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细胞免疫在尖锐湿疣复发中的作用任翊综述尖锐湿疣的复发是比较常见且较难处理的临床问题之一,目前在没有有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临床采用的常用方法,如足叶草酯或足叶草毒素外涂、激光、电烧、冷冻等治疗方法均针对肉眼所见的增生性病变,而不是直接针对病毒本身...  相似文献   
72.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足反映人体生命信息和心脏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同前,尢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方案的确定等,以便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1-2].  相似文献   
73.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其中缺血性肝炎患者11例,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无缺血性肝炎患者30例为对照,分析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各种构成比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直接概率法;出血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为4.17%,平均年龄为(43.1±5.7)岁,较对照组[(52.3±11.1)岁]年轻(P<0.05).ALT、AST快速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0倍,10 d内迅速恢复,伴有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明显升高,胆碱酯酶下降,尿素氮、肌酐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肝炎组病死率为54.5%(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5/30),P<0.05;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缺血性肝炎组患者失血量200~3600 ml不等,休克患者占63.6%(7/11),出血量与缺血性肝炎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年龄小、失血性休克、肝脏储备功能差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肝炎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发缺血性肝炎患者,及时应用抗菌素防治感染,减少内毒素血症对于改善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74.
郑浩  吴静  张华  丁惠国  余豪  许晴  史小琳 《解剖学报》2008,39(3):345-349
目的评价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第8周、第12周开始给予治疗组安珐特治疗。第8和16周进行超高频超声及病理检查,测量指标包括:肝脏脂肪变程度、炎症改变、肝脏前后径、肝脏压缩值、肝脏压缩率、肝静脉内径及流速等。结果第8周模型组病理改变为脂肪变,多为中度,以小泡变性为主,第16周模型组基本为重度脂肪肝,大泡性脂肪变为主,并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安珐特对大鼠NASH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超高频超声能够反映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TC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硬化伴重度TCP(PLT<50×109/L)患者151例,患者均接受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后30 d内PLT。根据治疗后30 d内PLT结果分为PLT达标组(n=117,PLT≥50×109/L)和未达标组(n=34,PLT <50×109/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合并TCP患者PLT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51例患者中男112例(74.2%)、女39例(25.8%),平均年龄(57.2±19.3)岁,PLT达标率为77.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432,95%CI:1.464~8.04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OR=9.416,95%CI:2.416~36.695)的患者,应用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后的PLT达标率较低。达标组23例患者...  相似文献   
76.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引入艾滋病的临床后,HAART可以使很多艾滋病病毒(HIV)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CD4水平升高和免疫重建,但是单纯HAART不能根治HIV感染。不能根治的关键是持续存在的HIV病毒储存库。按照HIV储存库的“流入流出”理论,消减HIV储存库的方法只有两个:减少来源和促进静止细胞活化、流出储存库。因此免疫治疗在HAART治疗的后时代被提上研究日程,持续有效地增加储存库流出速率才是消减储存库总量,最终达到“临床治愈”HIV感染的有效办法。白细胞介素2、6、7(IL-2、IL-6、IL-7)和抗CD3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α、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Prostratin、微小RNAs、免疫毒素,都是目前研究的HIV免疫治疗方法。其中IL-2、IL-7、Prostatin能有效激活储存库细胞。对于HIV免疫治疗方案,其有效性和治疗能维持时间的长短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旨在探讨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乙、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奥曲肽对肝星状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曲肽 (善宁 ,诺华公司生产 )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及门脉血流量 ,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1] 。目前的研究表明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HSC)的收缩和舒张在调节肝内阻力及血流量中具有重要作用[2 ,3 ] 。我们研究奥曲肽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 T6)Ca2 + 的影响 ,旨在探讨奥曲肽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可能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HSC T6细胞系的复苏与培养 :HSC T6(美国旧金山总医院肝病研究中心Friedman教授惠赠 )为SV4 0转染SD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细胞于常温下复苏 ,以含 10 %小牛血清的DMEM (Gibc…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肝脓肿在艾滋病和非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以2013年1月-2018年8月于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84例艾滋病肝脓肿患者(艾滋病组)和70例非艾滋病肝脓肿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结果、治疗与疗效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艾滋病组男性比例更高,发病年龄更小(均P0.05)。发热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症状,但艾滋病组患者入院后发热持续时间较长(P 0.05)。艾滋病组腹痛、咳嗽、体重减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升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以右叶、单发肝脓肿为主是两组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特点,但艾滋病组单发肝脓肿比例较高,病灶呈分叶/分隔的比例较低(均P0.05)。艾滋病组肝脓液及血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9株,其中葡萄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真菌3株;对照组检出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78.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8株,占21.1%(主要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艾滋病组合并肝外真菌感染、肝外结核、扁桃体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合并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比例高于艾滋病组(均P0.05)。艾滋病组与对照组肝脓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3%和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组内经皮抽吸/引流/手术治疗患者院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患者(P0.05)。艾滋病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分别为6.0%及1.4%,不良预后(治疗无效+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0.7%及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组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现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气腔形成;对照组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生呼吸衰竭。结论艾滋病肝脓肿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抗感染药物联合经皮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脏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变化及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NASH模型组(n=10)及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组(n=10),高脂饮食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2S生成率,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肝组织CSEmRNA及其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PCR法测定肝细胞线粒体DNA(mtDNA)片段ND1、ND6、CO1、CYB及ATP6。结果 NASH大鼠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肿大、膜模糊或嵴消失,正常组大鼠mtDNA片段ND1、ND6、CO1、CYB及ATP6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治疗组(P<0.05)。NASH模型组肝组织H2S生成率〔(1.26±0.08)nmol/min〕较正常组〔(2.11±0.17)nmol/min〕明显减少(P<0.05),且肝脏CSEmRNA水平及其表达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SH大鼠肝脏H2S合成减少可能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有关,H2S在NASH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