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潘智敏教授总结前贤和杨继荪先生的临证经验,联系临床实际,在临床常见的咳嗽咳痰治疗过程中,常以清热解毒为法,并认为"黄痰固为有热、白痰未必有寒"。有感于痰由热毒生的病机特点,潘教授在临床中用自拟清肺八味汤加减作为咳嗽咳痰的主要治疗药物,尤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性肺炎等病见发热及咳嗽咳痰症状者的治疗方法,缩短了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脑卒中后抑郁 (post strokedepression ,PSD)的大鼠模型 ,研究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自发行为和海马区c fos、c jun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 (2VO)造成PSD大鼠模型 ,治疗后观察大鼠自发性行为改变 ,海马区的c fos和c jun蛋白表达变化 ,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大鼠海马区c fos和c jun阳性细胞的相对切面面积比和平均目标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 氟西汀可增加大鼠水平自发行为 (P <0 .0 5 ) ,降低海马区c fos、c jun蛋白表达。 结论 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可以为PSD的临床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氟西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行为及分子生物学异常。  相似文献   
23.
补肾益气和活血祛瘀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中常见的一种。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是治疗VD的常用中医治疗方法。而对这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尚少。目的:比较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机制。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地点为浙江省中医院脑病研究室。材料为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鼠龄18~20月,体质量(400&;#177;30)g。由浙江省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饲养。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观察药物对该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补肾益气组大鼠跳台测试成绩,造模前(2.24&;#177;0.17)s,造模用药后59d(2.73&;#177;0.34)s,造模用药后60d(2.35&;#177;0.28)s。活血祛瘀组大鼠跳台测试成绩,造模前(2.41&;#177;0.57)s,造模用药后59d(2.62&;#177;0.41)s,造模用药后60d(2.34&;#177;0.44)s。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②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有减轻缺血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①中药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有效方,但活血祛瘀方的治疗作用更好。②活血祛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机制可能与减轻缺血对海马CA1区椎体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aD)患者服用通脉益智汤20个周的疗效及转归。方法:根据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将符合VaD诊断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两组,A组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痴呆症状;B组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通脉益智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0个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脉益智汤能改善VaD患者的记忆功能,其联合西药治疗VaD患者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5.
王坤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坤根主任中医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治内科杂病,对脾胃病的治疗造诣尤深。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现代医学病名,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主要根据胃镜检查和临床症状而确诊。从临床表现来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术后ISR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在我院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5例,对其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及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D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有65处椎基底动脉狭窄,共置入支架65枚,术中1例出现后循环急性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技术成功率98.18%(54/55),血管术前狭窄(74.24±12.90)%降至术后(2.69±5.30)%( P<0.05),术后残余狭窄≤20%。平均随访时间为(24.16±13.94)个月(3个月-4年),CDI随访25例,CTA随访23例,DSA随访7例。共12例患者13处支架(13/65,20%)出现血管直径缩短≥50%的ISR。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致ISR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 )分别为7.59,6.70。结论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是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