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n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在切除脑中央沟附近致痫灶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2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癫痫灶所在运动区所支配对侧上肢的正中神经,使用条状皮层电极于该侧拟确定的中央沟前后的皮层进行CSEP记录.依据中央沟前后的皮层所记录到的上肢CSEP具有极性倒转的特性,进行中央沟定位.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致痫灶切除,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 术后疗效评价,按照Engel分级评价为:Ⅰ级19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2例;总有效者26例,有效率达92.9%.结论 术中CSEP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准确定位中央沟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在癫痫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脑皮层电刺激对功能区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皮层电刺激功能区的确定的可靠性和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辅助定位作用。方法19名患者,在最怀疑的区域进行颅内电极置入,条状电极和格子电极均采用。颅内电极置入后,手术后关闭手术切口,患者返回脑电监测室进行1~2周的长程视频颅内脑电监测,期间对患者的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进行分析和进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皮层电刺激方式本临床实验采用的脑皮层电刺激参数是50Hz,0.2ms电脉冲刺激。结果脑皮层功能区测定19例患者中,发作起源区与重要的皮质功能区(运动、感觉、语言、视觉)范围紧邻或有重叠的有7例。脑皮层电刺激癫痫发作诱发19名患者中,18名患者人为通过颅内电极电刺激诱发出患者的发作先兆或发作,诱发脑皮质位置均包含皮层脑电记录所确定的癫痫发作起始区,电刺激诱发先兆或发作的可重复率为94.7%。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局限视野缺损(术后7个月复查仍未改善),缺损为左上视野区;1例患者电极埋藏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2天后该症状缓解,切除术后未发生失语;1例患者术后3天内反应时有“星星闪光”样视幻觉,后未经特殊处理,自愈。所有其他患者经过检查,术后无神经功能和神经心理损害发生。结论皮层电刺激确定的神经功能区可靠性好,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保证,同时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3.
扩大胼胝体离断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大胼胝体离断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扩大胼胝体离断术患者,分析术后的急慢性并发症和手术对癫痫发作的控制。结果术后随访13~4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仍然继续术前抗癫痫药物治疗,6.9%(4例)的患者术后发作消失,术后发作频率减少大于75%的患者为55.2%(32例),29.3%(17例)的患者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8.6%(5例)的患者无明显改善。51例患者术后发生缄默症状,47例在术后2周内恢复,4例3周后恢复;11例出现右侧肢体轻偏瘫,均在2周内症状消失;6例术后3~6天出现小便失禁,均在2周内恢复;未见长期并发症患者。结论对于癫痫灶定位困难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扩大胼胝体离断术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发作,尽管急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通常恢复良好,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24.
颞叶癫痫手术后先兆发作对癫痫治疗效果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施行前颞叶切除术后,70%-90%患者术后未再出现发作,例如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和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secondary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GTCS)。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仍遗留有癫痫先兆。先兆的存在是否会增加术后癫痫复发的机会?术后患者有先兆发作是否需要处理?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25.
随着机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深入到医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越来越多地要应用到各种数字化的医学图像,如解剖、病理、临床表现、体征等图像.作为一个神经病学教师及临床医师,深感神经病学内容的抽象难懂,要在短短20个学时内将神经病学的哪怕是最精髓部分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并非易事,因此尤其感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但现有的某些与神经系统学有关的医学图像教学软件缺乏系统性,多为单一基础学科方面的内容,与临床结合不紧密,而且有些文字说明并不详细.下面介绍一个优秀的神经病学教学软件光盘Atlas of Clini-cal Neuro1ogy.  相似文献   
26.
颅内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3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伴发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的回顾分析,以期对此类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5例患者归为囊肿手术组,方法有囊肿壁切除术、囊肿-腹腔分流术和囊肿造瘘术;12例患者归为癫痫手术组,行囊肿壁切除术同时,切除囊肿周围萎缩变性致痫脑组织,如果患者残存颞叶内侧及杏仁核、海马结构,也予以切除,如囊肿周围邻近功能区,则通过体感诱发电位确定中央沟后于功能区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必要时行脑皮质离断术和胼胝体切开术,12例均行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结果 术后37例患者中6例囊肿消失,17例减小,14例无变化,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囊肿手术组2例无发作,8例改善,15例无效,手术总有效率40%;癫痫手术组7例无发作,3例改善,2例无效,手术总有效率83.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C伴发癫痫患者术前进行癫痫灶的确认,术中行囊肿壁切除术同时切除癫痫灶,大大提高IAC伴发癫痫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7.
电生理检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晓荣  罗宇  刘煜 《医学争鸣》2002,23(15):1410-1410
0 引言 臂丛损害在临床中多见 ,可从电生理的角度提供神经通路的连续性、损害部位、损害类型以及严重程度 ,对确定治疗方法、估计预后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2 3(男 13,女 10 )例 ,年龄 2 7~ 4 5岁 .损伤类型 :尺神经 10例 ,桡神经 6例 ,正中神经4例 ,神经干 3例 . 19例手术 ,3例住院未手术 ,1例未住院未手术 .1.2 方法  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刺激上肢各神经干于相应的肌肉肌腹处记录动作电位 .末端潜伏期延长或波幅明显降低、波形离散、传导速度减慢 ,甚至不能引出肌肉动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VEEG)在额叶癫痫诊断及手术定位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诊断为额叶性癫痫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长程视频脑电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癫痫临床发作有以下特点:①持续时间短;②睡眠中较多见;③继发难治全身性发作多见;④强直性或运动性姿势症状突出;⑤常伴发声。癫痫发作间期VEEG存在以下形式:①脑电无异常;②一侧额部或一侧前头部异常波形波幅优势;③额部或前头部异常波形波幅优势且双侧对称;发作期VEEG存在以下形式:①多见去同步化低电压;②一侧或双侧额叶低幅快活动;③一侧或双侧额叶的高幅优势放电;④全导联同步对称异常放电。38例患者的癫痫灶术前被精确定位,9例患者癫痫灶术前不能确定侧别。结论应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能够较全面了解额叶癫痫临床发作表现及脑电图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及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难治性颢叶内侧癫痫术后随访1年以上,术后效果达到Engel's Ⅰ级(无发作)的患者,探讨各种术前评估方法确定癫痫灶的可靠程度.方法 65名术后随访超过1年,术后达到Engel's Ⅰ级疗效的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患者的发作症状学、神经影像和头皮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与手术侧一致的颞叶低代谢改变;41例患者发作前存在典型的颞叶内侧常见先兆,所有患者发作起始表现为意识障碍;28例患者有手术侧颞叶影像异常(图1),8例患者存在双侧颞叶异常,8例患者存在多脑叶影像异常,21例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20%患者发作间期偶有异常、80%患者存在多灶棘波、尖波、棘慢波;发作期脑电放电早期显示:20例患者无法确定起源侧别,45例患者可以确定侧别(手术侧),只有21例患者可以清楚的显示手术侧蝶骨电极起源.结论 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分析和PET检查是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术前评估中基本和重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V-EEG)在枕叶癫(癎)(OLE)手术诊断及定位中的应用.方法:27例难治性癫(癎)经过带蝶骨电极的长程V-EEG监测,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视力视野检测结果确定癫(癎)起源位置为枕叶,对该27例长程V-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OLE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