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耳声发射(OAEs)产生于内耳耳蜗,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听力诊断和耳蜗机制的研究中。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耳声发射是如何从其产生位置传播至蜗底的问题,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主流的观点认为OAEs是通过沿耳蜗基底膜传播的逆向行波到达蜗底的,是一个慢速的横向波。而近年来.一些学者经过实验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OAEs是经由像可压缩性波一样的蜗内液体传播至蜗底的,是一个快速纵向波。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腺病毒E1A蛋白对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L149)及人肺腺癌细胞(A549)在致凋亡因素TNF-α诱导下细胞凋亡影响。方法:将含腺病毒E1A基因完全编码区的Pneo-E1A质粒分别转染CCL149、A549细胞,用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对单个细胞克隆进行筛选鉴定;将经鉴定确定的稳定转染E1A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对照质粒转染细胞克隆用致凋亡因素TNF-α刺激,用Hoechest荧光染色分析及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稳定转染E1A基因的CCL149细胞(C-E1A+)在30μg/LTNF-α作用前、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63±0.8)%和(25.38±0.9)%,明显高于对照质粒转染细胞(C-E1A-)作用前的(0.62±0.3)%和作用后的(6.08±0.2)%,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转染E1A基因的A549细胞(A-E1A+)在30μg/LTNF-α作用前、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12±0.5)%和(19.82±1.6)%,明显高于对照质粒转染细胞(A-E1A-)作用前的(2.02±0.7)%和作用后的(9.15±1.2)%,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1A蛋白能够增加细胞对致凋亡因素的敏感性,上调TNF-α诱导下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GCLC基因上游两个相邻E-box元件的作用及探讨E-box元件组合的基因转录抑制机制.方法 利用PCR定点缺失法构建单缺失E-box元件(-804~-799)以及双缺失E-box元件(-804~-799、-729~-724)含GCLC上游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载体.将所构建的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RTE)、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L-149),通过比较转染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E-box元件对GCLC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出定点缺失E-box元件的GCLC-Luc.在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L-149),转染GCLC-delhE-box-Luc组与GCLC-DdelE-box-Luc组荧光素酶值较转染GCLC-Luc组均明显升高(P均<0.01),均与转染GCLC-delE-box-Luc组荧光素酶值水平大致相同.E-box元件(-804~-799,CACATG )在GCLC基因的基础状态下的转录表达中起抑制作用.结论 两个E-box元件可能以转录因子及元件复合物形式抑制GCLC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报道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分两个区域:胶原化区域和黏液样区域,两种区域交替排列,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细块状,偶可见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AE1/AE3、EMA、CK、ACT、LCA、CD1α、S-100均阴性,SMA、CD68局灶性阳性,LYS弱阳性,Vim、CD163、CD45RO阳性。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36.
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0例宫颈原位癌,90例无转移的宫颈癌,30例有转移的宫颈癌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HMGB1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58.7%(88/150),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弱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MGB1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小、浸润及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尤其是发生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之一,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观察植入硅橡胶对兔关节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动物右膝为实验组,在膝关节滑车处植入硅橡胶;左膝为对照组,膝关节滑车处造成关节软骨缺损后不植入硅橡胶.分别于术后4周、24周和48周取材,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关节软骨细胞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关节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实验组中关节软骨可见Ⅱ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蛋白的稳定表达.Ⅰ型前胶原mRNA从术后4周起即有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加.但Ⅰ型胶原染色仅在24周时方开始呈现阳性.Ⅲ型前胶原的mRNA则在各期均未探测到,但从24周起Ⅲ型胶原染色呈阳性.对照组关节软骨在术后4周时即可见到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蛋白同时表达,且对照组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蛋白表达均呈减少趋势.结论(1)前胶原mRNA的表达早于胶原分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在实验组中比对照组晚,而且实验组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时间较长,容易观察到阳性的表达信号,所以Ⅰ型前胶原mRNA可以成为早期骨关节炎(OA)的分子标志物.(2)Ⅲ型前胶原mRNA由于表达时间可能较短,所以即使在实验组有Ⅲ型胶原蛋白分泌,但不易查到有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因此Ⅲ型前胶原mRNA不是一个合适的早期OA的分子标志物.(3)硅橡胶植入对关节软骨的胶原合成有一定影响,但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小于对照组.硅橡胶植入修补关节软骨缺损可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9.
宫颈鳞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宫颈原位癌、90例无转移的宫颈鳞癌、30例有转移的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HMGB1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58.67%(88/15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16.66%(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浸润及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尤其是发生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学龄儿童与青年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speech-ABR)的基本特征,探讨学龄期儿童脑干言语处理能力的发育情况.方法 对纯音听阈、声导抗、耳声发射和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测试结果均正常的20名青年人(21~ 26岁)和18名学龄儿童(6~11岁)行speech-ABR测试.刺激声为/da/音,采用插入式耳机,右耳给声.结果 学龄儿童与青年人speech-ABR波形均由瞬态反应(V、A、C、O波)及周期性反应(D、E、F波)等几部分构成.学龄儿童的O波潜伏期(47.80 ±0.38)ms短于青年人(48.10±0.40) 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0,P=0.026);学龄儿童F波波幅(-0.21±0.15)μV大于青年人(-0.12±0.08)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6,P =0.043);二者其余各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儿童与青年人speech-ABR的基本特征相近,其脑干言语处理能力不亚于青年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