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贲门失弛缓症是引起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营养摄入,直至危及生命。外科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多。球囊扩张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2.
金属支架是一项治疗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的简便有效的新方法。本文对左半结肠内应用金属支架的适应证、禁忌证、支架的选择、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增强和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1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12例经肺动脉造影后,行导管抽吸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8例患者累及107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双肺下叶主支受累最多,达28.97%,累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者占22.43%,累及肺叶以下分支达40.18%,累及主肺动脉者占8.41%。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直接征象包括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和胸腔积液。1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且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34.
上消化道狭窄规范化介入治疗的初步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消化道狭窄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开展已有近 20 年的历史,并已普及,但目前尚缺乏治疗规范。笔者单位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这项技术,现结合文献就上消化道狭窄介入治疗的规范化问题提出意见。适应证1.球囊扩张治疗①手术后吻合口狭窄;②化学烧伤后狭窄(图 1);③贲门失弛缓症(图2);④肿瘤放疗后狭窄;⑤返流性食管炎所致食管狭窄;⑥恶性肿瘤放置支架前;⑦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后狭窄[1,2];⑧食管外伤或异物引起的损伤后狭窄;⑨先天性狭窄;⑩幽门梗阻主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幽门溃疡愈合后的瘢痕狭窄[3]。2.内支架置入术①上消化道晚期恶性…  相似文献   
35.
36.
霉性副菌鼻窦炎的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8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单侧发病为主,窦腔内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等特征,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7.
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是在氨基酸吸收中,参与γ-谷氨酰基循环的一个重要的酶。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脏疾病的酶学诊断研究日益深入,利用GGT酶活力测定对肝脏病诊断意义的研究也随之加深。但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GGT酶活力的分析比较报道较少。本文就我院58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GT水平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肾脏偶发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术前分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偶发癌是指因健康体检或其它疾病检查发现的肾癌,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该病的发现率不断提高,但由于病灶多较小,术前常难以仅凭某一种检查方法与其它疾病鉴别,得以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等影像诊断技术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和术前分期,因此,熟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320排CT及其后处理图像对食管闭锁合并气管一食管瘘(CEA-TE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CEA-TEF的9例患儿行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窥镜(VE)。由一位有经验的影像操作技师和一位诊断医师同时观察图像并根据疾病诊断需要进行图像后处理及相关测量。结果:9例中CEA—TEF-ll型8例(Ⅲa型7例,Ⅲ型b1例),I型1例。伴有心血管发育畸形及肛门闭锁各1例。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及其后处理图像可以准确、无创的对EATEF进行诊断、分型,对寻找瘘口位置、评价肺部情况及观察有无伴随畸形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患者 女,31岁.突发头痛半月余,恶心、呕吐6 d入院.体检:神清,双眼底未见异常.电测听示右耳高频听力下降.APR示:左侧Ⅰ~Ⅴ间期正常;右侧Ⅰ~Ⅲ间期2.82 ms、Ⅰ~Ⅴ间期4.48 ms,均延长,符合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