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解耦联蛋白2在人卵巢的表达及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2(UCP2)在卵巢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33例,其中〈36岁11例,≥36岁22例。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UC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UCP2主要表达于人类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巢血管壁细胞内,在蛋白水平,年长女性UCP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年轻女性。结论UCP2可能参与卵泡发育调控,年长女性颗粒细胞UCP2表达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卵母细胞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卵丘细胞STAG3表达与年龄、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的关系,探讨卵丘细胞粘连素表达的年龄相关变化及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探讨卵丘细胞粘连素检测作为无创、可定量的方法用于早期胚胎筛选的可行性,进一步阐明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40个IVF—ET周期卵丘细胞粘连素STAG3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母体年龄以及受精率、卵裂率、优胚形成率的关系。结果根据母体年龄分为三组:≤30岁;〉30,且≤38岁;〉38岁,三组卵丘细胞STAG3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0.70±0.55;1.90±1.08;0.49±0.28,P〈0.001。STAG3表达与受精率负相关(r=-0.465,P=0.002),与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相关。结论年长妇女卵丘粘连素STAG3表达下降,并与受精率负相关。卵丘细胞STAG3检测作为无创、可以定量的方法可能用于早期胚胎筛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体内外成熟卵丘复合体的卵丘细胞蛋白质组学差异,探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差的原因,进一步阐明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例因男性因素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压胎移植(ICSI-ET)的患者成熟卵丘复合体的卵丘细胞为对照组,该20例患者的不成熟卵丘复合体经体外培养成熟后的卵丘细胞为实验组,将两组卵丘细胞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13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其中7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是对照组的3倍以上;6个蛋白质在实验组有表达,而在对照组中无表达),10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其中2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是实验组的3倍以上;8个蛋白质在实验组无表达,而在对照组中有表达),筛选质谱鉴定了6个蛋白点,得到5种蛋白质包括PRO2044蛋白、KIAA1191蛋白、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2、11型角蛋白亚基蛋白和ARID2蛋白。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发现卵丘复合体在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与清除自由基、抗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相关,推测这些蛋白质的表达异常可能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差的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4.
产后慢性子宫内翻并尿潴留付志红,苏彦芝,陈俊霞中国人民解放军150医院(471000)1病例摘要患者刘某,25岁,农民,因产后排尿困难,B超发现阴道肿物20天于1996年6月19日入院。1996年5月29日患者妊娠40简、G1P0、于家分娩,其家属诉...  相似文献   
35.
从红花中提取了红花红色素,研究了该色素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 胡萝卜素 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此来评价红花红色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花红色素对超氧自由基和β 胡萝卜素 亚油酸氧化体系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派特灵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为扩展派特灵的临床新用提供临床依据,为有宫颈糜烂有生育要求或伴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2009年11月~2010年4月我院4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派特灵上药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HPV转阴率为83.33%,总有效率达97.50%,其中痊愈率为65.00%,治疗后复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派特灵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确切,对HPV病毒有很好的灭活抑制作用,药物安全性高,尤其适合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围着床期变化及其与不孕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blot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同原因不孕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以及7例早孕蜕膜和绒毛UCP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组织内存在UCP2蛋白的表达,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的表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蜕膜组织UCP2的表达增加明显。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层也存在UCP2的表达。与其他不孕妇女相比,输卵管积水者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表达明显增加。结论UCP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并可能参与胚胎着床调节,UCP2表达显著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拮抗活性氧族水平过度增高的代偿反应,反映了子宫内膜可能的氧化应激,后者可能是输卵管积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不同激光剂量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巢内激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患者的临床及内分泌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的对枸橼酸氯米芬治疗无反应的PCOS不孕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C、D共4组,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巢内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的剂量以卵巢内凝固点数表示,每个凝固点采用功率为3~5 W的激光持续作用1~3 min,直径约为10 mm.其中A组为1个点,B组为2个点,C组为3个点,D组为4~5个点.比较治疗后6个月内各组患者自发排卵率、妊娠率及月经周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1)C组和D组治疗后自发排卵率分别为71%(10/14)和79%(11/14),均高于A组(0)和B组(21%,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治疗后6个月累积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6/14)和36%(5/14),均高于A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B组(14%,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自发排卵率及累积临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的各项性激素水平,各组患者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睾酮水平及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A组[分别为(11.9±3.1)U/L、(3.9±1.6)nmol/L和2.1±0.5]、B组[分别为(10.4±3.9)U/L、(3.3±1.1)nmol/L和2.0±0.6]分别与C组[分别为(6.3±2.6)U/L、(2.2±0.7)nmol/L和1.1±0.3]、D组[分别为(5.8±2.5)U/L、(2.1±0.4)nmol/L和1.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治疗后的平均LH、睾酮水平及LH/FSH比值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42%、39%、42%和53%、40%、58%,均高于A组(分别下降了4%、9%和16%)和B组(分别下降了11%、6%和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侧卵巢内选择1~2个激光凝固点的临床效果较差,3个激光凝固点是卵巢内激光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有效剂量,在此基础上增加凝固点数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细胞内活性氧(ROS)、吞噬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1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和12例正常早孕妇女蜕膜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蜕膜巨噬细胞UCP2的表达、细胞内ROS水平;同时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结果蜕膜巨噬细胞UCP2表达与细胞内ROS水平负相关(r=-0.572,P0.01),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负相关(r=-0.462,P0.05)。与正常早孕妇女比较,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巨噬细胞UCP2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其吞噬活性增强。结论UCP2通过控制巨噬细胞内ROS水平,调节细胞活性,在维持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RT)单胎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分析低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6年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借助ART成功分娩的770例单胎婴儿为观察组,同期自然分娩的770例孕妇为对照组;进一步将观察组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将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RT组低体重儿的出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RT患者低体重儿组平均妊娠天数明显少于正常体重儿组(P=0.010),原发不孕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组(P=0.003),女性因素不孕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0.008)。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是ART技术妊娠结局的重要并发症,其中妊娠天数、原发不孕及女性不孕比例可能是影响低体重儿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