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60篇 |
免费 | 1201篇 |
国内免费 | 8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9篇 |
儿科学 | 275篇 |
妇产科学 | 174篇 |
基础医学 | 1128篇 |
口腔科学 | 234篇 |
临床医学 | 3217篇 |
内科学 | 2099篇 |
皮肤病学 | 242篇 |
神经病学 | 491篇 |
特种医学 | 104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1790篇 |
综合类 | 7445篇 |
预防医学 | 2927篇 |
眼科学 | 242篇 |
药学 | 2731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2948篇 |
肿瘤学 | 6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423篇 |
2022年 | 576篇 |
2021年 | 642篇 |
2020年 | 438篇 |
2019年 | 463篇 |
2018年 | 425篇 |
2017年 | 310篇 |
2016年 | 412篇 |
2015年 | 380篇 |
2014年 | 1156篇 |
2013年 | 825篇 |
2012年 | 1029篇 |
2011年 | 1102篇 |
2010年 | 1049篇 |
2009年 | 1133篇 |
2008年 | 975篇 |
2007年 | 1271篇 |
2006年 | 1274篇 |
2005年 | 1335篇 |
2004年 | 1280篇 |
2003年 | 1089篇 |
2002年 | 747篇 |
2001年 | 879篇 |
2000年 | 972篇 |
1999年 | 982篇 |
1998年 | 769篇 |
1997年 | 810篇 |
1996年 | 811篇 |
1995年 | 786篇 |
1994年 | 597篇 |
1993年 | 431篇 |
1992年 | 453篇 |
1991年 | 404篇 |
1990年 | 339篇 |
1989年 | 273篇 |
1988年 | 129篇 |
1987年 | 114篇 |
1986年 | 106篇 |
1985年 | 102篇 |
1984年 | 86篇 |
1983年 | 86篇 |
1982年 | 77篇 |
1981年 | 65篇 |
1980年 | 55篇 |
1979年 | 35篇 |
1978年 | 13篇 |
1965年 | 7篇 |
1960年 | 10篇 |
195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12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SIRT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SIR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周围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并且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好(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无明显关系。结论 SIR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可能成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尿路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25Ⅰ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资料,观察尿路并发症以及下尿路症状。 结果共收集120例前列腺癌患者,随访时间2年,平均年龄(73±5)岁;临床Gleason评分6~10分,平均(8.4±1.1)分;前列腺体积(47±12) ml。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和术后2年IPSS评分分别为:(13.1±3.6),(21.6±4.6),(19.2±4.4),(15.9±3.9),(13.9±3.1)和(13.5±2.7)。术后1个月内尿路Ⅰ级和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5.8%;术后3个月尿路Ⅰ级和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2.5%。术后无尿路Ⅲ级和Ⅳ级并发症发生。 结论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微创、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虽然放射性粒子对患者的排尿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较轻,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术中精确的定位、制定计划及粒子植入操作技术是预防严重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3.
964.
目的 观察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注射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0例,均行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手术切皮前给予15 mg/kg生理盐水,B组47例,给予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 mg/kg。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失血量及输血情况,术后24、72小时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术前、术后7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含量。结果 B组输血率为21.28%,A组为4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小时Hb水平(114.83±11.94)g/L,A组(104.57±10.28)g/L;B组术后24小时D-Dimer水平(4.12±0.75)mg/L,A组(5.17±1.30)mg/L(t=-4.6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B组病人血清IL-1β为...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总结氮质血症期肾癌(RCC)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后的肾功能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影响其术后透析事件的可能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氮质血症期RCC患者的所有临床病理资料及肾功能随诊资料,观察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总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透析的临床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4~76岁之间,中位年龄64岁。术后1年内,全组患者中共5例患者(19.2%)的肾功能进入了衰竭期,3例患者(11.5%)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术后1年时,BUN和Scr分别增长了54.5%和58.5%,而总GFR则减少了3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病因、肿瘤原位分期以及术中失血量可能是影响术后是否需要透析治疗的有意义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才是术后透析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是否存在术前肾血管狭窄性病变可能是氮质血症期RCC患者术后透析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治疗椎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7例椎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分别行动脉旁路转流术或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根据术后复查、随访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手术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顺利出院,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椎动脉血流通畅,近期通畅率100%,术后2年内无明显头晕等症状复发。结论:对于椎动脉闭塞性病变,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总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早发严重贫血且进行性加重,输血治疗无效。排除导致贫血的其他原因,综合骨髓穿刺活检、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 DNA等方法诊断为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2例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不明原因、进行性加重的贫血患者,特别是伴随网织红细胞缺乏者,应考虑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可能性。骨髓穿刺及荧光PCR检测结果是诊断纯红再障的主要依据,免疫抑制剂减量和应用IVIG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经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968.
969.
目的:探讨颞部及耳前表浅肌肉筋膜(SMAS)蒂皮瓣在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眼周缺损皮肤形状及面积大小沿同侧颞部及耳前设计以SMAS为蒂的皮瓣,用于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最大皮瓣8.5cm×4.3cm。结果:8例眼周皮肤缺损病人应用同侧SMAS蒂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发现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颞部、耳前SMAS蒂皮瓣在设计上遵循了面部分区原则,而且血供丰富,手术简单易行,是较大面积眼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