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3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7q)是恶性血液病中一种少见的非随机核型异常,主要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ja,ALL),其次也可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rnia,AM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rnja,CML)和淋巴瘤。我们对17例伴有i(7q)异常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和预后特点。  相似文献   
22.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DNMT3A、FLT3-ITD合并NPM1基因突变的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类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10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其中DNMT3A/FLT3-ITD/NPM1+AML患者共25例,单独FLT3-ITD+ AML患者共32例,单独NPM1+AML患者24例,单独DNMT3A+ AML患者28例.结果 25例DNMT3A/FLT3-ITD/NPM1+ AML患者平均年龄46岁,伴有高白细胞(81.7×109/L)及较高的骨髓原始细胞(66.3%).其中,17例选择大剂量化疗,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DNMT3A+、FLT3-ITD+、NPM1+AM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例DNMT3A/FLT3-ITD/NPM1+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17.65%,3年无病生存率为13.88%,与DNMT3A+、FLT3-ITD+、NPM1+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 9、0.036 1、0.013 4),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NMT3A、FLT3-ITD合并NPM1基因突变的正常AML患者往往合并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法。方法:以CAG预激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复发/难治性Ph ALL病例1例。结果:该复发/难治Ph ALL患者经CAG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后达缓解。结论:对于复发/难治性Ph ALL,CAG联合伊马替尼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25.
出血是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首要死亡原因.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使APL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初治APL患者合并DIC的比例高达77.6%.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FⅧ)或FⅨ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及血小板无力症等.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们应用rFⅦa治疗8例合并重度出血且常规止血措施无效的AP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8例,常见副作用有皮肤粘膜干燥、头痛、骨与关节疼痛、阴囊溃疡、恶心呕吐等;并出现维甲酸综合征(RAS)4例,高白细胞综合征89例,高颅区综合征26例。  相似文献   
27.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治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方法 对48例初治老年人A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免疫分型及R带或G带显带技术核型分析。 结果 形态学分型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C)分型48例(93.8%)相符合,3例(6.2%)为杂合型急性白血病。48例老年人AL与58例非老年人AL比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发生率高,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率低(均为  相似文献   
28.
仇惠英 《江苏医药》1998,24(4):252-253
对46例初治老年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进行临床及生物学特征研究,并与50例非老年AML比较,结果显示:老年AML具有较高心肺疾病史(P<0.05),低增生性白血病发生率高(P<0.05),而外周血象、血清LDH水平、骨髓中原幼细胞百分率及MDS病史比较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CD15、CD34、CD7、CD11b抗原在两年龄组中表达阳性率相似。在老年组AML中核型t(15;17)、t(8;21)及inv(16)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而核型-5/-5q;-7/-7q;+8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9.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FIP1L1-PDGFRA融合基因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中的表达,评价伊马替尼对HES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ES病例F/P融合基因,对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观察4例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FISH检测15例标本,1例(8.3%)检测到F/P融合基因。RT-PCR检测24例标本,4例(16.7%)阳性,其中1例用FISH亦检测到F/P融合基因。2例F/P阳性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后短期内均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其中1例达分子生物学缓解。2例F/P阴性者,1例在治疗1月后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另1例于治疗第1天死于急性左心衰。结论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是恶性克隆性HES发病的分子基础,伊马替尼治疗F/P阳性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率达100%,对部分F/P阴性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