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乳房脓肿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乳房脓肿的治愈率,我院于1995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乳房脓肿40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系哺乳期女性第一次哺乳,年龄21~30岁,平均25岁。其中:早期冷热40例;局部肿痛40例;局部红肿、波动明显23例;恶心呕吐18例。实验实检查:血WBC(5.0~21.0)×10~9/L,N 0.60~0.91,其中WBC≥10×10~9/L者31例,N≥0.80者35例。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应用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评价严重弱视患儿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是初诊时矫正视力低于或等于0.1的12例患儿,年龄3—5岁,其中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1例,斜视性弱视1例。采用的视力表,是刘晓玲等设计的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进行的矫正远视力评价。治疗采用以遮盖和矫正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12例患儿治疗前矫正视力为0.04~0.08,视功能训练后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的有10例,其中有3例3眼超过0.1的视力,医师、患儿及家长得到较大的鼓舞,积极参加进一步训练。结论虽然严重弱视的儿童的视力预后比较差,但是使用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评价以后,使得低于0.1的视力也能够精细测量,短时间的治疗已经证明多数儿童视力有2行的提高,其结果,得到家长理解和儿童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3.
肿胀麻醉下改良腋臭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胀麻醉下改良腋臭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肿胀麻醉,于腋窝皮肤皱折线取小切口,将腋部汗腺、毛囊清除.结果 本组237例腋臭患者手术切口均达I期愈合,双上肢活动正常,切口无明显瘢痕,腋部臭味消除满意,腋毛稀疏,外观良好.结论 肿胀麻醉下改良腋臭根治术在腋臭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研究五瓣成形术治疗腋窝蹼状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的27例腋窝烧烫伤致腋窝蹼状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6~46岁。病灶均为单侧累及,肩关节外展范围50°~110°。术前对腋窝蹼状瘢痕设计五瓣成形的切口线,沿切口线切开并充分松解游离皮瓣,根据“Y-V”成形及“Z”成形原理,将中央瓣向前推进,两端的三角形皮瓣分别交叉缝合,如有残余创面则采用游离皮片移植进行覆盖。观察术后有无皮瓣坏死、感染、瘢痕挛缩复发等。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患者肩关节的外展角度,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2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7.4%)术中留存残余创面给予游离植皮覆盖;8例(29.6%)术后出现部分皮瓣尖端坏死,给予创面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0.0±2.1)个月。末次随访患侧肩关节外展范围可达110°~170°,与术后即刻外展角度相比无明显丢失,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满意度为优10例(37.4%),良17例(62.6%),优良率为100.0%。结论 对于烧烫伤未累及腋窝顶部、瘢痕周围皮肤较为良好的蹼状腋窝瘢痕首选五瓣成形术,治疗简单,术后无需额外的外固定,患者舒适,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 CA/Y)组(单纯证候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单纯疾病组)、大脑中动脉阻塞瘀毒互结证(MCAO+CA/Y)组(病证结合组),每组10只。CA/Y组与MCAO+CA/Y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角叉菜胶10 mg/kg、第2日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 MCAO组及MCAO+CA/Y组于第2日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取脾测定脾重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脾重量的相关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及脾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  相似文献   
146.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结扎冠状动脉及两者不同组合方式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结扎冠脉组、先注射LPS(5 mg·kg)组(结扎冠脉前24 h注射LPS)、后注射LPS(5 mg·kg)组(结扎冠脉后10 min注射LPS)。各组分别于造模后3、24、72 h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对模型的建立进行综合评价。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与中医证候宏观评价指标舌象、脉象,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伊文思蓝/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缺血、梗死面积,生化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TnT)含量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变化,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数,检测凝血四项、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等凝血评价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果:造模3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结扎冠脉组大鼠舌面R、G、B值显著下降(P<0.01),舌下络脉色泽显著变紫(P...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狼毒抑菌膏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湿疹的影响。方法:采用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尤卓尔组(0.09 g·kg~(-1)),狼毒抑菌膏组(0.09 g·kg~(-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耳廓及背部涂抹DNCB诱导建立慢性湿疹模型,24 h后经耳廓及背部给予相应药物,每日2次,连续10 d。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耳肿胀厚度与质量,进行耳变应评分,计算小鼠的脾脏指数,观察小鼠耳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等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右耳厚度及重量、耳肿胀度、耳廓变应评分、脾脏指数和血清中IL-2与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并出现明显的湿疹样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狼毒抑菌膏可有效减轻模型组小鼠的耳廓肿胀程度、降低模型组耳廓变应评分和脾脏指数、同时明显降低血清IL-2与IL-4水平(P0.05,P0.01),改善耳部组织病理形态。结论:狼毒抑菌膏通过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达到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8.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促炎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发生依赖于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激活,伴随大量促炎症因子释放。细胞焦亡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Caspase-1介导的经典通路和Caspase-4、5、11介导的非经典通路。此外,Caspase-3和Caspase-8也可以分别通过裂解Gasdermin E(GSDME)和Gasdermin D(GSDMD)来诱导焦亡。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细胞焦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衰、高血压、糖尿病性心肌病这些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近年来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干预心血管疾病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挥中医药优势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整合素(integrin)β1和integrinα3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进行HSFBs体外培养,选取3~6代对数生长期的HSFBs,以2×106个/瓶分别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随机分为5μg/mLNef组、10μg/mL Nef组、20μg/mLNef组、20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中药复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 本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了塞络通中的17种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GeneCard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脑缺血的对应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分析得出Degree值排名靠前的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工具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的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塞络通复方活性化合物-脑缺血疾病靶点网络包含301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kt1、SRC、ESR1、GSK3B、EGFR等,靶点基因功能偏向物质代谢、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突触形成、炎症反应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塞络通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一定结合能力。结论 塞络通可能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参与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