛伴呕吐3 d"到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类似疾病家族史,查体无明显异常.ECG:V1 R/S=1,头颅CT示右侧颞叶及右侧小脑半球多发高密度病灶,圆形,边界清,瘤周轻度水肿,头MRI:T1为等信号,T2高信号,瘤周可见"铁环影".初步诊断: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外沟通肿瘤多学科合作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学科合作切除的78例颅底沟通肿瘤,分析肿瘤起源和侵及范围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探讨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 肿瘤全切除48例,次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多学科合作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提高手术疗效.肿瘤的起源和侵及范围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血管、脑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1例蝶筛型脑膜脑膨出伴脑积水合并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胼胝体缺如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患儿,女,4岁.上腭底部有反复膨出肿物并进行性增大4年伴尿量增多2年入院.查体发现患儿有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鼻中隔软骨缺损及语言发育障碍,口腔内可见硬腭顶部有膨出肿物,质软,哭闹时增大.CT及MRI显示脑积水,胼胝体缺如,第三脑室、垂体、下丘脑、部分视路经蝶筛部骨缺损疝入口腔.完善检查后行Ⅰ期脑室-腹腔分流,Ⅱ期行经前颅窝底硬膜外入路脑膜脑膨出复位修补术.结果 手术后MRI显示疝出的下丘脑、垂体、视路基本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患儿语言功能及尿崩症明显好转.结论 此例患儿疾病产生可能与妊娠早期组织诱导缺陷及神经外胚层与表皮外胚层分离障碍相关,对此类患者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减轻脑组织压迫,Ⅱ期行颅底脑膜脑膨出修补以恢复颅底正常解剖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胶质瘤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MMP-2和TIMP-2与胶质瘤侵袭性及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MMP-2和TIMP-2在46例不同恶性度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德国LeicaQ550cw图像分析系统测其灰度值作为表达强度的量化指标。结果在对照组、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3.6%和95.8%;在对照组、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3%和37.5%。M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73.27±13.26和98.63±18.20;TI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10.44±12.95和205.65±9.75。结论MMP-2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及侵袭性指标之一。TIMP-2表达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无明显差异。MMP-2/TIMP-2的比值与胶质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