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对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e peptide,BNP)浓度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肺动脉收缩压(SPAP)≥50 mmHg的CHD患者119例,分为3组:A组(依那普利组,0.3~0.4 mg·kg-1·d-1,n=44),B组(美托洛尔组,0.8~1.0 mg·kg-1·d-1,n=39),C组(无药物干预,n=36).分别于封堵术前当天及术后第4天、2个月、6个月抽血检测BNP浓度.药物干预组患者自术后第4天抽血后开始服药.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者20例为对照组.结果 ①封堵术前,A、B、C 3组血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3组术前、术后第4天及C组术后2个月血BNP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②用药前,A、B、C 3组血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个月及6个月时,3组患者血BNP浓度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A、B两组以及C组血BNP浓度分别于术后2个月及6个月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组间比较显示:A、B两组血BNP浓度于术后2个月时较C组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A、B两组间血BN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术后,CHD伴PAH患者的血BNP浓度先升高后降低,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均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高度西藏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不同海拔高度1550名高原边防军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西藏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睡眠饮食等7个因子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或P〈0.05),但人际敏感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降低明显(P〈0.05);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驻守海拔3500~4300米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敌对、睡眠饮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7个因子均高于驻守海拔3000~3500米边防军人(P〈0.01或P〈0.05)。结论高原对官兵心理健康有影响,且海拔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DICE(Dobutamina nell'Insufficienza Cardiaca Estrema)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主要观察小剂量多巴酚丁胺间断应用对严重心衰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SECURE是HOPE实验的一项亚组研究,为前瞻性、双盲、多因素实验,目的在于评估长期应用维生素E和ACEI制剂雷米普利对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 方法 入选标准:年龄≥55岁,有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并且至少有一个其他危险因素。剔除标准:心衰、低左室射血分数<40%、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选前1个月内脑卒中、已应用ACEI或维生素E、未控制的高血压(BP>1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动脉压力(PAP)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25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DA70例,ASD65例,VSD110例,VSD+PDA4例,VSD+ASD3例。252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0例,平均年龄19.2±15.0(4~76)岁;按术中测得的PAP分为3组:A组(PAP<30mmHg, n=92);B组(30mmHg≤PAP≤50mmHg, n=126);C组(PAP>50mmHg, n=34)。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术当日晨7时抽取静脉血5ml,检测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结果 ① 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C两组的血浆ANP、AngⅠ、AngⅡ、ET浓度以及C组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② 与B组比较,C组的血浆BNP、AngⅡ及ET浓度也显著增高(p<0.01)。③ CHD患者的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与PAP均呈正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PAP越高,其相关性越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且肺动脉压力越高,相关性越好。  相似文献   
16.
探讨模拟缺血 再灌注对窦房结细胞起搏离子流 (If)的影响及KATP通道开放剂Pinacidil的干预效果。分离乳鼠窦房结细胞 ,纯化培养 2天后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 再灌注组 (I/R)、KATP通道开放剂Pinacidil干预组 (P +I/R)及KATP通道阻断剂 5 HD干预组 (5 HD +P +I/R及 5 HD +I/R)。采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及多导管灌流系统 ,测定各组细胞If 密度 ,并绘制If 激活曲线。结果 :①每个窦房结细胞均可记录到If 电流 ,在相同指令电压下 ,I/R组窦房结细胞If 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而P +I/R组则较I/R组显著减小 (P <0 .0 1) ;5 HD +P +I/R及 5 HD +I/R两组又较P +I/R组明显增加 (P <0 .0 1) ,但与I/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与对照组比较 ,I/R组窦房结细胞的If 激活曲线发生右移 ,半数最大激活电压由 - 10 8.0± 12 .4mV变为 - 89.5± 7.2mV(P <0 .0 1) ;P +I/R组窦房结细胞If 激活曲线较I/R组左移 ,半数最大激活电压为 - 99.5± 10 .8mV(P <0 .0 5 ) ;KATP通道阻断剂 5 HD可阻断Pinacidil对If 激活曲线的影响。