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63篇 |
免费 | 1214篇 |
国内免费 | 10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8篇 |
儿科学 | 230篇 |
妇产科学 | 111篇 |
基础医学 | 1142篇 |
口腔科学 | 349篇 |
临床医学 | 3019篇 |
内科学 | 2334篇 |
皮肤病学 | 265篇 |
神经病学 | 691篇 |
特种医学 | 11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0篇 |
外科学 | 2508篇 |
综合类 | 7749篇 |
预防医学 | 3768篇 |
眼科学 | 473篇 |
药学 | 2866篇 |
27篇 | |
中国医学 | 3351篇 |
肿瘤学 | 7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0篇 |
2023年 | 365篇 |
2022年 | 441篇 |
2021年 | 512篇 |
2020年 | 487篇 |
2019年 | 371篇 |
2018年 | 425篇 |
2017年 | 298篇 |
2016年 | 396篇 |
2015年 | 452篇 |
2014年 | 1006篇 |
2013年 | 926篇 |
2012年 | 1090篇 |
2011年 | 1255篇 |
2010年 | 1414篇 |
2009年 | 1421篇 |
2008年 | 1515篇 |
2007年 | 1418篇 |
2006年 | 1325篇 |
2005年 | 1322篇 |
2004年 | 1337篇 |
2003年 | 1215篇 |
2002年 | 1072篇 |
2001年 | 985篇 |
2000年 | 1045篇 |
1999年 | 887篇 |
1998年 | 812篇 |
1997年 | 839篇 |
1996年 | 794篇 |
1995年 | 759篇 |
1994年 | 714篇 |
1993年 | 535篇 |
1992年 | 485篇 |
1991年 | 437篇 |
1990年 | 358篇 |
1989年 | 391篇 |
1988年 | 274篇 |
1987年 | 263篇 |
1986年 | 214篇 |
1985年 | 186篇 |
1984年 | 188篇 |
1983年 | 156篇 |
1982年 | 115篇 |
1981年 | 145篇 |
1980年 | 96篇 |
1979年 | 73篇 |
1978年 | 31篇 |
1965年 | 30篇 |
1964年 | 24篇 |
1959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正常眼眶计算机三维测量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建立眼眶计算机三维测量方法,指导眼眶外伤的整复治疗。方法 应用三维CT影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自编的眼眶三维测量软件,对15具成人头颅标本30只眼眶进行直接测量和三维影像测量的比较研究。结果 直接测量和三维影像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各项测量数据的平均误差小于5%,测量指标实用、可靠,测量项目能真实反映眼眶的实际形状和大小。结论 眼眶三维测量方法的结果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 相似文献
93.
肱骨远端骨折多见于儿童,近年来随着高能量创伤的增加,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特别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日益增多。这类骨折由于复位和固定困难且功能恢复差,目前治疗方法多倾向于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内固定选择、术后何时功能锻炼等方面,仍需不断探讨。我科自1999年10月至2005年1 相似文献
94.
混合变应原检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混合变应原检测对变态反应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Star变应原检测仪,通过RASTFEIA(荧光酶标法)进行混合变应原检测。结果:432例患者进行混合变应原检测,阳性177例,阳性率40.9%。混合吸入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食物变应原(P〈0.005)。混合螨类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吸入变应原(P〈0.005)。混合鱼虾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食物变应原(P〈O.005)。混合食物变应原和混合水果变应原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O.05),混合鱼虾变应原和混合水果变应原阳性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混合变应原检测对变态反应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为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体质的需要,人们对自身健康需要有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来进行科学管理,全程全要素指导健康思想、健康行为、健康生活,并对亚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状态进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96.
97.
98.
黄连解毒汤不同剂型抗菌药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体外抗菌效果的角度比较黄连解毒汤颗粒剂和黄连解毒汤煎剂两种剂型的药效。方法用试管内药液两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连解毒汤颗粒剂和黄连解毒汤煎剂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两种剂型对各实验菌的MIC分别为:黄连解毒汤颗粒剂介于0.0020~0.5000g·ml-1;黄连解毒汤煎剂对大肠埃希氏菌不敏感(〉0.50g·ml-1),对其余实验菌介于0.0078~0.1250g·ml-1。结论黄连解毒汤颗粒剂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连解毒汤煎剂,可以作为黄连解毒汤煎剂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