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旨在探讨戒烟对吸烟哮喘患者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将78例吸烟哮喘患者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30例继续吸烟(吸烟组)和48例自愿戒烟。自愿戒烟者采用药物辅助戒烟2周,其中22名吸烟哮喘患者成功戒烟(戒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酸氟替卡松250μg,每次1吸,每日2次,持续使用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3次,每月1次,每次检测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患者记录哮喘日记,内容包括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沙丁胺醇气雾剂用量。结果戒烟组FEV1和FVC改善率较吸烟组增加[(15.22±2.34)%vs(6.42±3.15)%,(16.63±3.25)vs(3.82±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86、22.58,P均<0.05)。第1、2、3月吸烟组和戒烟组达到部分控制患者分别为[(21/21 vs 3/28)、(21/21 vs 7/28)、(16/21 vs 5/28)],第3月达到完全控制为(5/21 vs 2/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5.36、32.78、26.36、16.36,P均<0.05)。结论戒烟可以明显改善吸烟哮喘患者肺功能,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提示戒烟在哮喘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阿米福汀在肺癌放射治疗时对机体正常细胞和肺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米福汀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V79细胞和C5 7BL/ 6小鼠造血系统的放射保护作用及其在肺癌放射治疗时对肺癌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V79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后,分别给予2~10Gy的γ射线照射,用药组在照射前30min暴露于阿米福汀(1 2mmol/L) ,评价阿米福汀对照射后V79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给予C5 7BL/ 6无瘤小鼠腹腔注射阿米福汀(2 0 0mg/kg) 30min后进行全身照射(8Gy) ,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给予荷Lewis肺癌C5 7BL/ 6小鼠肿瘤局部照射10Gy ,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阿米福汀(2 0 0mg/kg) ,评价阿米福汀对肿瘤放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用药组V79细胞的集落存活分数高于单纯放射组(P <0 0 5 ) ;用药组无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单纯放射组下降幅度小且恢复快(P <0 0 5 ) ;在观察的2 0d内,比较用药组和单纯放射组荷Lewis肺癌小鼠肿瘤体积,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本研究从离体和在体两方面证实了阿米福汀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放射保护的同时,对肿瘤组织细胞无放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再发1周”,于2008年1月2日入院。患者平时常在树林中锻炼.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1998年因“咳嗽、咳黄脓痰、发热”在本地一家医院治疗,曾诊断过“支气管炎”,经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之后每年均在冬季出现咳嗽咳痰。2000年在另一家医院拟诊“肺结核”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HRE)抗结核治疗9个月,治疗前后通过痰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均未找到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74.
75.
76.
恶性血液肿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可侵犯全身各脏器引起相应病变,当侵犯到胸膜腔可引起胸腔积液,少数患者可因胸腔积液为首发临床表现到呼吸科就诊。本院于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先后收治了3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血液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Ku蛋白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抑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u蛋白参与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严重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细胞内Ku蛋白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目前,研究者试图抑制Ku蛋白表达来增强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为进一步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噻托溴铵(tiotropium bromide)是一个新型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药物,通过与M3受体结合阻滞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吸入一次疗效持续24h以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中重度COPD具有良好疗效,在改善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方面优于沙美特罗,噻托溴铵qd对支气管的舒张作用明显好于溴化异丙托品qid和沙美特罗bid,且能改善通气功能和肺容积,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 相似文献
79.
1病例摘要患者女,49岁。因咽痛、发热、咳嗽3d,气急1d,于2006-07-24入院。查体:体温39℃,呼吸26/min,脉搏96/min,痛苦面容,未见皮疹和皮下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左肺语颤减弱,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啰音穆?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Ⅱ~Ⅲ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心肺储备功能、肺通气功能和气体交换功能的异同点.方法 选择16例Ⅱ~Ⅲ期的COPD稳定期和15例IIP患者分别作为COPD组、IIP组,并选取1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进行静息肺功能和运动心肺试验(CPET)检查,并观察运动中相关病理生理学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 IIP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第一秒用力呼气璧占预计值、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最大运动负荷、每分钟氧耗量、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氧脉搏、最大运动通气量、呼吸储备和呼吸商水平均较COPD组增高(均P<0.05);IIP组血氧饱和度下降速度较COPD组增快,但达到极量运动的时间却较COPD组延迟(P<0.05).结论 运动状态下,中重度COPD患者较IIP者心肺储备功能、通气功能和气体交换功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