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菀陈则除之"是《黄帝内经》有关针刺活血化瘀治则的重要论述,对后世影响深远。试从该原则指导下临床常见的点刺、络刺、散刺、挑刺、刺络拔罐五种刺法入手,介绍各刺法的操作手法和主治病症,评价其疗效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2.
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的新型临床方法学,着重评价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和后效评价开展循证实践.中医学是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经验,高度和谐与统一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其根基在于临床疗效,其古代医籍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不仅是中医学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源泉和动力,而且对现代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文章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以临床问题-治疗方法模式,分类挖掘整理临证案例;完善数据库建设,将中医学特色与循证理念融入数据库建设;借鉴循证证据的拟定,制定标准,对古籍本身及实践经验分级;运用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系统评价方法学、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质量。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OvidS P)、Embase (OvidS P)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面瘫的系统评价。分别使用AMSTAR 2量表、PRISMA声明和GRADE系统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系统评价9篇,其方法学质量为低至极低;文献报告质量得分集中在中等质量分数; GRADE分级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优于西药,但其证据质量大多偏低。结论:目前针灸治疗面瘫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可靠程度均较低,其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规范,未来可在研究设计时适当结合中医特色,以期获得更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54.
通过查阅古代针灸文献和冶炼技术资料,从冶炼技术角度讨论古代毫针形质与手法演变特点。毫针雏形、产生、发展、鼎盛及毫针手法的发展与冶炼技术的进步关系密切,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毫针手法理论体系的完善,同时也折射出针具改进对针灸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5.
营卫补泻刺法源于《内经》,以营卫二气的分布、循行、盛衰立论,经《难经》重点发挥,后世医家不断补充与演绎,内容逐渐发展详实。由于"调和营卫"乃补泻理论的核心机制之一,本研究对有关营卫补泻法的文献进行归纳考析,条列针芒迎随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以营卫理论进行阐释,以期能够探索传统刺法的文献价值,为现代针灸临床实践提供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56.
In 2012,a lacquer figure was unearthed from the Han dynasty tomb(188 BC-87 BC) at Chengdu Laoguanshan.The lines intaglioed on the Laoguan mountain lacquer figure were similar to the meridian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es on this Laoguanshan lacquer figure and the regular meridians so 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meridian system in ancient China.Methods:Based on collecting the photos of the Laoguan mountain lacquer figure and the representative acupuncture classics,the double evidence method(combining the unearthed relics/literature and extant literature)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es on this Laoguanshan lacquer figure and the regular meridians.Furthermore,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r meridians theory was analyzed from the number,distribution,direction and branches.Results:The routes of the 28 longitudinal white lines on the Laoguan mountain lacquer figure are similar to the regular meridians in the ancient literature including Huángdì Nèijīng 《黄帝内经》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The number,distribution and branches of the meridians intaglioed on the Laoguanshan lacquer figure sugges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ular-meridian system from the eleven-meridian system to the twelve-meridian system.Conclusions:The meridian system of Laoguanshan lacquer figure was a link connecting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The Laoguanshan lacquer figur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meridian theory.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初步构建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建立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结果:研究确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建立了古籍载录证据、专家经验证据、现代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序列研究、个案报道的的质量评价方法,形成了针灸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结论:本文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初步地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可为针灸临床证据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为了研究岗位工人多环芳烃暴露量监测方法,我们设计了一套适合岗位工人多环芳烃暴露量的采样仪器,采用PEM^TM个体采样切割器、BGI个体采样泵、石英纤维滤膜及聚氨酯泡沫采集岗位工人暴露的多环芳烃。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旋转蒸发器浓缩.用带有可调波长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对方法的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以及样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100名受试者多环芳烃暴露量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好的检出限,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9.
目的通过选取古今重要医籍及科研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古今医家对穴位形态敏化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通过查阅秦汉时期至近现代时期涉及形状敏化的古医籍,并检索当今相关中文数据库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对古今文字记载有关穴位敏化-形敏现象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分析。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临床运用及科研状况。结果共筛选出24本著作52章共计88条与形敏相关的古代文献,52篇现代著作及论文。通过整理形敏化现象,发现:古代文献敏化以色泽改变为主;现代文献以色泽改变、斑疹形态改变为主。古代文献中以全身经络为主要研究内容;现代文献则局限于耳部及其耳穴为主。古代文献以理论阐述为主,尤以《黄帝内经》中最多,占古代文献纳入量的66.95%;现代文献中以临床疾病研究为主,占总文献的82.69%。结论古今医家研究脏腑病变所反映在体表形态变化的方式差异较大,但在临床疾病诊断结果上相似,均以色泽、形态反应病变寒热虚实,并且以耳的颜色、大小及质地反映肾脏状况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160.
目的:研究针刺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保护效应和最佳干预时间窗,为针灸临床干预MIRI提供有益参考。方法:1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n=20):伪手术组、模型组、假针刺组、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动物模型。采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ST段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小动物血压心率测量仪检测各组心率与左室动脉压,计算心肌耗氧量。结果:(1)心电图ST段变化:与造模前的ST段比较,结扎后的ST段明显抬高(P 0. 001);与结扎后的ST段相比,再灌注后的ST段明显降低(P 0. 001);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与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相比,ST段明显降低(P 0. 001)。(2)心肌细胞平均凋亡率:与模型组比,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平均凋亡率明显降低(P 0. 001);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与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相比,平均凋亡率明显降低(P 0. 001)。(3)心肌耗氧量变化:同造模前相比,结扎后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P 0. 001);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耗氧量增加(P 0. 05);与再灌注前针刺组相比,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耗氧量增加(P 0. 05)。(4)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 0. 001);与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相比,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 0. 001)。结论:针刺后处理能降低MIRI大鼠ST段电位抬高,增加大鼠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最佳干预时间是再灌注前后10 min均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