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下颌阻生智齿急性炎症期拔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与炎症后拔牙的临床区别。方法:将126例急性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急性炎症控制后拔除患牙及急性期拔除患牙,同期比较其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急性炎症期拔牙能够缩短炎症过程,术后反应轻,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急性炎症期拔牙为治疗部分急性冠周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裂的整复方法及各种方法的比较.方法:对单侧唇裂分别选用Tennison-Randall法、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整复,对双侧唇裂患者采用前唇原长法和加长法整复.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术后双上唇等长、等高,唇峰对称,唇弓自然,唇珠突出,鼻小柱及鼻尖居中,两侧鼻孔大小、位置对称的满意效果.结论:Millard法及改良Millard法是整复单侧唇裂的较好方法,结合改良的Millard红唇修复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术后效果;双侧唇裂患者首选前唇原长法;唇裂整复时同期整复鼻畸形.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5 2岁 ,因左颈部包块 2 8天 ,到口腔颌面外科求治并收入院。包块无痛性、渐进性长大 ,抗炎治疗无效。检查见左颈部耳垂下方有一大小约 1 0× 4.0× 6 .0cm3 扁形包块 ,无压痛 ,质中等 ,与周围组织粘连 ,略活动 ,前内方深入左下颌角深面。颈中份气管前方另有一大小约 0 5× 1.0× 1.0cm3 形圆无压痛 ,略活动包块 ,与吞咽活动无关。辅助检查 :颈部CT检查见 :左颈部颈动脉鞘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有一薄壁环形强化结节 ,1 5× 2 .0× 5 .0cm3 大小 ,中心似有分隔 ,中心低密度为 44 19Hu ,扫描范围内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胸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针头不同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0例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应用常规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固定。结果:改良固定法在活动度、舒适度、重新固定率、输液速度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用固定法(P<0.01),而液体外渗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一步改良输液针头固定法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重新固定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患者(女性9例,男性7例)采用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患者腮腺涎瘘、面神经功能、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瘢痕等临床指标评价髁突重建后的功能,通过曲面体层片、CT及三维CT重建影像学检查评估移植肋骨肋软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面形恢复好,切口瘢痕隐蔽,无腮腺涎瘘,张口度和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经治疗后痊愈。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移植肋骨肋软骨存活,处于正常解剖位置。结论 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可降低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野清晰,且切口瘢痕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严重的颌面部损伤所致的大范围的组织缺损,对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和面部形态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面部畸形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们应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带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外伤及放射性骨髓炎所致的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CAD/CAM预制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传统的颅骨缺损修复方法存在反复修整塑形时间长、术后效果取决于术者经验等弊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引入颅颌面外科,使颅骨缺损个体化三维仿真设计与修复成为可能.目的:拟利用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预制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探讨其对创伤后颅骨缺损的重建效果.方法:连续薄层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在三维重建图像上设计修复体至外观形态满意,获得修复体的三维数据,将数据传输至快速成型机进行修复体的三维原型制造,最后利用医用钛合金铸造修复体.术中将修复体植入缺损区域,钛钉固定.共26例创伤后颅骨缺损患者运用该方法进行修复,缺损面积6 cmx8 cm~12 cmx15 cm.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伤口 1期愈合,修复体与缺损区域有良好的适配性,术中无需修正、固定即可.术后随访4年,修复体形态良好,无感染和修复体外露发生.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预制个体化修复体重建创伤后颅骨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外形,术中无需再加工,缩短了手术时间,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保留腮腺功能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腮腺良性肿瘤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最近2年来50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采取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腮腺的分泌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面部外形改变,唾液积潴,术后复发.结果:经过1年~2年的门诊复诊及随访发现,面部外形无凹陷畸形,无永久性面瘫,无涎瘘形成.保留的残余腺体有涎液分泌,肿瘤无复发.结论:认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并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大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2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严重损伤伴缺损3例.肌皮瓣面积为(5 cm×6 cm)~(8 cm×11 cm).结果 15例胸大肌肌皮瓣有13例完全成活,1例部分皮瓣坏死,1例完全坏死.13例形态功能良好.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血管蒂恒定,血液循环丰富,提供组织量大,操作简单,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缺损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颏下蒂岛状皮瓣在口腔癌术后口内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9月~2014年6月应用颏下蒂岛状皮瓣修复24例口腔癌术后口内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1例下牙龈癌患者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坏死,予以清除,创面拉拢缝合。23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该组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组织瓣血运丰富,皮瓣形态良好,无臃肿,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制备简单、可旋转幅度大,厚度适中、易于成活及供区隐蔽等优点,是口腔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