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弓根撬拨复位加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1~2010年收治并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撬拨复位、植骨的7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病例并进行有效随访,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行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胸腰段后凸Cobb角、前后椎体高度比,并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Frankel标准方法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用视觉疼痛评分表(VAS)记录腰背部疼痛程度。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及畸形矫正度无明显丧失;除6例Frankel 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4±2.5)分降至末次随访(2.2±1.6)分,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撬拨复位、植骨是治疗胸腰段骨折有效合理、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磁性附着体在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应用于下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Magfit EX-400/600磁性附着体为固位装置对18例患者行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进行义齿满意度调查,并对应用磁性附着体后义齿出现的问题进行6~24个月随诊观察。[结果]18例患者对磁性附着体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达94.4%,与义齿满意度相关的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较磁体粘固前有显著提高。随访中出现2例龈缘炎,1例继发龋,1例基托折裂。基牙松动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磁性附着体能有效改善下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3.
以男性健康自愿者右股骨的CT图像为原始数据,分别建立柄长150,160,170,180,190 mm的定制型膝关节假体修复重建股骨远端40%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应的股骨干截骨长度分别为160,170,180,190,200 mm,加载平地慢速(3 km/h)行走步态周期中下肢4倍体质量负荷。皮质骨最大应力出现在股骨近端内侧,随假体柄长由150 mm增加至190 mm,应力最大值由106.8 MPa减少至91.78 MPa。骨水泥最大应力出现在骨水泥上1/4段内侧,应力最大值由 27.2 MPa减少至19.06 MPa。假体柄承载最大负荷,应力值变化不明显。5个模型出现骨折、骨水泥碎裂及假体柄断裂概率均较小。提示定制型膝关节假体重建保肢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规律;短柄假体可引起骨、骨水泥应力集中,重建后发生骨折、骨水泥碎裂风险较高,而增加柄长对骨的应力遮挡水平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超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和四川省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及住院超高龄老年性OP患者共110例,年龄75~92岁,先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1片/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个月给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2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至少2 h。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测量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股骨颈骨密度(BMD)及腰椎BMD;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时间内新发骨折发生率;观察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腰背部疼痛疗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试验组有1例患者因移居其他城市而退出试验,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治疗后6个月,两组股骨颈BMD〔(0.64±0.12)g/cm2 vs.(0.62±0.11)g/cm2〕和腰椎BMD〔(0.78±0.09)g/cm2 vs.(0.76±0.10)g/c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股骨颈BMD〔(0.64±0.10)g/cm2vs.(0.61±0.09)g/cm2〕和腰椎BMD〔(0.82±0.08)g/cm2vs.(0.75±0.11)g/cm2〕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新发骨折发生率为27.78%(15/54),试验组为16.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腰背部疼痛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8例患者首次输液后出现肌肉酸痛等类流感样症状,其中1例出现低热,均经对症处理1~2 d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在使用钙尔奇D片的基础上加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超高龄老年性OP,可明显增加患者股骨颈和腰椎BMD,降低新发骨折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且不良反应较轻,对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静脉输注,治疗频率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5.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 炎症性肠病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Micro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 在维持肠道稳态和调节各种病理生理状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microRNAs在结直肠炎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结直肠癌中低表达的(miR-126、miR-320、miR-148/152、miR-146a、miR-370-3p、miR-449a、miR-200b、miR-193a-3p、miR-139-5p和miR-124)和高表达的(miR-21、miR-155、miR-31、miR-19a、miR18a、miR-301a和miR-214)microRNAs, 以及它们在结肠炎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这些microRNAs的不同表达可用于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和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76.
眼球是人体特殊感觉器官之一,对于认识世界,协调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至关重要.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起各兄弟院校常将眼球放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讲授以期使学生从大体形态至微细结构有全面而系统的掌握.  相似文献   
77.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患者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互联网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中,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心理学会宣布将其列为因特网中的首类心理性疾病。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大学生正在成为PIU的高发人群。在大学里,大学生无节制上网已成为学生逃课、补考和被学校退学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PIU患者互联网使用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PIU患者因特网使用的特点,为临床心理工作者治疗PIU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确定是否形成DVT分为对照组38例和DVT组42例。2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肌间静脉血管管腔局部扩张,内透声不佳,可见絮状低回声,加压探头显示血管管腔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DVT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8±0.33)mg/L vs(0.37±0.10)mg/L,(9.19±2.50)s vs(13.35±3.46)s,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DVT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78.9%;D-二聚体对DVT阳性预测值为88.1%,阴性预测值为89.5%;凝血酶原时间对DVT阳性预测值为88.1%,阴性预测值为8...  相似文献   
79.
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学进展:从基因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律失常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一种重要病症,是常见的致死原因。分子遗传学在过去十年的重要进展,为我们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很大帮助。50%~75%的长QT综合征(LQTS)和15%-35%Brugada综合征(BS)的致病基因已经被发现(LQTS:钾通道基因KCNQ1,KCNH2,KCNE1,KCNE2,KCNJ2;钠通道基因SCN5A;非离子通道基因ankyrin-B。BS:SCN5A)。遗传性LQTS致病基因的突变也与很多普通药物诱导的LQTS相关。基因特异性治疗和遗传诊断已经应用于LQTS和Brugada综合征。最近发现一种新的短QT综合征与KCNQ1和KCNH2突变有关。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的突变也可导致心脏传导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散发型SSS也与心脏起搏钾离子通道基因HCN4的突变有关。心脏ryanodine receptor 2基因(RYR2)和calsequestrin 2基因(CASQ2)的突变能导致儿茶酚胺多形室性心动过速。KCNQ1和KCNE2的突变可导致心房颤动。蛋白激酶基因PRKAG2是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S)的致病基因。心律失常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与发现和将来的遗传学发现将会对疾病的治疗乃至现代医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些范例使现代医学向着个体针对性治疗发生转变,并首先在LQTS的治疗方面实现了,将来还会扩展到其它心律失常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