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眼部黑色素细胞瘤属于良性色素痣,常发生于视乳头部,发生于虹膜、睫状体或脉络膜者较罕见.虹膜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可以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为黑色素瘤.现将北京协和医院1990至2010年诊治的3例虹膜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进行总结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2.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泪液病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燕玲  于伟泓  庞国祥 《眼科》2003,12(4):241-244
眼表泪液病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是指损害眼表及泪膜功能与结构的疾病,可引起视功能障碍甚至失明,眼表泪液病的根本原因与角膜缘于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不足有关,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来源。本文从角膜缘于细胞和眼表泪液病的概念及角膜缘于细胞培养、移植等几个方面阐述其用于眼表泪液病的治疗及进展。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38岁。因发热3个月余、视力下降1周来诊。3个月前出现发热,伴全身肌肉酸痛。血沉:64~88mm/h,ANA(+)1:40,HLA—B27阳性,抗ds—DNA、抗ENA、ANCA结果均阴性。2个月前曾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不详),体温恢复正常,但停用后次日再次发热。半个月前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尿少;1周前双眼视力下降。眼部检查示视盘周围少数棉絮斑样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3d后患者诉视力进一步下降,双眼视力数指/30cm。眼底见视盘周周数个棉絮斑样渗出,伴小片状出血,给予中成药治疗。5d后双眼视力光感,视盘周围棉絮斑样渗出增多,黄斑区大片黄白色斑片样渗出。  相似文献   
54.
眼内硅油填充并发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硅油沉积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眼内硅油填充常用于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的常见并发症也被人们所熟知,甚至眼内填充硅油进入视神经间质的报道也不少见,并且乳化的小油珠可以到达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但眼内硅油填充进入脑室的并发症实为罕见。最近,我们遇到1例眼内硅油填充术后部分硅油进入鞍上池,侧脑室和第三,第四脑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早期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422例(446只眼)的临床资料,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术前和术后早期各组患者眼压情况,眼压升高标准为≥25 mm Hg,对引起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2例(446只眼),男190例,女232例,平均年龄(55±14)岁,术前眼压平均(14±3)mm Hg.术后2周内,共185只眼眼压升高,发生率为41%,其中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152只眼,占早期眼压升高的82%.单纯玻璃体切割组、C3F8填充组和硅油填允组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9%、53%和55%,硅油组和C3F8组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手术后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有:C3F8填充(X2=37.82,P<0.01)、硅油填充(X2=27.84,P<0.01)、晶状体切除(X2=8.98,P<0.01)、眼内激光(X2=7.41,P<0.01)、糖尿病(X2=12.12,P<0.01)、年龄(X2=7.07,P<0.01).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眼压升高是常见的并发症,其早期相关危险因素有:硅油填充、C3F8填充、晶状体切割、眼内光凝、糖尿病和高龄.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膨胀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微小连续环形撕囊的安全性和短期手术效果.方法 对143例皮质膨胀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较小的连续环形撕囊,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后,根据撕囊直径的大小,再扩大撕囊至6mm左右.对连续环形撕囊的完成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92.3...  相似文献   
57.
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常导致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研究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指导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制定预防、治疗策略。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眼科检查,并对体检中发现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与无该病人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与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清白蛋白、肾功能及白内障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共27400人进行了眼科检查,发现特发性黄斑前膜76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均无明显的眼科主诉,40岁以下患病者12例(12/11659),51—60岁患病者21例(21/4595),60岁以上患病者32例(32/2544)。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人群中42%合并高血压,5%合并糖尿病,66%合并血脂水平异常,6%合并肾功能不全,18%合并白内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51岁以上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白内障者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病变的风险增加,与50岁以下无高血压、无高脂血症和无白内障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与年龄4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51~6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OR=2.50,95%CI:1.20~5.40,P=0.02),〉6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OR=7.30,95%CI:3.40~15.60,P〈0.01),高脂血症仍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OR=2.10,95%CI:1.30~3.50,P〈0.01)。结论50岁以上人群及高脂血症患者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最小量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无放液、最小量巩膜外硅海绵加压术治疗28例患者30只眼, 术前术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采用无放液、最小量巩膜外加压治疗的28例患者30只眼中巩膜外硅海绵加压缝合1针13只眼, 缝合2针14只眼(其中1只眼2个裂孔分开, 分别进行巩膜外加压1针), 缝合3针及以上3只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 0.1为14只眼, 0.1~0.3为8只眼, > 0.3为8只眼。术后平均随诊(9.4±2.5)个月,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 0.1为5只眼, 0.1~0.3为9只眼, > 0.3为16只眼, 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视网膜24 h内复位20只眼, 72 h内复位8只眼, 再次手术3只眼。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0%, 二次成功率100%。发生巩膜外加压海绵外露1例。  结论  无放液、最小量巩膜外加压术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中国Leber先天黑嚎(LC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分析15例L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31岁,平均13.6岁.所有患者就诊时详细记录病史、家族史、围产期情况,并进行详细的外眼情况及眼前后节检查.12例患者行验光检查、10例患者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8例患者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眼球震颤及瞳孔反射迟钝.患者视力为光感~0.1.5例有怕光症状,占33.3%;7例有夜盲史,占46.7%.12例验光患者中,6例双眼等效球镜>+5D,占50.0%;1例单眼等效球镜>5D,占8.3%;2例双眼轻至中度远视,占16.7%;1例1只眼正视,1只眼轻度近视,占8.3%;2例双眼中至高度近视,占16.7%.8例有眼球凹陷,占53.3%,4例有指眼征,占26.7%.10例行ERG检查的患者均为熄灭型,占100.0%.8例行OCT检查的患者中,7例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正常人薄,占87.5 0%;1例较正常人增厚但同时合并黄斑前膜,占12.5%;2例视网膜各层结构正常,内外节(IS/OS)反光带较正常减弱且不连续,占25.0%;6例外界膜反光带、IS/OS强反光带消失,外界膜及其以外的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但内界膜以内的各层视网膜结构正常,占75.0%.结论 严重视力损伤或盲、眼球震颤、瞳孔反射迟钝、熄灭型ERG及远视是Leber先天黑矇的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三维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8例经三维频域OCT检查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其三维频域OCT检测图像特征.根据频域OCT定量检测的玻璃体与黄斑区视网膜附着粘连的范围,将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分为局灶型和宽大型两类.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所有患者的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视力)与黄斑中心凹部视网膜厚度的关系.结果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频域OCT检测图像清晰,其病变特征明显.18例患者中,病变呈局灶型14例,宽大型4例;合并黄斑前膜8例,合并黄斑全层裂孔2例,合并黄斑板层裂孔2例.18只眼的logMAR视力为0.15~1.22,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75~899 μm,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有患者的logMAR视力与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呈中度线性正相关(r=0.616,P=0.007).结论 三维频域OCT检测可以直观地显示眼底病变三维结构,对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