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1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68篇 |
内科学 | 46篇 |
皮肤病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37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175篇 |
预防医学 | 73篇 |
药学 | 63篇 |
中国医学 | 38篇 |
肿瘤学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4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评价联合氟西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试,确诊为抑郁症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氟西汀20mg·d-1治疗,疗程为60d。于治疗前及治疗2、4、8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脑卒中抑郁发生率为42.4%。神经功能缺损重者,抑郁发生率高。治疗前两组间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8w末研究组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评分改善随时间的延长更明显。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给予抗抑郁剂治疗。 相似文献
742.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顺序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组和川芎嗪对照组,于第1、3、7、15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量、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前后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杏丁注射液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43.
目的 研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围术期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共39例,其中男(17例)/女(22例);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23例);年龄为12-84月,中位数20(7,36)月,体质量11.32±4.96kg;体外循环时间63±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62min,中位数34(24,45)min;术前心衰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NT-proBNP)22-3148pg/ml,中位数204(107,380)pg/ml。分别记录患儿术前(T1)、术后第1天(T2)以及术后第5天(T3)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NT-proBNP的值以及预后指标,最后通过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TAPSE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5天与术后第1天TAPSE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NT-proBNP和年龄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围术期TAPSE变化的影响因素:术前NT-proBNP越高、年龄越小,术后TAPSE降低程度越大;术前TAPSE与监护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预后指标均呈负性相关(p<0.05);术后第一天TAPSE与部分预后指标(除外气管插管时间)呈负性相关(p<0.05);术后第五天TAPSE与住院时间成负性相关(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围术期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具有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44.
乳腺DCIS患者第二原发肿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文献报告〔1〕,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发病呈持续性上升趋势 ,乳腺 DCIS占全乳腺癌的百分比由1 982年的 3.5%上升到 1 995年的 1 7.4%。但是 ,关于乳腺 DCIS患者的多原发肿瘤的临床情况少有报道。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乳腺 DCIS患者中多原发肿瘤的发生情况以及好发器官。1 资料与方法收集 1 982~ 1 992年我院诊治的乳腺 DCIS患者2 79例 ,均为女性。年龄为 1 9~ 83岁 ,中位年龄为 55岁。随访 2 2~ 1 88个月 ,中位随访期为 90 .5个月。复习所有患者的病历 ,复阅全部病理切片 ,搜集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复习病理… 相似文献
745.
目的 研究心率震荡(HR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 11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均记录临床资料,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平均心率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根据TO、TS的组成不同及LVEF分为HRT0、HRT1和HRT2组进行随访,并分析各危险变量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O:(0.37±1.83)%,TS:(8.58±4.72)mm/RR,P<0.05];重度慢性心衰患者TS:(7.09±4.51)mm/RR,明显低于轻度慢性心衰患者的TS:(11.02±4.37)mm/RR(P<0.05).随访(34.0±11.5)个月,26例死亡,84例存活,死亡组TS:(4.64± 2.61)mm/RR,明显低于存活组的(9.30±4.26)mm/RR(P<0.05);TO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r=-0.275,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0.406,P<0.05),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49,P<0.05),TO与TS无明显相关(r=-0.185,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多变量分析显示,LVEF<40%、HRT2为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的变量(P<0.05).生存曲线表明,HRT0、HRT1、HRT2组生存状况有差异,HRT2组预后最差.结论 HRT不仅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且是预测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46.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C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CS组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又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ACS与对照组及ACS组内高、低危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再发心脏事件。根据既往危险分层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判HRT等指标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①ACS患者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②ACS合并心衰组及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S均明显低于无心衰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③ACS后事件组TO高于非事件组(P〈0.05),Ts低于非事件组(P〈0.05)。④TO与TS结合时优势比最强(OR单=6.351;OR多=4.163,P〈0.01)。结论TO与TS结合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强,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4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超声心动图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其诊断特点,找出漏诊的原因。结果术前确诊38例,漏诊2例,误诊1例。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2例合并冠心病。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受累的冠状动脉显著扩张,特别是其起始部。彩色多普勒可探测到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内血流紊乱及增快,心腔内异常血流注入。2例漏诊病例为小的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误诊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室瘘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38例冠状动脉瘘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符合。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8.
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及脂联素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心脏重构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及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21例、老年正常对照组116名均采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脂联素(APN),留24 h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所有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EH早期肾功能损害组的IVS、LVPW、LVM、LVMI和脂联素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在30 mL/min≤Ccr<60 mL/min组与Ccr≥90 mL/min组比较,LVPW、LVM、LVMI和脂联素显著增大(P<0.05),而LV和IVS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EH的左室重构组中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显著高于无左室重构组(P<0.05),Ccr显著低于无左室重构组(P<0.05),而BUN、C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对心血管重构有显著影响;肾功能是脂联素的显著调节因素,而低脂联素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49.
目的 观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治疗急性右室梗死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择1995-2001年首次因急性下壁心梗住入哈医大一院心内科病人323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诊治资料。分为右室梗死组(98例)和下、后壁梗死组(225例)。98例右室梗死中分为接受(60例)和未接受(38例)开通梗死相关动脉(静脉溶栓/冠脉介入)治疗组。323例下、后壁心梗中91例有冠脉造影结果,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分别为右冠脉(RCA)病变组73例(80%),左回旋支(LCX)病变组18例(20%)。观察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休克、充血性心衰、其它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严重窦缓、房颤、室上速等)以及不同导联ST段移位。另外还观察冠脉介入治疗的情况。结论 右室梗死急性期很凶险、预后差,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即静脉溶栓/冠脉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这种风险。不同导联ST段改变可有助于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