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远视儿童高阶像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靖  陈辉  沈星华 《眼科》2006,15(3):187-190
目的探讨远视儿童的高阶像差分布、影响因素及对视功能的影响。设计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4例(81眼)3 ̄13岁等效球镜 0.50 ̄ 6.63D远视儿童。方法使用Allegretto波阵面像差仪对上述远视儿童进行波阵面像差测量分析。主要指标高阶像差及其分布,高阶主导像差、高阶像差与瞳孔大小、性别和屈光状态的关系,高阶像差与戴镜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在6.5mm和4.0mm瞳孔直径时,总高阶像差、3阶和4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RMS3、RMS4)分别为(0.20±0.05)、(0.15±0.06)、(0.10±0.02)μm和(0.09±0.03)、(0.07±0.03)、(0.05±0.0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h值呈正态分布;高阶像差均以3阶像差所占比例最高,均占80.2%,主导像差以C7为最高。瞳孔从4.0mm增大到6.5mm,RMSh、RMS3、RMS4分别增加1.36、1.42、1.45倍。不同类型的高阶主导像差对戴镜矫正视力无影响(P>0.05)。RMSh值与戴镜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性别、球镜、柱镜对RMSh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远视儿童高阶像差分布范围宽,部分患儿RMSh值较高;高阶像差各阶及RMSh值随瞳孔增大而增加;远视患儿中高阶主导像差以垂直彗差居多;瞳孔增大时球差、彗差比率增加。(眼科,2006,15:187-190)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接受血管栓塞术急诊治疗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急诊治疗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78例,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33.33%( 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评分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主动夹层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观察PDCD5蛋白协同米非司酮(MIF)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分别检测10、20、50和100μmol/L MIF作用于PC-3M细胞24~96 h的吸光度(A)值.扩增包含PDCD5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PDCD5,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前列腺癌PC-3M细胞.在转染PDCD5的细胞中分别加入10、20 μmol/L MIF,继续培养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l、Ki-67的表达.结果 MTT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 MIF组的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和100 μmol/L MIF组的A值显著降低(P<0.05),MIF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DCD5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PC-3M细胞并得到了瞬时表达,转染PCI-neo-PDCD5并加入MIF后,与对照组及单独应用MIF组相比,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Ki-67表达降低.结论 PDCD5蛋白能够协同米非司酮抑制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调节某些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并有望成为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外源性PDCD5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M-1E8的促凋亡作用。方法:扩增重组质粒PCI-neo-PDCD5,利用脂质体介导将其瞬时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M-1E8,RT-PCR检测转染后表达情况;撤除血清培养16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MTT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组细胞较转染空载体和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存活细胞明显减少(P<0.001);通过TUNEL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转染组细胞凋亡程度和数量明显增加,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结论:PDCD5在撤出血清因素的诱导作用下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M-1E8在体外的生长,明显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像差的影响。方法对25例(50眼)青壮年近视志愿者(等值球镜:-0.50~-7.25D)统一同时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个月,测定摘镜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的像差变化,并与戴镜前比较。结果戴镜前和摘镜后不同时间,除RMS5以外的各阶像差、总像差、总高阶像差RMS值及主要像差系数(C6~C9、C12、C17、C18、C24)绝对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像差在摘镜后1周时增加倍率最高,且以RMS1、RMS4、RMS5为著,2周时明显降低,1个月时除RMS5、RMS6值有所增高外,余无明显变化;高阶像差系数变化以三阶变化明显,且以C7为最大;戴镜前和摘镜后不同时间的主导像差类型均以C7为主,且有72%主导像差类型发生变化,摘镜后不同时间的主导像差类型与戴镜前的一致率约为60%;中高度近视RMSg和RMS4值增加倍率高于低度组,而RMS2值降低;有散光组的RMSg、RMS2值摘镜后比戴镜前减少;日均戴镜时间长者像差增加倍率高。结论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像差影响虽轻微但复杂,总体上可使总像差、高阶像差和各阶像差增加,且以彗差为著,但随摘镜时间延长而有所下降。屈光度、散光、日均戴镜时间对摘镜后像差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共纳入318例患者,其中心内科住院168例CHF患者为观察组,门诊健康查体150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住院情况。入院3天内均填写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随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城市/农村等)。结果:评分结果显示,CHF组患者观察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患者、学历为初中以下的患者、来自农村地区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升高。且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村患者、心功能较差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月~2008 年12 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26 例确诊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螺旋CT 增强扫描等相关检查.结果:PTE 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提供重要线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肺动脉CTA 均能够为PTE 早期确诊提供有力的证据;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提高PTE 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 探索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对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眼科视光门诊162例(其中单眼佩戴患者23例,共301只眼),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3组,分别为A组(98眼,-0.50~-2.00D)、B组(155眼,-2.25~-4.00D)及C组(48眼,-4.25~-6.00D)。观察患者每晚配戴7.5~10h OK镜后临床效果,记录、分析戴镜前及戴镜6、12个月后3组裸眼视力、眼轴、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及裂隙灯检查眼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戴镜6、12个月后,裸眼视力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P<0.001)。戴镜12个月后,3组间视力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戴镜后6、12个月后,各组中央角膜曲率平K值(flat kerotometry, FK)、陡K值(steep kerotometry, SK)较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戴镜12个月后,A组中央角膜FK、SK值与B组及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与C组间FK、S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6、12个月后,A组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与C组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个月后,B、C组眼轴增长值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6、12个月后,3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内皮细胞密度较戴镜前无明显变化(P>0.05);A、B、C组轻度角膜点状着染分别为3例(3.06%)、21例(13.46%)、10例(20.83%)。结论 OK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是有效且安全的,对屈光度在-2D以上青少年患者近视发展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