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1.
目的掌握玉溪市麻疹流行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0-2005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玉溪市2000-2005年麻疹发病612例,年平均发病率4.95/10万;2001年发病最高达17.61/10万,每年1-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除2001年农民发病较高外,其余年份以1-15岁人群发病最高,占发病总数的49.02%发病数;流动人口发病主要为〈10岁的儿童。结论玉溪市2000-2005年麻疹发病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必须进一步加强人群免疫接种,对免疫工作薄弱的地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极大限度地降低免疫空白人群;提高主动监测的灵敏度,及时发现疑似病例,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玉溪市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评价接种质量,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3~2005年分别对1、4和7岁3个年龄组儿童采用PPS法,随机抽取了应完成相应免疫剂次的目标儿童1972名。进行白喉抗毒素、麻疹抗体IgG、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白喉免疫抗体总阳性率94.84%;保护率90.76%;几何平均滴度(GMT)1:52.23,各年龄组儿童白喉免疫水平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免疫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x1^2=21.59、x2^2=27.1、F=7.32,P均〈0.05)。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97%,保护率76.97%,抗体GMT为1:706.78;三个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有差异,几何平均滴度GMT无统计学意义(X2=6.07、P〈0.05,F=1.66、P〉0.05)。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3%、97.87%、99.7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87.99、1:503.54、1:838.03,不同年龄组脊灰血清抗体阳性率除Ⅰ型、GMTⅠ、Ⅱ型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统计学意义(Ⅰ型x^2=10.26、F=4.73,P均〈0.01;Ⅱ型x^2=0.61、P〉0.05,F=3.68、P〈0.05;Ⅲ型x^2=0.42、F=2.26。P均〉0.05)。结论玉溪市常规免疫后1~7岁儿童的白喉、麻疹、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3.
玉溪市12-24月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实施计划免疫冷链运转以来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 ,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麻疹流行趋势 ,为了解我市疫苗接种工作现状 ,评价免疫效果 ,制定和调整相关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2 0 0 2年 5 - 1 1月对玉溪市二县一区 6 2 6名儿童进行了麻疹抗体监测 ,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 :在玉溪市元江县、江川县、红塔区随机抽取 1 2 - 2 4月龄有麻疹免疫史儿童 6 2 6名为监测对象。2 方法 :每个监测对象均采末梢血 0 3ml,分离血清 ,- 2 0℃冰箱保存待检。全部血清…  相似文献   
24.
一起流动儿童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3年 4月 2 9日至 5月 1 3日 ,玉溪市红塔区春和镇 ,镇红砖厂、村红砖厂、水泥厂、钢铁厂 4个流动人口聚集地陆续出现类似麻疹临床症状患儿 ,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 2 7例 ,患儿均为贵州籍 1 - 7岁流动儿童。疫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出计划免疫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并采集部分病人血清标本 1 6份送省级免疫实验室进行确诊 ,同时对疫区内 1 5岁以下儿童采取应急接种麻疹疫苗 ,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无死亡病例。依据流调结果、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测 ,可判定为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玉溪市位于滇中南部 ,距省城昆明…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消除麻疹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抽取的1686名适龄儿童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1.28%,保护率73.13%,几何平均滴度(GMT)1:551.30;不同居住形式、不同接种剂次、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儿童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抗体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流动儿童是免疫薄弱环节,在流动儿童中全面落实MV常规免疫对消除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出血性进展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为防止出血性进展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进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108例,根据进展性卒中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性进展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OR=1.328,P<0.01)及卒中严重程度(OR=1.365,P<0.05)是出血性进展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出血性进展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患者血肿扩大、与卒中进展严重程度独立相关,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此型患者要高度警惕,及时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70例哮喘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儿均采取常规吸氧、抗感染、抗病毒、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以及纠正体液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并针对雾化吸入治疗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采取常规护理措施,2组均治疗1个疗程(5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儿咳嗽及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较好,充分做好雾化吸入治疗的各项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掌握玉溪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3—2005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玉溪市2003—2005年麻疹发病212例,年均发病率3.3/10万。流动人口和该地人口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9,P<0.01),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12月份至次年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以散居形式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7.08%;发病年龄以9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7.36%。结论玉溪市麻疹控制在低发病水平,但麻疹疫情呈现反复性和波动性。提示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是当前该市全面有效控制麻疹的工作重点,对外来流动儿童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同时加强对薄弱地区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才能控制和最终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玉溪市1~10岁儿童白喉免疫状况,评价儿童免疫接种质量,以期为全面控制和消除白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麻疹、脊髓灰质炎、百白破、卡介苗、乙型肝炎5种疫苗接种率调查的同时,采集被调查儿童的血样用间接血凝法(IHA)检测白喉抗体。结果检测2006—2007年具有百白破三联制剂(DPT)免疫史的儿童1501人,白喉抗体阳性率89.14%,保护率79.75%,几何平均滴度(GMT)1∶35.19,抗毒素平均含量(ATC)0.132U/ml。不同地区白喉免疫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33.46、χ22=27.21、F=20.25,均P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66.18、χ22=94.76、F=40.58,均P0.05)。不同年度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14.55、χ22=16.54、u=-3.29,均P0.05)。不同居住形式阳性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13.78、u=2.92,均P0.05),但保护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2.07,P0.05)。男女之间阳性率、保护率、GMT均无统计学意义(χ12=0.14、χ22=0.59、u=0.22,均P0.05)。结论玉溪市儿童DPT接种质量和血清抗体保护理想,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白喉的发生。提示加大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管理力度,认真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清除免疫空白人群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白喉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