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CD44表达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早期造血重建过程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水平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天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和川芎嗪。于骨髓移植(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分析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及成熟红细胞容量,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细胞上CD44的表达水平.并于第10天取小鼠脾脏,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结果显示,骨髓移植后第7,14,21,28天川芎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移植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在第7,14,21天也较对照组为高;同时.川芎嗪组CFU-S计数明显高于同期移植对照组,骨髓中成熟红细胞容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川芎嗪组C44的表达在第7,14,21,2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提高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水平,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旨在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BCL-6阳性的Raji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用台盼蓝染色法及MTT法分析Gen对BCL-6阳性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应用PI/AV双染法检测Gen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en对BCL-6和NCoR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Co-IP)法分析Gen对BCL-6和NCoR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Gen可时间和剂量赖性地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同时可诱导其凋亡.研究发现,不同剂量Gen对BCL-6和NCoR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BCL-6和NCoR的结合.结论:Gen对BCL-6阳性B淋巴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有可能成为联合利妥昔单抗和化疗为基础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3.
薛军  付丽 《天津护理》2021,29(2):165-167
目的: 探索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找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10名临床实习的留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对访谈资料整理汇总提取关键信息,并分析蕴涵的问题,以期寻求最佳的解决路径。结果: 被访留学生表示,目前存在临床上沟通能力弱,操作机会较少,岗位胜任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这需要院校联合培养,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结论: 留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应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和比例,同时临床实习中应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包括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这就需要以政策为上层保障,以院校为主体,以岗位胜任力为出发点,以能力塑造为目标的多方联动、相互认可的培养模式,促进医教协同,提升留学生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94.
医疗机构的组织健康素养普遍较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结局及满意度, 且目前尚未得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本文对组织健康素养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为提高医疗机构的组织健康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后发生血型转变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观察其接受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变的成功时间、白细胞和血小板植活时间。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移植后12天、24天、28天血型转变成功,在移植后12天、13天、15天白细胞植活,在移植后16天、10天、14天血小板植活。结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ABO复检检测和ABO抗体滴度检测,从而有助于及时反馈患者血型的正反定变化,指导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正确输注以避免溶血。  相似文献   
96.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10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80例非肿瘤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酶法胆固醇水平测定。另外还对28例低蛋白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纠正低蛋白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肿瘤组。而非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低白蛋白肿瘤病人在蛋白矫正治疗后,胆固醇明显提高。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癌细胞复制呈加速与失控状态,为了满足癌细胞合成细胞膜的需要,导致LDL代谢增加,使细胞大量从血液LDL颗粒内摄取胆固醇,致使血清胆固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呈负相关。恶性肿瘤病人在矫正蛋白治疗后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提示低胆固醇血症并非内源性致癌因素。由此,血清胆固醇测定,可作为肿瘤疗效、预后观察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7.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该病总体临床罕见,可以原发,也可以继发,原发者通常双侧受累,伴有腹腔积液,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5%,而文献报道的继发性淋巴瘤的发生率约为7%,较原发者更常见[1-2]。本文报道1例继发性卵巢淋巴瘤患者,并复习文献报道,以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Ang2)、ephrinB2和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crinegland-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EG-VEGF)在肝癌发生和门静脉瘤栓(PVTT)形I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无门静脉主干瘤栓的肝癌标本(A组)54例、伴门静脉主干瘤栓的肝癌标本(B组)9例和肝英化组织(C组)、正常肝组织(D组)各10例。用RT-PCR法检测标本中VEGF、Ang2、ephrinB2和EG-VEGF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皮细胞的标志分子CD34,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比较四组标本中各因子的表达和MVD水平。结果:A、B、C和D组的MVD分别为146·69±77·79、214·07±54·41、32·85±8·49和34·83±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7,P=0·000,且A组的MVD低于B组,P=0·006,高于C组,P=0·000。VEGF165、VEGF189、Ang2和EG-VEGFmRNA在四组标本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VEGF165、Ang2和EG-VEGFmRNA在A、C两组和A、B两组内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都<0·05或0·01)。肝癌中VEGF165、VEGF189、Ang2和EG-VEGFmRNA的表达与MVD正相关,rs分别为0·764、0·510、0·640和0·366,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3。结论:VEGF、Ang2和EG-VEGFmRNA与肝癌发生和MVD相关,并通过调控血管生成,促进肝癌门静脉瘤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明确化疗联合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9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化疗后36 h回输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评价其疗效、造血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包括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年龄29~67岁;共接受治疗19例(次),每个疗程平均回输单个核细胞计数(3.12±1.29)×108/kg,CD+34 细胞计数(1.71±1.00)×106/kg;CD+3 细胞计数(2.13±0.99)×108/kg。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4例。随访2~14个月,生存4例,死亡5例。9例患者输注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过程顺利,无病例检测到供者嵌合状态,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 化疗联合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操作简单且经济,供者来源丰富且易获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 并验证乳腺IMPC与最常见的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间差异表达的蛋白, 从蛋白质角度研究探讨乳腺IMPC的特殊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机制。   方法   双向电泳筛选1例乳腺IMPC和1例乳腺IDC-NOS冻存组织的蛋白表达差异点, 质谱鉴定其所对应的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验证其在43例IMPC和30例IDC-NOS组织切片中的表达。   结果   筛选出表达稳定差异的蛋白—热休克蛋白27(Hsp27), 且Hsp27在IMPC中表达上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了Hsp27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质中, 其在IMP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IDC-NOS(Z=-3.236, P=0.001), 并与ER(r=0.319, P=0.037)及淋巴结转移数(r=0.444, P=0.003)呈正相关, 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学分期、PR和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Hsp27在乳腺IMPC中过表达, 且与淋巴结转移数呈正相关, 提示Hsp27可能在IMPC淋巴结转移以及特殊的病理形态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