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获得中国人群药物代谢酶CYP3A5基因和GSTP1基因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化疗方案,对患者每2周期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进行评估。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LDI-TOF)确定两个位点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该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93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CYP3A5 A6986G纯合突变型(GG)的DCR(77.8%),显著高于AA+AG基因型的(57.4%) ( P<0.05);具有GSTP1 A313G突变型(AG+GG)的DCR(81.6%)显著高于野生型(AA)(57.4%)(P<0.05);对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联合分析显示,同时具有GSTP1 AG+GG和CYP3A5 GG基因型的DCR最高,为84.2% (P<0.05)。结论 CYP3A5和GSTP1的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有关, GSTP1 A313G突变型(AG+GG)和/或CYP3A5 A6986G纯合突变型(GG)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近期化疗疗效最好,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研究员工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知识和安全健康知识需求情况.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10家企业2755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知识和安全健康知识需求调查,使用Epidata3.0软件编制录入程序,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1%的员工希望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96.8%的员工希望获得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95.7%的员工希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在职业卫生知识方面,员工对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治知识需求最高,为88.3%,工作压力相关知识最低,为61.2%.在安全健康知识方面,职业卫生与安全的工作环境知识最高,为84.8%,性健康知识最低,为25.7%.石化行业对大多数职业卫生知识和安全健康知识的需求高于其他行业,并且大多数职业卫生知识和安全健康知识的需求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结论 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卫生知识和安全健康知识需求,文化程度对职业卫生知识和安全健康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各行业间需求差异很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考虑文化程度和行业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3.
患者女,56岁,因四肢反复起结节,痛10余年于2009年11月9日就诊我科.患者10年前无诱因四肢起结节,伴疼痛,反复发作,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停药后皮疹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34.
上皮样肉瘤术后皮肤转移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36岁,因头面部多发结节溃疡3个月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头面部出现多处结节、溃疡,无明显自觉症状,外用抗生素软膏无效,于2008年10月初就诊我科,给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以及氦氖激光照射一周,效果欠佳.追问病史,患者2年前无诱因左手掌腕部出现一结节,约蚕豆大小,丁外院手术切除,未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热的发生率、感染及病原菌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4-07-2009-04我科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进行大剂量化疗病例共14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97.2%(141/145).发热的发生率57.2%(83/145),持续(3.37±1.77)d.发热组和未发热组的中位最低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0.000×109L-1和0.026×109L-1,x2=4.563,P=0.033;平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分别为4.75和3.26 d,t=4.409,P=0.000.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病例占8.4%(7/83),临床诊断的感染病例占56.6%(47/83),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占34.9%(29/83).常见感染部位咽、口腔和舌体病例占28.9%(24/83),胃肠道病例占24.1%(20/83).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2.9%,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具有极高的粒细胞缺乏症和发热的发病率,多于1周内出现,持续3~4 d.消化道是其常见感染部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36.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发现的抗原呈递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近年来以DC为基础的肿瘤基因免疫治疗研究倍受瞩目。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其高效和良好的靶向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本实验拟制备携带人AFP和SLC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于体外感染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诱导DC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作用,观察其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疗和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肝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造血干细胞,IL-4、GM-CSF联合TNF-α刺激CD34^+细胞分化为DC。并检测经Lenti-AFP/Lenti-SLC转染致敏后的DC对CTL增殖的影响,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结果:经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分枝状突起,高表达CD1a、CD11c、CD80和CD86。MTT法检测Lenti-AFP/Lenti-SLC抗原冲击的DC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表达AFP的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性高于未转染DC组和无DC组(P〈0.05和P〈0.01),效靶比为50: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P〈0.01)。结论:Lenti-AFP/Lenti-SLC抗原转染的DC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AFP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背景与目的:依西美坦为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能不可逆地结合到芳香化酶与雄激素底物的结合位点上,引起酶永久失活,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依西美坦对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有研究表明,依西美坦与其他内分泌药物包括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之间无明显交叉耐药反应。本研究旨在评价依西美坦在采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或不明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且均为既往接受过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进展的患者,口服依西美坦,1次/d,每次25mg,28d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3例患者中,无CR病例,PR2例(6.0%),SD19例(57.6%),其中稳定持续时间≥24周者13例,PD12例(36.4%),有效率(CR+PR)为6.0%,临床获益率(CR+PR+SD≥24周)为4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9个月(1~29.3个月)。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获益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化疗(不包括辅助化疗)患者出现进展的比例低于接受过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西美坦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绝经后内分泌治疗反应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8.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以上部位,有单纯性和复杂性之分,其瘘道走行个体差异大,手术处理不当易致复发或肛门失禁。内口的开放、缝闭与封堵,括约肌的切断、挂线与保留,仍是目前临床热议的问题。笔者采用内口缝闭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9.
140.
患者,女,15岁。因四肢皮肤色素沉着,色素减退10年,双手掌足跖角化过度7~8年就诊。患儿5岁时,家人发现其双手足背侧皮肤出现浅褐色斑,间有浅色斑,至7~8岁时,其双手掌足跖皮肤出现角质增厚,无痛痒。随年龄的增大,双手足背侧皮肤颜色加深,范围逐渐扩大至双前臂,小腿,呈对称分布,夏季皮损加重,掌跖部皮损范围弥漫至整个掌跖,表面光滑,与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