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01.
目的:观察中药棓丙酯注射液联合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于2005-10/2006-08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校医院、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为治疗组。应用注射用棓丙酯治疗,棓丙酯180mg/次,1次/d,连用2周;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循环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左手第4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判断疗效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同时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甲襞微循环由治疗前的中、重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治疗后总积分值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52±0.69,4.52±0.82,t=3.96,P<0.05)。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表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等各指标经棓丙酯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棓丙酯联合降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异常及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2.
邢珍  朱红霞  董跃华  任炜  王丽  张振明  赵永泉 《河北医药》2009,31(23):3202-3204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对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科手术患者38例,ASAⅠ~Ⅱ级。其中左肺癌行左肺叶或左全肺切除术18例(L组,n=t8),食管中、下段癌行根治术20例(E组,11=20),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1·h^-1,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单肺通气参数设定为: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吸:呼=1:2,吸入氧浓度100%。侧卧位后记录右肺通气气道压,分别于麻醉前(入室未吸氧),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20min,单肺通气60min桡动脉、中心静脉抽血测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与双腔通气时比较,单肺通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下降,气道压明显升高,2组肺内分流明显增高。与E组患者比,L组患者在单肺通气20min时气道压明显增高(P〈0.05)、在单肺通气20min、60min时肺内分流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使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增高,肺内分流增加。  相似文献   
103.
精囊炎很少见,但是青壮年较常见的附属性腺感染性疾病。精液是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物和精子的混合液。正常人一次排精约2~6 ml,60~70%为精囊液。精囊炎症病变对精液、精子质量的影响如何,作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5~2009年来医院就诊的21例精囊炎病人,治疗前、后分别禁欲7 d,手淫采取精液标本,液化时间在60 min之内。年龄18~39岁。病程  相似文献   
104.
介入性热化疗与介入性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经肝动脉介入性灌注与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 ,观察对比病灶大小、生存期。方法 选取 1 996 - 0 1~ 1 999-0 1中晚期肝癌患者 1 2 0例。第 1组 (39例 )为常温肝动脉灌注化疗组 ,第 2组 (40例 )为热 (60℃ )灌注化疗组 ,第 3组 (41例 )为热(60℃ )灌注化疗加热碘化油 (60℃ )栓塞组 ,3组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先端插至肿瘤供血动脉 (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或肝段动脉 ) ,化疗方案采用阿霉素 (ADM) +丝裂霉素 (MMC) +羟基喜树碱 (IHC) ,间隔 30~ 40d行再次治疗 ,连续 2~ 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1月左右检测空腹血清ALT、AST、BUN、Cr水平 ,复查DSA、B超或CT测量病灶大小变化 ,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1 )经 1、2、3次治疗 ,病灶大小 (cm)分别为 :第 1组 (7.9± 0 .84,7.1± 0 .44,6 .6± 0 .2 3) ,第 2组 (9.2± 1 .2 1 ,7.4± 0 .46 ,5 .9±0 .75) ,第 3组 (1 0 .6± 2 .1 ,8.9± 0 .57,6 .1± 0 .43)。 (2 ) 0 .5、1、1 .5、2年生存率 ,第 2组 (95 .5 %、74.3 %、49.8%、44 .5 % ) ,第 3组(96 .7%、85 .2 %、63 .5 %、52 .7% ) ,较第 1组 (91 .2 %、64 .5 %、2 3 .4%、1 0 .1 % )均有显著提高 (Ρ <0 .0 5)。 (3) 3组治疗后 3d血清ALT、AST、BUN、Cr水平均增高 ,但 1月后复查  相似文献   
105.
食管转移瘤     
食管转移性肿瘤可来源于食管邻近器官肿瘤的直接扩散,或经纵隔淋巴结播散和血源性转移。其中第一种形式最常见且常见于胃底,下咽部和喉部的肿瘤。胃癌邻近扩散到食管下端是众所周知的且胃贲门癌最初表现为食管的症状,邻近的肿瘤直接扩散到食管常常是通过食管壁内粘膜层的上皮下淋巴丛并与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的淋巴管丛形成吻合网。下咽癌和喉癌可以依相似的方式扩散到颈段食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邻近器官肿瘤扩散到食管时,原发灶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6.
患者男,14岁,出生即发现骶尾部正中一尾巴样赘生物,约小拇指般大小,质较软,无活动功能,此后该肿物缓慢增长,于2009年1月13日入住我院治疗.无家族史.入院查体显示发育良好,脊柱四肢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7.
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初步控制后加服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HRV;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HRV各指标SDNN、SDANN、rM SSD、PNN 50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总有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再住院率16.7%(5/30),低于对照组43.3%(13/30)(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CHF,可提高患者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考察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金洛片)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8~72岁。心功能(NYHA)Ⅱ级20例,Ⅲ级32例,Ⅳ级4例。入选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使用强心等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安慰剂;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使用强心等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实验组显效63.3%,有效30%,总有效率93.3%。结论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卡维地洛是治疗心衰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9.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38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三年来我院对38例支气管肺癌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38例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和体重下降等。均经X线胸片,CT检查并临床病理确诊。男33人,女5人。年龄33~72岁,平均53岁。中心型30例,周围...  相似文献   
110.
为确保奥运期间药品的安全使用,本文调查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含兴奋剂的药品,对"运动员慎用药品"和"奥运会药品"进行分类管理。结果显示:含兴奋剂药品共有88种,其中西药有68种,中成药有22种。本次调查为奥运药品管理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