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3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法。方法:以CAG预激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复发/难治性Ph ALL病例1例。结果:该复发/难治Ph ALL患者经CAG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后达缓解。结论:对于复发/难治性Ph ALL,CAG联合伊马替尼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22.
出血是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首要死亡原因.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使APL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初治APL患者合并DIC的比例高达77.6%.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FⅧ)或FⅨ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及血小板无力症等.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们应用rFⅦa治疗8例合并重度出血且常规止血措施无效的AP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8例,常见副作用有皮肤粘膜干燥、头痛、骨与关节疼痛、阴囊溃疡、恶心呕吐等;并出现维甲酸综合征(RAS)4例,高白细胞综合征89例,高颅区综合征26例。  相似文献   
24.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治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方法 对48例初治老年人A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免疫分型及R带或G带显带技术核型分析。 结果 形态学分型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C)分型48例(93.8%)相符合,3例(6.2%)为杂合型急性白血病。48例老年人AL与58例非老年人AL比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发生率高,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率低(均为  相似文献   
25.
仇惠英 《江苏医药》1998,24(4):252-253
对46例初治老年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进行临床及生物学特征研究,并与50例非老年AML比较,结果显示:老年AML具有较高心肺疾病史(P<0.05),低增生性白血病发生率高(P<0.05),而外周血象、血清LDH水平、骨髓中原幼细胞百分率及MDS病史比较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CD15、CD34、CD7、CD11b抗原在两年龄组中表达阳性率相似。在老年组AML中核型t(15;17)、t(8;21)及inv(16)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而核型-5/-5q;-7/-7q;+8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6.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FIP1L1-PDGFRA融合基因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中的表达,评价伊马替尼对HES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ES病例F/P融合基因,对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观察4例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FISH检测15例标本,1例(8.3%)检测到F/P融合基因。RT-PCR检测24例标本,4例(16.7%)阳性,其中1例用FISH亦检测到F/P融合基因。2例F/P阳性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后短期内均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其中1例达分子生物学缓解。2例F/P阴性者,1例在治疗1月后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另1例于治疗第1天死于急性左心衰。结论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是恶性克隆性HES发病的分子基础,伊马替尼治疗F/P阳性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率达100%,对部分F/P阴性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8.
29.
难治、复发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体预后不良.CAG方案由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及G-CSF组成,是目前难治复发、甚至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用治疗方案之一,而在ALL中应用较少.我们应用C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LL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资料:18例难治、复发性ALL患者均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男12例,女6例,中位年龄26(8 ~58)岁.均按MICM分型诊断,复发和难治患者的诊断标准参见文献[1-2].接受CAG方案治疗前的中位病程为9(1 ~46)个月,曾接受中位5(1 ~16)个疗程的化疗,方案包括CDOLP(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地辛、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VIP(长春地辛、去甲氧柔红霉素、地塞米松)、HD-MTX+ VP(大剂量甲氨蝶呤+长春地辛、地塞米松)、ID-Ara-C+ Mit(中剂量阿糖胞苷+米托蒽醌)、Hyper-CVAD(环磷酰胺、长春地辛、阿霉素、地塞米松)与HD-Ara-C+ HD-MTX(大剂量阿糖胞苷+大剂量甲氨蝶呤)交替等.其中难治患者5例,复发患者11例,2例为难治、复发患者.治疗前血常规(中位数):WBC 5.0(0.6 ~27.7)× 109/L,HGB 94(56 ~ 129) g/L,PLT 103(29 ~198)×109/L.18例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转化急性髓系白血病(postMDS-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初治AML(MDS转化12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地西他滨[20mg·(m2)-1·d-1,qd×(5~9)d,维持1h以上]单药或联合AAG方案(阿糖胞苷10mg/m2,q12h×14d,阿克拉霉素20mg,qod×4d,G-CSF300μg,qd×14d)。结果单药地西他滨11例,完全缓解(CR)4例(36.4%),部分缓解(PR)3例(27.3%),总有效率(OR)为63.6%;地西他滨联合AAG方案治疗11例,CR5例(45.5%),PR3例(27.3%),OR为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CR1例,PR1例,NR1例。4度血液系统毒副反应11例(61.11%),3~4度感染10例(55.56%),2度胃肠道毒副作用1例(5.56%),1度膀胱毒副作用2例(11.1%),1度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11.1%)。6/18例(CR5例,PR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同胞全相合4例,父供子半相合1例,双份脐血1例),4例无病生存;1例8个月后复发;脐血1例造血未重建,并发感染死亡。随访至2012年5月31日,14例存活,1例移植后复发,3例早期死亡。中位生存:125d(41~726d)。结论单药地西他滨或联合AAG方案用于治疗初治AML和postMDS-AL患者具有一定的有效率,化疗副作用均能耐受。适用于不能耐受标准方案化疗的老年患者。对于年轻的患者地西他滨能够降低肿瘤负荷,延缓疾病进展,为后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