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肺曲菌病的CT特点。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10年9月收住笔者医院肺曲菌病40例,分析其胸部CT特点。结果患者中肺曲菌球病20例,15例表现为空气新月征,5例表现为空气环征,3例有滚珠征;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5例,4例患者发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其中2例合并密度增高的牙膏样、指套样阴影;侵袭性肺曲霉菌12例,8例患者表现为两肺多发类圆形小结节周围包绕晕征,其中4例伴有楔型实变,2例表现为近胸膜下团块影,伴中心低密度影和空气新月症1例,2例见右肺大片云絮状密度增高影;阻塞性支气管曲霉菌病3例,2例浸润性团块阴影,1例右主支气管内低密度影,部分中间合并右侧中间段支气管腔堵塞。结论不同类型的肺曲菌病CT表现各具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不同类型肺曲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叶健  任振义  王利民  王娇莉  顾清 《浙江医学》2011,33(7):1000-1003
目的 探讨Ku80基因在人A549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将A549肺腺癌细胞接种裸鼠,以不同强度的射线照射,探求Ku80蛋白和Ku80 mRNA在放射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经过不同强度的射线照射前后的A549肺腺癌细胞的Ku80蛋白含量和Ku80 mRNA的表达.结果 接种在裸鼠...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甲流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展为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治疗方案等资料,并分为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结果 14例甲流肺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其中1例自动出院。所有非呼吸衰竭患者痊愈。呼吸衰竭组与非呼吸衰竭组患者在呼吸困难(10例vs6例)、咯血(10例vs5例)、淋巴细胞减少(158±18)/μlvs(192±26)/μl、氧合指数(182±23)mmHgvs(426±45)mmHg、器官功能不全评分中位数(4vs1)、入院时胸片浸润影(2.3±1.3)vs(1.2±0.8)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非呼衰竭组相比,呼吸衰竭组患者住院中位时间长(26 dvs5 d,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流肺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与发病至首剂奥司他韦超过48 h,淋巴细胞计数≤600/μl,入院时SOFA评分≥4分,X线检查肺部浸润影≥75%相关。结论发病至首剂使用奥司他韦超过48 h,淋巴细胞计数≤600/μl,入院时SOFA评分≥4分,X线检查肺部浸润影≥75%是甲流肺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总结分析3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PAN患者的发病方式、症状和体征演变、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分析血管超声、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手段的诊断意义。结果 3例患者病初以咳嗽、咳痰伴长期不规则发热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均出现贫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肺部CT提示肺部散在多发斑片状阴影;抗感染治疗无效。随着病情进展,3例患者先后出现消化道、皮肤、肾脏、神经、肌肉等损害;2例通过受累器官组织活检病理证实,3例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如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白细胞升高等具有提示意义。再通过详细问诊、仔细查体等手段寻找皮肤、肾脏、胃肠道、腓肠肌和外周神经多发性神经病受累证据,进一步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或病变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激素和/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及痰诱导在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诊断,对于不能确诊的38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及痰诱导检测.结果 38例慢性咳嗽患者,其中2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7%±5.8%,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23/38,60.5%),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痰诱导检测中,24例(24/38,63.2%)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9.8%±4.8%,其中包括17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7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患者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7/38,18.4%).15例EOS增高患者完成随访,激素治疗后EOS百分比显著下降为4.6%±2.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进行痰诱导检测可行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及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003年8月~2006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6例COP患者的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结果6例COP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肺部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胸部CT可见磨玻璃影、实变影、弥漫性浸润影、空洞及胸腔渗出影;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肺功能呈限制性和弥散功能障碍;这些病例均经过肺穿刺活检或TBLB病理证实。其中5例患者在给予甲泼尼龙40mg治疗,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维持1年,控制良好。结论COP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类似细菌性肺炎,诊断比较困难,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快速生长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反复CT检查选择快速生长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0mm)12例,评价其CT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对每例患者均通过回顾性的方法评价其肿瘤倍增时间和CT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患者呈实体瘤样生长,多数分界清楚、质地均匀、带有毛刺和分叶的软组织密度影,阴影内缺乏支气管充气征和小泡征。其余3例呈浸润性生长,表现为磨玻璃样阴影。12例患者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结论多数周围型快速生长的肺癌为腺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这些肺癌多数呈实体瘤样生长,结节内缺乏支气管充气征或小泡征。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呼吸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间质性肺病,将其分为RA-ILD组(38例)和RA组(4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蛋白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蛋白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 19-9,CA19-9)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和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表达差异以及RA-ILD组肿瘤标志物与肺功能、抗CCP抗体相关性。结果 RA-ILD组外周血CEA、CA15-3、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RA组(P<0.01);RA-ILD组FVC、FEV1和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RA组(P<0.01),但是RA-ILD组抗CCP抗体水平与R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A-ILD组CEA水平与FVC、FEV1和DLCO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9、-0.576、-0.512,P<0.0l),但CEA、CA15-3和CA19-9均与抗CCP抗体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92、-0.264、-0.268)。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A19-9在RA-ILD中表达升高,CEA可能反应RA-ILD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关节损害无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37岁。因咽痒、咳嗽半个月,加重伴发热3d,于2004-11-13入院。患者半年前有带状疱疹病史,在外院住院治疗后好转。近3个月消瘦、乏力,无盗汗、午后低热及腹泻。查体:体温39.4℃,呼吸30/min,血压116/78mm 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口唇紫绀。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少量湿啰音穆?25/min,律齐。胸部及上肢存在带状疱疹疤痕,下肢水肿。辅助检查:白细胞12.1×109/L,中性粒细胞0.89,血总蛋白55.5g/L,白蛋白24.5g/L。血气分析(吸氧2L/min)示:pH7.502,PCO226.3mm Hg,PO244.9mmHg,SaO285.2%。胸片示两肺广泛絮状渗出影。入院后临床…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对比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58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按粒细胞计数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粒细胞缺乏组确诊率为7.7%,低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47.4%;粒细胞缺乏组临床表现以抗菌药物无效的长期发热为主,发生率为74.4%,而非粒细胞缺乏组以咯血为主,发生率为63.2%;粒细胞缺乏痰培养的阳性率为30.8%,低于非粒细胞缺乏为52.6%,粒细胞缺乏组肺部CT多见两肺多发结节、晕征,发生率分别为79.5%、51.3%,非粒细胞缺乏组以团块影为主,发生率为47.4%;粒细胞缺乏组使用抗真菌药总体有效率为38.5%,低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57.9%,前者死亡率为61.5%,高于后者的42.1%.结论 IPA粒细胞缺乏与非粒细胞缺乏组临床特点不同,认识这些特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