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介入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左股总及髂静脉狭窄段、置入支架并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方法治疗,其中15例2周后行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5例小腿溃疡直径>3 cm者再行植皮手术.术后口服华法林6个月并穿弹力袜. 结果所有病例髂静脉介入及动静脉瘘手术取得成功,术中取出血栓较少,多为陈旧性.出院时26例肢体肿胀明显缓解,4例轻度肿胀,5例缓解不明显.随访26例,时间3~24个月,22例患肢肿胀基本消退,4例仍有肿胀.11例原有足靴区溃疡愈合良好,色素沉着而积缩小,1例溃疡植皮术后12个月复发,再行静脉交通支离断及植皮术后愈合.随访时均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肢深静脉通畅情况,20例髂股静脉通畅情况良好;2例左髂静脉内膜粗糙、管径狭窄;4例左髂静脉内无血流信号.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髂静脉病变多以狭窄为主,可以通过介入联合动静脉瘘的方法治疗.股胭静脉的再通情况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腔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初步总结其技术要点、主要并发症防治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65条肢体)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膝下病变段动脉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或支架植入(stenting)治疗,观察症状的改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变化,保肢率以及近期通畅率.结果 60例患者(65条肢体)中,技术成功51例,成功率83.3%;临床成功53例,成功率88.3%.症状完全缓解40例(66.7%),部分缓解13例(21.7%),无改善7例(11.6%);ABI从术前0.40±0.18增加到术后0.91±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膝下截肢,4例足趾截趾,出院时保肢率为91%.随访54例,随访时间10 d至30个月,平均(14.5±1.2)个月.2例膝上截肢,2例膝下截肢,2例足趾截趾,保肢率88.9%(48例/54例);症状复发5例,复发率9.2%,血管再闭塞或再狭窄10例,通畅率81.5%,1年累积通畅率为57.3%.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是该类疾病重要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4.
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介入方法 治疗血管损伤13例.损伤部位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动静脉和股动脉,病变类型表现为刀刺伤后动静脉内瘘形成3例、血管裂伤伴周围血肿4例、外伤后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损伤修复术后狭窄3例.行覆膜支架置入9例(10枚)、网状支架置入1例、球囊封堵2例、弹簧圈栓塞1例.结果 13例介入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后有少量内漏、左锁骨上动脉-颈内静脉瘘患者覆膜支架置入后有少量造影剂从颈内静脉渗出,均未作进一步处理,患者痊愈.随访12例,随访时间1~26个月,平均9.3个月.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少量咯血,CTA检查无明显异常.未发现支架断裂、移位、变形或支架内狭窄,无病变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血管损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h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染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体外基础研究。方法设计引物后ECV304细胞克隆基因,构建真核表达型的PcDNA3.0-hVEGF165。EGM-2MV培养基培养大鼠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电镜鉴定EPC,脂质体介导PcDNA3.0-hVEGF165转染EPC,转染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水平,MTT法评价VEGF转染EPC后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构建真核表达型的PcDNA3.0-hVEGF165成功,EGM-2MV培养出的大鼠骨髓EPC能表达CD34、CD133、FLK-1等特征性的细胞表面标志,脂质体介导PcDNA3.0-hVEGF转染EPC能表达较高浓度的VEGF蛋白水平,VEGF转染后对EPC的增殖无影响。结论脂质体介导PcDNA3.0-hVEGF165转染EPC后能表达一定浓度的VEGF蛋白,并对EPC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动脉长段闭塞的技术问题。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2月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股动脉长段闭塞(闭塞长度均≥10.0cm)患者325例(381条肢体);将其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动脉通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技术成功297例,技术成功率91.4%,15例(4.6%)单纯球扩,282例同时置入支架,术前、术后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10vs0.72±0.15,P<0.01)。出院时症状明显缓解者276例。随访206例,随访时间30天至50个月,症状复发55例,复发率26.7%,6例膝上截肢,5例膝下截肢,15例足趾截趾,保肢率88.9%;1、3年累积通畅率分别为62.3%、37.2%。结论腔内治疗股动脉长段闭塞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注意介入技巧可以提高腔内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45例RAS患者,53支肾动脉中单纯行腔内球囊扩张术(PTA)治疗11支,行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PTA/Stent)治疗者42支,随访9~48个月,检测患者的血压与血肌酐水平,并作肾动脉彩超。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后高血压治愈者9例,改善28例,肾功能改善1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血压改善有效率均为100%,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率65.1%(P〈0.05)。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动脉18支,发现再狭窄者7支。结论PTA和PTMStent治疗肾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9.
背景:寻找合适的标记分子作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谱系追踪观察的标志成为其体内、外诱导分化机制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的:体外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转染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检测基因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工程对照观察,于2007-07/2008-05存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3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15只用于制备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重组腺病毒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晓强教授惠赠.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EGM-2MV培养基培养大鼠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以腺病毒为载体,293A细胞为包装细胞,介导GFP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与末转染的同期细胞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予蛋白水平评价GFP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后对细胞功能的影响,MTT法计价GFP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后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蚩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成功培养了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重组Ad-GFP可高效率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病毒感染组阳性细胞与末感染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表达相当,Ad-GFP转染后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结论:构建了带有GFP的缺陷型重组Ad-GFP,转染Wistar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得到了高效表达,且感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增殖能力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30.
外伤性血管损伤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血管损伤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 方法 分组回顾分析85例血管损伤的1临床资料.损伤部位包括颈静脉、椎动脉、四肢主干血管、肠系膜上动脉.其中交通伤25例、锐器伤60例.行手术治疗62例(血管移植术37例,血管修补术25例),介入治疗23例. 结果 死亡1例,截肢1例.两组共随访58例,所有患者损伤血管通畅情况良好. 结论 及时止确的诊断对于血管损伤的救冶意义重大.介入治疗血管损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介入与手术方法 可联合应用丁血管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