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女,75岁.周身红斑、丘疹6个月伴糜烂、渗出4天,曾于当地诊所予以"西替利嗪片、糠酸模米松乳膏"治疗,症状无好转,皮疹逐渐泛发,我院门诊以"红皮病并皮肤感染"收入院.入院后第二天追问病史,既往曾有周身剧烈瘙痒,以腹部、指缝等部位为著,夜间加重,其家人有典型疥疮样皮损,为患者完善直接镜检见多个疥虫及虫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晨起或睡前口服氯沙坦50mg,12周前后复查对比动态血压及尿白蛋白定量。结果:睡前服药组夜间收缩压及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氯沙坦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显著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对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男4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1.31,发病年龄为29~71岁,中位年龄55岁,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颈部、4例位于胰体尾部。3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4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块及胰腺占位,伴或不伴腹痛及腹胀。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6例(其中2例伴有乳头状结构)、浆液性寡囊性腺瘤1例。囊壁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质透亮,核圆形、卵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核异型性及核分裂相。7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K8/18、CK7、CK19,且PAS染色阳性。7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5 a,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SCAP是一种罕见胰腺良性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掌握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该肿瘤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低钙透析液(LCaD)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38例稳定透析患者,以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替换原使用的1.75mmol/L钙浓度透析液(HCaD),回顾性观察使用低钙透析液2年后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高钙透析液相比,整体观察,采用低钙透析液后患者血钙水平降低[HCaD(2.32±0.23)mmol/L,LCaD(2.21±0.24)mmoI/L;t=2.286,P=0.028],iPTH水平明显升高[HCaD(20.92±16.04)pmoL/L,LCaD(40.02±30.55)pmoL/L;t=-4.029,P=0.000],血磷及钙磷乘积变化不明显.按照基点处iPTH水平分组观察,低iPTH组(iPTH<11.0 pmol/L)患者的血钙水平较前下降[HCaD(2.46±0.19)mmoL/L,LCaD(2.11±0.23)mmol/L;t=4.047,P=0.002],钙磷乘积下降[HCaD(4.75±1.66)mmol2/L2,LCaD(3.54±0.77)mmol2/L2;t=3.784,P=0.004],血磷保持稳定,iPTH水平中度升高[HCaD(5.67±2.84)pmol/L;LCaD(27.72±27.79)pmol/L;t=-2.490,P:0.032].高iPTH组(iPTH≥11.0 pmol/L)患者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未见显著差异,iPTH水平显著升高[HCaD(27.15±15.43)pmol/L,LCaD(45.03±30.68)pmol/L;t=-3.138,P=0.004].按照基点处血钙水平分组观察,低血钙组(Ca<2.10 mmol/L)和正常血钙组(ca 2.10-2.37 mmol/L)患者的钙、磷、钙磷乘积基本保持相对稳定.高血钙组(ca>2.37 mmol/L)患者的血钙水平下降[HCaD(2.52±0.12)mmol/L,LCaD(2.25±0.20)mmol/L;t=4.153,P=0.001],血磷水平保持稳定,钙磷乘积下降[HCaD(4.94±1.19)mmol2/L2,LCaD(4.10±0.80)mmol2/L2;t=2.587,P=0.012].iPTH水平于低血钙组保持相对稳定,于正常血钙组[HCaD(20.18±11.00)pmol/L;LCaD(37.45±32.61)pmol/L;t=-2.351,P=0.032]和高血钙组[HCaD(14.68±12.98)pmol/L,LCaD(40.19±33.20)pmol/L;t=-3.432,P=0.004]均有升高.结论 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应用于多数不同血钙浓度的患者,长期应用低钙透析液可以降低血钙,促进PTH分泌,有利于减少转移性钙化和动力缺失性骨病的发生,但同时增加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治疗,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按照美国肾脏基金会(NKF)制定的“慢性肾脏病,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南(K/DOQI)”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治疗,观察1年后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水平及治疗达标率的变化。应用肾脏病调查表(KD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改进治疗后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或〈0.05)。改进治疗后治疗达标率分别为:血清钙74.42%(32/43)、血清磷62.79%(27/43)、钙磷乘积55.81%(24/43)、iPTH60.47%(26/43)、四项达标25.58%(11/43),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或〈0.05)。改进治疗后KDQ评分的总分及各方面得分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增中(P〈0.01)。结论改进治疗后患者钙磷代谢隋况较改进治疗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治疗,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按照美国肾脏基金会(NKF)制定的"慢性肾脏病,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南(K/DOQI)"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治疗,观察1年后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水平及治疗达标率的变化.应用肾脏病调查表(KD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改进治疗后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或<0.05).改进治疗后治疗达标率分别为:血清钙74.42%(32/43)、血清磷62.79%(27/43)、钙磷乘积55.81%(24/43)、iPTH 60.47%(26/43)、四项达标25.58%(11/43),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或<0.05).改进治疗后KDQ评分的总分及各方面得分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改进治疗后患者钙磷代谢情况较改进治疗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密度变化,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以305名中老年(年龄≥50岁)慢性肾脏病3~5期且尚未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102名非慢性肾脏病中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DXA)仪测定腰椎正位(L1~4)和股骨等部位的骨密度(BMD),观察CK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按性别或CKD分期进行再分组,进一步观察不同性别或不同CKD分期条件下患者骨质疏松患病情况。结果: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总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7.8%,男性组患病率为28.2%,女性组患病率49.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1或P〈0.05)。按CKD分期观察,随慢性肾衰竭程度加重,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加,其中CKD5期患者与CKD3、CKD4期患者比较其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更加明显(P〈0.01或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随慢性肾衰竭程度加重,骨质疏松患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慢性肾衰竭是否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尚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衰竭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疾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等均可导致慢性肾衰竭。在慢性肾衰竭的早期,正确、科学的饮食治疗非常重要,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摄入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合并高血压的非透析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以及与肾功能、钙、磷、白蛋白、血脂、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慢性肾衰合并高血压的非透析患者(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血肌酐(307.93±97.13)μmol/L;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组)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检测24h动态血压、血生化,计算肌酐清除率,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和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计算射血分数,6个月后重复上述检查。分析血压节律改变的影响因素,昼夜血压的改变对肾功能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按夜间与日间平均动脉压比值是否大于0.9,根据血压昼夜变化曲线分为杓型组(A1和B1)与非杓型组(A2和B2)。结果A2组和B2组患者夜间血压明显升高;A组非杓型比例高于B组,其夜间高血压对肾功能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有影响。结论慢性肾衰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比例增加,夜间血压水平对肾功能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