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取P3~P5代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与地黄多糖诱导组(RGP组),诱导后连续培养7d。以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后0、1、3、7d各时点Notch1、Jagged1蛋白和Notch1胞内段NICD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结果 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RGP组与CON组比较各时点Notch1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时间变化Notch1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Jagged1蛋白阳性细胞率从诱导结束0d到诱导后1d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d到7d显著下降,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N组与RGP组各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相似。Real-time PCR检测显示,RGP组Notch1 mRNA随时间变化表达下降,Presenilin1表达先降低后略有回升,Hes1表达下降,Mash1表达升高,Jagged1表达先升高后降低,各时点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黄多糖在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中抑制Notch1蛋白的表达,并影响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免疫功能影响及其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 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血液肿瘤科收治的113例A L 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HD-M T X强化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腹泻发生情况、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CD4+与CD8+比值(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 K)],并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成本-效果比(C/E).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92.7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2%v s.36.36%,χ2=6.43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腹泻患儿大便次数较少、大便水样状较少、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244、2.427、7.128,P<0.05);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情况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CD4+、CD4+/CD8+、N K比例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CD8+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08、4.997、19.301、6.165,P<0.05);观察组每升高一个百分点所需费用为13512.97元,对照组为17748.61元,成效比为581.48,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成本增加效果同样增加.结论 益生菌可提高接受HD-M T X治疗的ALL患儿缓解率,显著降低腹泻发生率,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和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疗效-成本比.  相似文献   
33.
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引发动脉硬化的首要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以中医药调整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2002年以来采用降脂汤为主治疗高脂血症100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潘宁  付海燕 《中医药研究》2011,(10):1196-119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90 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5.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依据,但前提是必须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这意味着患者要接受一系列临床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FOB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腹部CT和肠镜检查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诊治费用,尤以频繁的肠镜检查依从性最差。粪便生物标记物乳铁蛋白(LF)在疾病诊断方面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我们对粪便乳铁蛋白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60例采取米非司酮独用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米非司酮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平均经血量、月经期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较好(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消失时间更短(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肌瘤的体积、子宫体积、平均经血量、月经期时间改善的程度更大(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接近(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子宫肌瘤的体积、子宫体积、平均经血量、月经期时间。  相似文献   
37.
背景与目的:华蟾素注射液是一种传统抗肿瘤中药制剂,目前药效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uma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HLEC)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迁移的影响;通过基质胶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中VEGFR-3及H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华蟾素注射液药物浓度增加(0.105、0.21和0.42μg/mL),HLEC抑制率逐渐增高,迁移率分别为0.87±0.07、0.69±0.05、0.37±0.02,对照组为1±0.03;HLEC成管率为0.90±0.06、0.83±0.02、0.63±0.05,对照组为1±0.02,VEGFR-3/β-actin光密度比值为0.440±0.017、0.618±0.100、0.803±0.091,对照组为1.030±0.017;HGF/β-actin光密度比值为0.293±0.021、0.540±0.027、0.760±0.087,对照组为0.940±0.020(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显著抑制HLEC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并下调VEGFR-3和HGF蛋白的表达,对VFGFR-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可能是抑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背景:应用现代步态分析技术研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报道较少,尚未建立骨性关节炎患者特征性的足底压力数据库。目的:比较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青年人步态特征的差异。方法:运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40例年龄44-70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10名正常青年人行走时的步态进行测试,观察受试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单足支撑期参数、步角、足底各分区压力峰值。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百分比均高于正常青年组,两组足跟内外侧值差异尤为显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触地阶段时问百分比、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低于正常青年组,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高于正常青年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侧部区域压力峰值均较正常青年组降低。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指标具有特征性,足跟部触地时间百分比、足跟触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及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均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部位外侧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都较正常年轻人弱。  相似文献   
39.
例1.男,57岁。7年前发现右侧颈部肿块,半年前出现性功能障碍、乳房硬结。因双下肢麻木、无力伴水肿2个月于2006年6月28日入院。查体:肤色略黑,双侧乳头下硬结,右侧颈部、左侧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片,最大者约5cm×4cm,触之韧;双侧腹股沟区可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视乳头水肿,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2级,四肢末梢性痛觉减退,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当第3代细胞爬片达到80%以上汇合时,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5 mmol·L -1,β-mercap toethano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0 μg·L-1,BDNF)组和地黄多糖组(200 mg·L-1)进行诱导,6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神经元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nestin,NSE,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GF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分离鉴定培养5代以内大鼠BMSCs增殖旺盛、具有较好的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各诱导组诱导后有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其中地黄多糖组Nestin,NSE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56.74±1.36)%,(73.37±1.27)%,高于化学诱导组(28.21±2.43)%,(2.31±2.72)%和神经生长因子组(31.3±1.61)%,(28.87±1.65)%,(P<0.05);GFAP阳性细胞率(20.17±1.27)%低于化学诱导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诱导组Nestin,NSE和GFAP阳性细胞率与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多糖具有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主要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