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3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纯词聋(pureworddeafnes)的概念是患者听力基本正常,但对口语的理解能力严重障碍。纯词聋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1,2〕,最近随着神经心理学和语言治疗学的进展,国内也有学者涉足这一领域。本院收治1例纯词聋患者,报告...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移动能力是康复医学重要内容。研究脑卒中患者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的信度和同时效度,为临床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行指令,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20m以上,排除下肢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关节炎而影响步行者以及存在其他限制下肢活动的合并症者。有5位医师参与,其中2位医师评估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计时“起立-行走”的测试作为评测者间信度研究,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被同一医师再评估1次,以作为评测者内信度研究。由另3位医师共同利用Berg平衡量表(BBS),FIM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速度作为效标尺度,进行同时效度的研究。结果:在信度方面,在同一评定者的两次评定结果之间高度相关ICC=0.982(95%CI:0.901—0.992);不同评定者的同一次评定结果之间也高度相关ICC=0.984(95% CI:0.889~0.995),同时在效度方面.计时“起立-行走”测试与BBS,FIM和最大步行速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14~-0.646,P&;lt;0.001)。结论: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方法用于评定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步行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供国内同行在进行功能性步行定量评定时选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住院脑卒中患者和家属进行有关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内容的健康教育,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目标并督促落实实施,以提高患者参与早期康复护理的积极性,增强患者ADL能力。在患者入院时及第90天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ADL能力评定。结果发病3个月后,患者参与康复护理组(实验组)Barthel指数为66.3±15.9,普通康复护理组(对照组)Barthel指数为54.2±1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患者和家属主动配合的自我护理方式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观察Token测验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的相关性,判别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Token测验成绩在认知功能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7-04/2004-11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52例。对52例失语症患者在接诊同时或入院一两天内进行日本改良简易版Token测验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检查,然后对Token测验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oken测验成绩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总分及其定向力、计算力、语言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1~0.744,P<0.01)。②与失语症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中的记忆力、回忆无相关性(r=-0.122~0.271,P>0.05)。③经逐步回归分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中的定向力是决定Token测验成绩的显著性变量(R2=0.554,P<0.01)。结论: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Token测验成绩呈正相关,其中定向力是影响Token测验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失语症康复治疗中应辨别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并进行有选择性训练。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不同程度上肢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中的康复效力。方法 2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病程8.3个月)参与此研究。在CIMT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d。同时接受塑形训练,密集地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接受CIMT治疗前和治疗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根据CIMT治疗前UEFT评定结果进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分类。结果 在CIMT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的UEF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而且CIMT在重度组患者中比在中度组患者显现出更大的康复效力(ES分别为2.2和1.8)。在UEFT的改善值方面,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IMT可以有效地改善不同障碍程度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特别是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的脑卒中患者中显现出更大的康复效力。  相似文献   
66.
突发性纯词哑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词哑 (aphemia)又称构音性失用(phoneticapraxia)或言语讷吃 (anarthria)。在临床上真正的纯词哑是一种相当罕见且独特的言语障碍临床综合征[1] ,通常由于脑血管病影响左半球次级运动前皮质所致。此类患者口语表达能力严重障碍而文字表达及理解等其它语言功能均正常。笔者检索了国内、外近 10年有关纯词哑的文献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1,4 ,5] ,而国内期刊尚无文献报道。本院收治 1例纯词哑患者 ,报告如下。患者 ,男 ,44岁 ,工人 ,高中文化 ,右利手。 1999年 5月 5日晨起急性起病 ,无前驱症状 ,…  相似文献   
67.
膝踝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偏瘫治疗后期,一般采用矫形器疗法补充残损功能。使用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偏瘫,国内外都有不少的研究报告。1997年日本学者宽原美等提出早期使用下肢矫形器有利于运动疗法的实施〔1~3〕。他的研究基点在于使用下肢矫形器实现早期站立活动,能预防快速肌萎缩。1998年我们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将膝踝矫形器(kneeanklefootorthoses,KAFO)用于重度偏瘫的早期治疗亦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5〕,但是关于膝踝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步行周期影响的研究报告并不多见。我们收集了18例资料完整的该类病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标记测验与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在汉语失语症中的相关性,为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54例,采用日文版标记测验评定其语言功能,应用LOTCA成套测验评定其认知功能。对标记测验成绩与LOTCA成套测验的各分项分值及总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标记测验成绩与LOTCA成套测验中的各分琐分值及总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均有正相关关系(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选为影响标记测验成绩的主要因素是知觉力。结论认知功能可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认知功能的知觉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用Motricity指数评测患侧下肢肌力 ;用Fugl Meyer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 ;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 ;测定 10m最大步行速度 ;用独立功能量表 (FIM )测量ADL能力。对偏瘫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和ADL能力临床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临床变量最重要的下肢肌力因素。结果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和ADL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5 92 -0 811,P <0 0 0 1) ;偏瘫侧踝屈曲肌力、膝伸展肌力和髋屈曲肌力分别是运动功能 (R2 =0 3 77,P <0 0 0 1)、平衡 (R2 =0 3 2 1,P <0 0 0 1)、步行速度 (R2 =0 173 ,P <0 0 0 1)、ADL(R2= 0 42 ,P <0 0 0 1)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下肢肌力明显影响着患者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和ADL能力的恢复 ,合理地评价和改善偏瘫侧肌力 ,对优化康复治疗程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步行速度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步行速度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 5 5例患者进行 10m最大步行速度(MWS)的评价、简式Fugl Meyer法下肢运动功能评价 (FMA L)、Motricity指数下肢评价 (MI L)、Berg平衡评价 (BBS)和FIM的转移和行进能力评价 (FIM A)。另选择 10例年龄相仿健康成人进行 10m最大步行速度评测作为标准对照值。按实用步行速度的要求将患者分成 3组。用Pearson相关分析最大步行速度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低速组患者的MWS与其MI L、FMA L、BBS和FIM A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 (r =0 5 81-0 770 ,P <0 0 5 ) ;而中速组和快速组的MWS与其MI L、FMA L、BBS和FIM A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r =0 0 16-0 3 80 ,P >0 0 5 )。步行速度达到 44 8m /min(或标准值的 41 3 % )以上时 ,步行速度与平衡、肌力、运动模式和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明显被消弱。结论步行速度在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评定上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