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棒状体分泌抗原2(ROP2)靶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OP2。 方法 收集、纯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基因库RO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扩增ROP2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克隆入TA载体质粒pUCm-T;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双酶切该重组子,将切下的ROP2基因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质粒pc-DNA3,并进一步作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 结果 以弓形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7 kb ROP2基因片段,克隆于pUCm-T载体中,再将ROP2基因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经筛选鉴定,构建pc-DNA3-ROP2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包含了ROP2蛋白基因读码框内的完整序列,能完整表达ROP2的抗原蛋白。 结论 弓形虫ROP2基因片段,经TA克隆及亚克隆,构建弓形虫pc-DNA3-ROP2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化ERK-1(P-ERK-1)及磷酸化AKT(PAKT)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ERK-1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ERK-1和P-AKT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其表达率分别为74%(58/78)和77%(60/78),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ERK-1和P-AKT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2、G3级及病理分期Ⅱ、Ⅲ~Ⅳ期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和Ⅰ期(P均0.05),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P-ERK-1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均0.05);P-AKT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P-ERK-1和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付斌 《当代护士》2014,(5):46-47
总结了90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合并伤的判断、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用药护理、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认为针对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需要对颅脑损伤本身和多发伤两方面做好诊断与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目的 构建pcDNA3?HBsAg?p30?ROP2多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方法 根据重组体pcDNA3? p30?ROP2酶切位点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基因序列等因素设计合成引物, 扩增HBsAg目的基因片段, 再应用酶切、 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BsAg目的基因克隆至pcDNA3?p30?ROP2表达载体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初筛, 再采用 酶切、 测序等技术对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HBsAg?p30?ROP2进行鉴定。 结果 结果 PCR扩增出HBsAg基因片段, 构建 了pcDNA3?HBsAg?p30?ROP2多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R与酶切结果显示, 该基因片段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 测序结果显 示该重组表达载体包含了p30?ROP2和HBsAg目的基因的完整序列。 结论 结论 成功构建了多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HBsAg?p30?ROP2, 为进一步研究多基因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血磁联合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付斌 《吉林医学》2004,25(2):82-82
  相似文献   
96.
粒细胞恶性肿瘤的分类:从FAB到WHO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继 1 994年淋巴瘤的REAL分类之后 ,世界范围内的血液病病理学家及临床工作者便致力于确立一个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标准分类。最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WHO分类正式公布〔1〕。现对粒细胞恶性肿瘤的分类作一简要回顾 ,并着重介绍WHO分类。1   分类回顾粒细胞肿瘤以前主要分为三类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1 976年FAB协作组制定了AML的FAB分型 ,将其分为M1 ~M7,随后增加了M0 型。这一形态学分型为研究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提供了框架。上世纪 80年代 ,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的发展使AML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美皮康进行切口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气管切开处理的患者76例,随机分组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患者使用传统纱布进行切口处理;B组患者应用美皮康进行切口处理。结果B组患者的切口恢复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组;治疗过程中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切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后出现严重瘢痕的人数显著少于A组。结论应用美皮康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切口进行处理,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纱布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选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醇(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MDA、NS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改善hs–CRP、TNF–α指标,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LCP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4个月。按髋关节Hamis评分优(≥90%)30例,良(80~89分)6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结论股骨近端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有固定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