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微流控技术在脑胶质瘤治疗方面提供了研究方向,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该文对微流控技术在脑胶质瘤治疗方面包括脑胶质瘤药物筛选、外泌体及肿瘤微环境的基础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5):69-73]  相似文献   
12.
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发展历史,就如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分析现阶段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相对应的优化思路,以期为传染病监测预警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胃平胶囊对于去氧胆酸钠和酒精诱发的大鼠慢性胃炎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去氧胆酸钠和酒精复合法制作慢性胃炎动物模型。90 d后停止造模,给予胃平胶囊,1次/d,连续42 d,处死,进行胃液分析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另设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大鼠慢性胃炎经胃平胶囊治疗性给药后病理组织有改善,但胃液分析多数指标与模型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预防性给药组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胃平胶囊去氧胆酸钠和酒精诱发的慢性胃炎有保护作用。早期给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期人嗅黏膜内胚胎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E-NCAM)的表达变化规律及生理功能。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嗅黏膜内E-NCAM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E-NCAM的表达开始于胚胎发育的第14周,阳性反应位于嗅神经元细胞胞体、树突、轴突及固有层内的嗅神经纤维束;随胚胎发育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嗅神经纤维束染色逐渐增强;第28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在发育不同时期,E-NCAM阳性细胞均位于黏膜层的中下部分,黏膜顶层的支持细胞和嗅神经元胞核不表达E-NCAM。结论:E-NCAM的表达同相应的神经元可塑性变化有一致的时序,在胚胎发育前期E-NCAM的高表达,有助于正在分化的神经元生长;发育后期E-NCAM表达下调,有助于成熟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特殊保护作用,而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帕金森病的发生可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有关。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病的一级康复预防提供遗传学数据。设计:以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DNA为研究对象,以社区健康人群DNA为对照,探索性基础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中心。对象:以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提供85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研究组,均为汉族,居在华中地区长期居住)DNA和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中心提供的健康人(对照组,均为汉族,居在华中地区长期居住)DNA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健康人和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检测两组G196A和C270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G196A多态性位点均以G/A基因型为主,频率分别为50.6%和52.0%;C270T多态性位点均为C/C基因型。两组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G196A和C270T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gt;0.05)。结论:中国华中地区汉族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行为学改变和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VaD大鼠模型,术后8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随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Aβ及COX-2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试验的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脑组织Aβ、COX-2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空间探索试验的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组织Aβ、COX-2表达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大鼠水迷宫成绩及脑组织Aβ、COX-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Aβ、COX-2的表达,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治疗的186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14例、女性72例、年龄18~85岁,将入组前及随访期间连续3个月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他汀组(48例),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非他汀组(13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记录患者临床结局。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患者透析前收缩压(SBP)高、透析年份短、每周促红细胞生成剂使用剂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白蛋白(Alb)水平高、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均P<0.05);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患者病死率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比例低、3年和5年存活率高(均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透析前SBP、透析年份、透析时间、心胸比率、LVEF、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Alb、甲状旁腺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TC、TG、CRP及磷结合剂、碳酸钙、碳酸镧、司维拉姆、西那卡塞、维生素D、他汀类药物使用为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校正其他因素对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可显著降低MHD患者死亡风险(HR:0.56,95%CI:0.51~0.59;P=0.017)。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降低每周促红细胞生成剂使用剂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可显著提高MHD患者3年和5年存活率,降低死亡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生物人工材料(biological artificial material,BAM)人工骨修复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采用BAM人工骨进行手术植入修复骨缺损的32例下肢负重骨骨缺损患者,年龄21 ~ 77岁,平均32.5岁.骨缺损体积为1.0 cm×2.0 cm×2.5 cm~3.0 cm×3.5 cm ×5.0 cm,平均15.4 cm3.骨缺损病因主要为粉碎性骨折、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慢性骨髓炎等.术后即刻及术后1,2,3,5,7,9,12,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改变情况、骨缺损修复及患肢负重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9 ~18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或全身移植物排斥反应.随访X线片示术后3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与骨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有新生骨形成;术后6个月BAM人工骨植入区明显有新骨长入,人工骨材料与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已基本修复.术后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2.5 ~4个月,平均3.2个月. 结论 BAM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其内结构可以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可用于下肢负重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空气微生物是存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总称,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及低等藻类等肉眼不可见的生物,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空气微生物中很大一部分是动植物的病原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对人类身体健康、畜牧业发展、农作物产量以及其他生物有潜在的威胁〔2〕。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卫生,预防空气微生物带来的潜在风险,人们对其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巨变。人们渴望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一显身手,实现自身的价值,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各行各业的人出于各种想法,纷纷“下海”搞起第二职业,一时间从事第二职业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也可以说成为了一个人“能量”大小的标致。也就在人们满怀热情地从事第二职业之时,也同时慢慢地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