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4(IL-4)启动子-590C→T多态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及IL-4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94名ITP患者和10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IL-4启动子-590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TP组血小板相关抗体IgG[(273.71±90.45)ng/107PA]明显高于正常组[(72.35±23.32)ng/107PA],同时血清IL-4水平[(92.43±20.69)ng/L]也明显高于正常组[(46.71±11.9)ng/L];在ITP组,IL-4启动子区-590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为0.16,T等位基因频率为0.84;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0.30,T等位基因频率为0.70,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患者IL-4启动子-590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多态性;IL-4启动子-590C→T多态性可能导致ITP患者血清IL-4及PAIgG升高,在ITP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2.
IL-4基因转染诱导肝母细胞瘤分化及抑制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4(human interleukin-4,hIL-4)基因转染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IL-4-SN)将hIL-4基因导入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 G2细胞。台盼蓝拒梁,放射免疫测定,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原位杂交,PCR-ELISA等方法检测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甲胎蛋白合成,原癌基因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控作用,为完善哮喘发病机制及发现新的防治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8月26日至2018年1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哮喘组)及我院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分离2组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RTq PCR检测LINC01503在两组中的表达; LPS与IL-4分别诱导巨噬细胞向M1及M2方向极化,采用RT-qPCR检测LINC01503的动态变化;脂质体转染siRNA敲低LINC01503表达,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LINC0150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哮喘组28例,健康对照组46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INC01503在哮喘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LINC01503在M1巨噬细胞中明显下调,而在M2巨噬细胞中明显上调。siRNA敲低实验发现,LINC01503促进M1巨噬细胞的极化,上调M1标志基因如IL-6、TNF-α和CXCL10等的表达; LINC01503抑制M2巨噬细胞的极化,下调M2标志基因如CD206和CD209的表达。Western blot发现LINC01503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而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结论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高表达,通过负反馈调控巨噬细胞的活化,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寻找新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方法以HL-60细胞为“驱动方”,以多药耐药细胞系HL-60/VCR为“实验方”,建立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HL-60/VCR抑制消减杂交文库,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中筛选出一条在野生型HL-60细胞中基本不表达,而在HL-60/VCR耐药细胞中呈低丰度差异表达的新表达序列标记序列。用表达序列标记拼接的同源基因克隆法得到人类新基因HV126序列,再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对其进行功能的预测和分析。最后针对推导序列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推导HV126基因序列在临床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结果HV1126的cDNA序列长1991bp,编码36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序列局部与新近发现的在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基序“PYRIN”存在约43%的相似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提示该基因与白血病细胞受化疗药物的作用和耐药存在联系。结论HV126可能是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相关的一条新基因,有必要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克隆与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Te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CD4~ 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出骨髓CD4~ T细胞,用半定最RT-PCR方法检测Tef-1 mRNA在再障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D4~ 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Tef-1 mRNA在再障患者骨髓CD4~ 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 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型再障患者(P<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Tef-1基因在再障患者骨髓CD4~ T细胞中表达上调,且在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 T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推测Tef-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与骨髓CD4~ T细胞增殖活化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6.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 ,可留下严重的冠状动脉并发症。本研究建立人脐静脉体外内皮细胞培养模型 ,进一步探讨相关细胞因子及NF κB在川崎病血管免疫损伤中的作用。选定 2 0例确诊为川崎病并尚未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阿斯匹林等抗炎治疗的患儿为实验对象 ,年龄及性别相同的 2 0例健康儿童为相应对照。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外周血活化PBMC培养上清IL 6、IL 1 β、TNF α的分泌量 ,川崎病组患者PBMC体外经刺激后IL 6…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人IL-4基因修饰对人脑胶质瘤的抑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4基因导入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用3H掺入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IL-4基因转染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3H掺入法、^51Cr释放法检测IL-4基因修饰瘤苗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的影响。结果 与野生型瘤细胞比较,IL-4基因修饰瘤细胞增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Sonic hedgehong(Shh)信号通路对小鼠主动脉-中肾-肾上腺(AGM)区来源的成血-血管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联合应用抗小鼠CD34、Flkl单克隆抗体(单抗)的磁珠,从孕11d BALB/c鼠胚胎AGM区分离培养成血一血管干细胞,并同时培养AGM区来源基质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对所分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细胞表达Shh蛋白的情况;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4(IL-4)启动子-590C→T多态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及IL-4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94名ITP患者和10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IL-4启动子-590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TP组血小板相关抗体IgG[(273.71±90.45)ng/107PA]明显高于正常组[(72.35±23.32)ng/107PA],同时血清IL-4水平[(92.43±20.69)ng/L]也明显高于正常组[(46.71±11.9)ng/L];在ITP组,IL-4启动子区-590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为0.16,T等位基因频率为0.84;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0.30,T等位基因频率为0.70,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患者IL-4启动子-590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多态性;IL-4启动子-590C→T多态性可能导致ITP患者血清IL-4及PAIgG升高,在ITP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0.
粘附分子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在过敏性紫癜血管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HUVEC)体外培养模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PBMC及其所诱导的HUVEC粘附分子的表达;MTT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PBMC与HUVEC间的粘附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及其培养上清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明显增强,PBMC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率明显提高,上述粘附作用可被抗粘附分子抗体明显阻断。同时IL-6、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中异常升高,用抗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可明显阻滞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及其所诱导的局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内皮细胞与PBMC间相互粘附作用。结果:(1)粘附分子通过介导全身循环中的免疫效应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在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IL-6、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作为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重要环节,在诱生免疫活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多种粘附分子的表达、介导免疫活性细胞向血管局部聚集及进一步向血管深层浸润最终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