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阐述了对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围术期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精细的护理措施,即术前护理(如观察病情、进行饮食、心理、用药护理及静脉置管开放输液通道等)和术后护理(如观察体位及并发症、各引流管,采取营养与支持疗法,进行健康宣教等)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应用CD138单克隆抗体磁珠分选系统纯化23例初治MM患者的骨髓浆细胞,结合一组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患者13q14缺失、p53缺失以及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结果23例MM患者中,10例(43.5%)13q14缺失。阳性率为79%-96%;11例(47.8%)IgH基因重排;7例(30.4%)有13q14缺失和IgH基因重排;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缺失。结论13q14缺失及IgH基因重排在MM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13q14的缺失和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同疾病进展、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JAK2V617F点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检测12例IMF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探讨JAK2V617F变化与临床、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访期2-15个月,12例患者JAK2V617F点突变检测阳性率为50%,而半数患有血栓史,其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增多。另6例JAK2V617F点突变阴性患者仅1例有血栓史,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较低。结论:JAK2V617F点突变阳性IMF患者多数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其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探讨磷酸胞苷酰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和白介素-2(IL-2)联合刺激培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的遗传学特征。对115例CLL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应用CpG-ODN DSP30联合IL-2刺激培养CLL细胞72小时,常规收获细胞制备染色体并进行R显带分析,探讨CLL的染色体核型特征。结果表明:115例CLL患者中,染色体分析成功率(可分析分裂相≥20个)为74.8%,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8.1%。检测出一种染色体异常21例(24.4%),2种染色体异常6例(7.0%),复杂核型23例(26.7%),其中高度复杂核型9例(10.5%)。在86例患者中共检出102种163个异常,其中数目异常116个(71.2%),结构异常47个(28.8%),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是+12(14.0%),结构异常是15q+(5.8%)。结论:大多数CLL患者具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明显多于结构异常。采用DSP30联合IL-2可以有效的增加CLL细胞的分裂相,提高CLL细胞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中CD200的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CD200在AML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及免疫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FISH技术检测AM L1/ETO、PM L/RARa和inv(16),PCR方法检测AM L1/ETO和PM L/RARa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在54例初诊患者中CD200抗原表达阳性率为57.41%(31/54);CD200抗原表达在性别与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00抗原表达在CD34和CD117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D200抗原表达在染色体核型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结合因子(core binding factor,CBF)阴性的AML中CD200抗原表达在CD34和CD117表达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00的表达与AML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临床意义,对362例CML患者采用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患者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两组。结果表明:附加染色体异常、变异易位、Ph(-)bcr/abl(+)并伴有染色体异常者在两组中的比例分别为:70/268(26.1%)、19/268(7.1%)、4/268(1.5%);50/94(53.2%)、8/94(8.5%)、4/94、(4.3%)。362例标本中检出Ph阳性标本324例(89.5%),其中典型t(9;22)(q34;q11)易位297例(91.7%),变异易位27例(8.3%)。在27例变异易位中单纯变异易位13例,复杂变异易位13例,隐匿Ph1例。362例标本中共发现120例特殊核型异常。对上述异常分析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数目异常有:+Ph:26例(21.7%);+8:12例(10.0%);+21:12例(10.0%);+19:9例(7.5%)。结构异常中以i(17q)最多,有16例(13.3%)。结论:与慢性期相比,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变异易位等异常率均明显增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疾病进展的判断。  相似文献   
47.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FCI)在对细胞形态学无法肯定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急性混合细胞细胞白血病(BAL)、形态上易和M2混淆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细胞形态学基础上以四色流式细胞术为平台,分析AML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从检验角度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8.
危重烧伤是指烧伤面积达30%以上和(或)Ⅲ度面积在10%以上或并伴有严重的合并伤、并发症者。其伤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病变的发病率高达859/5以上,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危重烧伤患者68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2例(76.5%),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其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讨伴inv(1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的异质性,本研究报道1例伴有显著淋巴结腺体肿大inv(16)AML的诊治经过,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患者男,13岁,确诊M4Eo伴inv(16),并全身显著淋巴结肿大,予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的方案化疗。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监测疗效显示患者对HDAC反应不敏感。结论:伴有淋巴结腺体肿大的inv(16)AML对HDAC反应不敏感,预后较不伴淋巴结腺体肿大者差。inv(16)AML预后存在异质性。FISH技术是准确可靠的inv(16)检测手段,可用于监测inv(16)的微小残留病灶。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核型变化规律及意义,应用R显带技术对119例CML-BC患者的核型资料进行分析,并在其中随机选出28例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lSH)检测衍生9号染色体[der(9)]是否缺失.结果表明:124例核型检查中Ph阴性11例(8.9%),P11阳性113例(91.1%),其中典型易位104例(83.9%),单纯变异易位4例(3.2%),复杂变异易位5例(4.0%);Ph阴性CML-BC中72.6%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类型是:i(17q)、+14,Ph阳性者72.3%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类型是:+Ph、+8、i(17q);Ph阴性CML-BC急变时间为2-66月,平均29.0月,Ph阳性者急变时间为1-127月,平均34.2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lSH检测发现5例(5/28,17.9%)der(9)缺失。结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异常多见,FlSH技术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