结论 :KATP通道开放剂Pinacidil可对抗模拟缺血 再灌注对窦房结细胞If 的影响 ,此有利于维持模拟缺血 再灌注时窦房结细胞离子稳态和电生理活动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体化消融原则的临床效果及右房的作用.方法 房扑/房颤患者82例,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18~77(48.5±10.3)岁,左房内径26~52(35.4±5.3)mm.其中53例为阵发性房颤,14例为持续性房颤,15例为典型房扑.所有患者在Carto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消融原则,以房扑/房颤被终止且不被诱发、肺静脉电位消失为消融终点.随访成功的定义为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任何症状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至少3个月.结果 ①随访时间3~28(13.4±3.3)个月,房扑和阵发性房颤消融随访成功率88.2%,持续性房颤仅为57.1%(P<0.05).2例有心包压塞,1例合并假性动脉瘤.无肺静脉狭窄等血管严重并发症.②阵发性房颤53例,其中10例为局灶性房早、短阵房速诱发的房颤(4例病灶位于右房内),8例行靶静脉线性消融,这类亚组手术无任何心律失常发作.其余4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合并典型(4例)和非典型(6例)房扑者外加三/二尖瓣峡部消融.③15例典型房扑(4例为持续性房扑)患者,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4例合并房颤者外加双侧肺静脉线性消融.④14例持续性房颤均经历了消融由房颤转变为房扑的过程,6例被消融终止和8例电复律复为窦律,半数分别进行了三/二尖瓣峡部消融和冠状静脉窦内消融,2例合并了起源于右房的房扑和房速.结论 Carto指导下房颤/房扑个体化消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右房的作用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5-氮胞苷(5-aza)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50Hz脉冲低频电磁场刺激5-aza诱导7d后的MSCs,根据不同的感应强度和作用的时间分为A、B、C组和1、2、3、4亚组,设未暴露PEMFs的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结果】0.5、1和5mT组中20min、30min各亚组cTnT的表达量较对照组,5mT组在10min的表达量减少。【结论】50Hz的0.5~5mT感应强度的PEMFs作用20~30min为促进体外5-aza诱导MSCs向心肌方向的分化的有效窗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适应证、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 0 0 0年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对 18例 (男 10例、女 8例 ,年龄 2 9± 12岁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接受RFCA治疗 ,其中13例为频发单型性室性早搏、5例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经常规化验、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放置心脏标测导管进行室早初步定位 ,然后用“大头”消融导管标测室早最早激动点作为靶点消融。并于术前及术后复查 2 4h动态心电图观察RFCA疗效。结果  1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中 15例成功 ,占 83.3% ,成功患者中 2 4h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由术前 2 4h的 (2 2 5 2 0± 9937)次减少为 (5 97± 12 0 )次。另 3例无效。成功患者中 1例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术后室性早搏消失 ,随访 1年未见室速发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RFCA治疗频发单形性室速安全有效 ,故对自觉症状较重、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用RFCA进行治疗 ;对室性早搏伴短阵多形性室速患者 ,用RFCA治疗室性早搏后可防止室速再发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多见 ,且病变常有严重钙化 ,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高 ,本研究通过比较≥ 70岁老年患者与 5 0~ 6 0岁中年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手术成功率及围手术并发症 ,旨在评估老年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近期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本心脏介入中心植入冠脉内支架的患者 ,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或氯吡格雷 ,术中及术后2 4h静脉用肝素 ,随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3d。手术成功指安全植入冠脉内支架 ,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穿刺局部血管的并发症 (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出血、动脉夹层 )及因手术大量出血需输血。结果 ≥ 70岁患者 2 6例 ,平均年龄 (74± 5 )岁 (70~ 84岁 ) ,女性患者 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6例 (6 2 % ) ,陈旧性心肌梗死 5例 (19% ) ;5 0~ 6 0岁患者 14 2例 ,平均年龄 (5 5± 4 )岁 ,女性患者 2 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5 8例 (4 1% ) ,陈旧性心肌梗死 2 1例。≥ 70岁组多支病变 2 0例 ,显著高于 5 0~ 6 0岁组(77%和 32 % ,P <0 .0 1)。≥ 70岁组靶病变中重度钙化显著高于 5 0~ 6 0岁组 (4 2 %和 2 0 % ,P <0 .0 1) ,手术成功率两组相似 (96 .1%和 98.6 %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