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8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血清1,25(OH)_2D_3是VitD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是评价VitD营养状况及诊断佝偻病的可靠指标。但由于1,25(OH)_2D_3受环境条件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各地区1,25(OH)_2D_3参考标准不同,实测值有一定差异,因此本课题的一个目的是建立青岛地区1,25(OH)_2D_3的实际诊断界值,确立1,25(OH)_2D_3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佝偻病的诊断界值,并提出VitD缺乏症的诊断界值,用以评价儿童VitD的营养状况。另一个目的是研究1,25(OH)_2D_3与血清Ca~(2 )、P~(3 )、AKP、BLAP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要求被观察对象近期无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无心、肝、肾及除佝偻病以外的骨 相似文献
82.
83.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为内科急重症之一 ,而其他重症再合并AMI时 ,其临床特点极为复杂 ,治疗十分棘手。本组报告 2 6例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几种重症合并AMI 2 6例均为我院 1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住院患者。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42~ 81岁 ,平均 64岁 ,60岁以上 18例占 69.2 %。 2 6例重症中 ,急性脑血管病 11例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 6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5例。严重感染性疾病 5例 ,其中胆石症合并化脓性胆管炎 2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 3例。急性胃穿孔 2例 ;肺心病4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例 ;急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MRI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90例腰间盘突症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常规腰椎MRI影像学表现中的椎间盘本身的改变、椎体及附件的改变,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瘀型22例、寒湿型16例、湿热型14例、肝肾亏虚型38例,肝肾亏虚型发病率42.2%最高;血瘀型多为青年人,肝肾亏虚型多为老年人;血瘀型多为侧后突,寒湿型和湿热型多为侧旁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多为中央型突出;椎间盘突出程度分析: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体和附件改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椎间盘突出MRI影像学存在相关性,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于秀英高丽萍何勇韩广 《中医临床研究》2021,(7):10-12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灌注成像与中医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入院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舌象、入院后影像资料[梗死或缺血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分析患者舌象的特点及病灶区CBF值的特点.结果: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不同舌象患者患侧与健侧CBF...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不同后标记延迟(PL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狭窄(MC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脑血流量(CBF)的异常灌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诊断为MCA的资料,根据狭窄侧供血区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DWI阳性组及DWI阴性组。分别测量不同PLD(1.5 s,2.5 s)狭窄侧的CBF值对侧镜像区的CBF值,并计算两者比值。比较分析各组狭窄侧灌注的差异性,以及狭窄侧不同PLD(1.5 s,2.5 s)测得CBF值的差异性。结果:30例狭窄侧均表现为低或等灌注。其中DWI阳性组18例,PLD 1.5 s时,灌注减低15例,灌注正常3例;PLD 2.5 s时,灌注减低14例,灌注正常4例。DWI阴性组12例,PLD 1.5 s时,灌注减低10例,灌注正常2例;PLD 2.5 s时,灌注减低4例,灌注正常8例。在DWI阳性组,不同的PLD(1.5 s,2.5 s)在狭窄侧的低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P>0.05);在DWI阴性组,不同的PLD(1.5 s,2.5 s)在狭窄侧的低灌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在DWI阴性组,用PLD 2.5 s测得狭窄侧相对CBF值明显高于PLD 1.5 s时的测值(t=6.52,P<0.05)。结论:不同PLD(1.5 s,2.5 s)3D-ASL成像技术在MCA中的临床应用是可行性的,能充分评估狭窄侧脑血流灌注的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