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4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检索、评价和汇总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依据“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指南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Scopus、医脉通、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纳入2011年8月—2021年8月涉及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专家共识及原始文献。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最终纳入文献所提取的证据进行标准化整合及汇总。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4篇、专家共识3篇、Meta分析1篇。形成26条最佳证据,涵盖静脉治疗团队、置管部位及方式、冲封管工具及操作、堵塞预防策略、堵塞处理策略、健康教育6个部分。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形成过程严谨、科学,具有临床实用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导管堵塞预防策略,规范导管堵塞的处理策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测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患者快速眼动期(rapideyemovement,RE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探讨REM期睡眠各项参数变化对SA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1998-10/2002-10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睡眠疾患诊疗室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诊断为阻塞型SAS的患者6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各组的各项参数。有34例患者经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治疗后复查PSG检查。结果:①轻、中、重组REM睡眠时间各占总睡眠时间的(8.98±1.68)%,(5.43±0.86)%,(4.85±0.64)%,中、重度组患者的REM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中REM期睡眠时间较中度组减少,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中、重度组的阻塞型SAS患者中REM期中的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及SaO2下降较非REM期明显(P<0.05)。而且心率的变化在3组OSAS患者中REM期中比NREM期中增快明显(P<0.05)。③经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SaO2,REM期及非REM期时间、心率等明显好转(P<0.05)。结论:SAS患者的REM期减少,且在REM期中呼吸暂停时间延长、SaO2降低及心率增快较非REM期更显著。以上变化与阻塞型SAS严重程度有关,CPAP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93.
房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颤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严重并发症包括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和血栓栓塞。AF治疗主要包括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两大方面。现就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和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癫痫亚临床发作特点。方法对1108例脑性瘫痪有癫痫亚临床发作的76例患儿进行高危因素、并发症、头颅CT、脑电图及其随访结果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癫痫亚临床发作100%有高危因素及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小头、皮质盲等并发症。头颅CT异常89%。脑电图表现以轻度弥散性异常为多见。随访0.5~3.0年,有12例分别出现了临床发作,多为中度弥散性异常脑电图并与脑活素、针灸的兴奋性有关,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损伤、脑器质性病变是小儿脑性瘫痪癫痫亚临床发作的病理基础,脑活素、针灸、电刺激等方法可诱发临床发作。  相似文献   
995.
异位脾误诊为卵巢肿物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女 ,2 3岁。因结婚 9个月未孕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发现盆腔肿物。自幼痴呆 ,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 5岁始会走路 ,无特殊病史。月经周期正常 ,末次月经为入院前 10天。查体 :T 36 .6℃ ,P 88次 /min,R 2 2次 /min,BP 12 0 / 6 8m m Hg(16 /9k Pa)。外观发育无畸形 ,呆滞 ,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 ,左下腹饱满 ,可触及拳头大小包块。腹部叩鼓音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 :已婚未产型外阴 ,阴道通畅 ,宫颈光滑 ,子宫后位 ,正常…  相似文献   
996.
于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78-1379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性角膜疾病的眼前节重建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患者60例(60眼),其中绿脓杆菌感染12例,真菌感染20例,可疑真菌感染(无病原学支持)28例。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两种眼前节重建方法,一种是带环行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另一种是带环行结膜和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供体植片分为3类,Ⅰ类12只,为新鲜材料;Ⅱ类48只,为全眼球冷冻活性保存材料;Ⅲ类28只,为全眼球冷冻非活性保存材料。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时,Ⅰ类植片保持透明率为75%(9/12),反复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3例。Ⅱ类植片透明率为65%(13/20),反复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4例,原病复发l例,角膜表面广泛新生血管化2例。Ⅲ类植片因内皮无活性而呈半透明状。其中15眼发生角膜表面广泛新生血管化。l例真菌性角膜感染于术后l周时发生真菌感染复发,并形成眼内炎,最终摘除眼球。其他59例原发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治愈率为98%。结论:选择适宜的眼前节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角膜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本文对313份痰抗酸杆菌培养(简称痰培养)的结果、初步菌型鉴定和四种药物(RFP,INH,SM,EMB)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分枝杆菌药物第三性测定(绝对浓度法).结果 提示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发生率较高.提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在本地区感染率偏高.结论 痰培养的开展对结控工作非常重要,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操作规范化,试剂的统一标准化、培养基的成品化是提高结核病细菌学试验质量和提高结核病控制质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98.
脑血栓形成又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病变,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供应脑部的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本病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急性期的死亡率约5%~15%,存活者中残废率较高。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本病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本文总结近5年来采用中药血栓通、复方丹参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病人18例收到不同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于静  刘玉萍 《护理研究》2006,20(9):826-827
护理部是医院的职能部门,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着全院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协调等工作。为了有效地发挥护理部的护理管理职能。因此,就护理部的护理管理方法,做了初步探讨,现将其介绍如下。1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质量意识护理部是全院护理工作的领导层、指挥层,作为护理管理者的护理部主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牢记岗位目标。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护理工作的重心是临床,护理管理的中心工作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强化对质量的目标管理,使护理部在主要工作、主要目标上思路清晰。首先,护理部主任应按不同层次分级管理,既不弃…  相似文献   
1000.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抗菌作用,同时也应充分调动机体的抗菌能力,以迅速控制或战胜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使机体早日康复。但应尽力避免和减少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达到最佳的化疗效果。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因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诊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细菌对该药产生耐药性,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对未接触过的其他抗菌药也可能具有抗药性,细菌对任何抗生素都可能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性可迅速出现,也可长期或反复用药后出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上令人头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