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5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79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1152篇
内科学   701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268篇
外科学   489篇
综合类   2566篇
预防医学   946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897篇
  11篇
中国医学   1103篇
肿瘤学   216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脾虚与肾虚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功能的研究,分析不同脏腑虚损状态下NK细胞、NKT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HIV感染者92例,根据中医证候量表分为脾虚组和肾虚组,对两组NK细胞、NKT细胞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肾虚组患者干扰素-γ(INF-γ)表达降低,但两组间CD3-CD56+、CD3+CD56+、CD107a、CD4+T淋巴细胞表达均无差异。结论:脾虚与肾虚患者NK细胞数量及功能、NKT细胞数量均无差异,而肾虚患者NKT细胞功能较脾虚组降低。  相似文献   
82.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QAMS)评价中成药丹参片的质量。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参照物建立丹参片醌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相对校正因子,以QAMS测定丹参片中丹参酮Ⅱ_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结果:建立了丹参片HPLC指纹图谱,并指认了全部5个共有峰,12批丹参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9;QAMS测定了丹参片中3个醌类成分的含量,样品间存在一定波动性。结论:指纹图谱与QAMS结合的质量控制模式准确可靠,可为全面合理评价丹参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产生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澄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产生源的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固定刺激声频率比,交替加抑制声和对没有抑制声作用下的DPOAE信号进行分解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出DPOAE的产生源至少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具有不同的产生性质的仞步结论.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刺激声频率f2和扫描刺激声频率f1,逐步改变抑制声强度的方法.结果证明:DPOAE信号是由双源产生的,并且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位于刺激频率f1和f2的最大交叠区且靠近f2位置处的产生源是主要的源并具有非线性相位的性质,产生具有较短潜伏期的信号.位于2f1-f2频率附近有另外一个产生源,该源产生的DPOAE信号具有线性相位性质,并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耳道中检测到的DPOAE是由两个不同的源所产生的DPOAE信号之和.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匹配血小板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过allo-HSCT后发生免疫性PTR患者16例,共输注单采血小板253次。根据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试验结果进行分组,结果阴性为配合性输注组(37次),阳性为非配合性输注组(216次);其中13例HLA-I类抗体阳性患者,根据输注前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分为HLA-I类抗体阳性配合性输注组(28次),HLA-I类抗体阳性非配合性输注组(158次)。以血小板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校正后增高指数(CCI)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输注策略对allo-HSCT后PTR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 16例PTR患者,其中HLA-I类抗体阳性13例,HPA抗体阳性3例。配合性输注组血小板输注24 h-CCI和有效率分别为7.188(1.035,11.9)和62.16%,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3.546)和2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LA-I类抗体阳性的PTR患者...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微珠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输注前HLAⅠ类抗体MFI情况。依据血小板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板输注疗效,并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AUC计算约登指数和其最大值,采用ROC曲线分析HLAⅠ类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预测作用。结果 68例患者HLA抗体检测后输注血小板128次,其中有效输注98次,输注有效率76.56%,血小板无效输注30次,PTR发生率23.4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性别构成、HLAⅠ类抗体阳性占比、HLAⅡ类抗体阳性占比输注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LAⅠ类抗体阳性为PTR危险因素(OR=9.64,95%CI:2.73~34.08,P<0.001);Pear...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联合Th1/Th2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的特征,为早期识别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变化及判断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者84例,根据疾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同期选取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CD8+T细胞、CD19+B细胞、NK细胞)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谱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等;全自动血浆蛋白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层析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血气分析(氧分压、乳酸、二氧化碳分压等)。Pearson方法分析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脑显像与CT扫描在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影像特征,并客观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者、18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其中术后残留4例,术后复发6例,术后无复发8例)进行~(99m)Tc-MIBISPECT脑显像并同步行CT扫描,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99m)Tc-MIBISPECT显像脑实质内均无核素浓聚,CT扫描亦无异常。在胶质瘤术后组,4例肿瘤残留及6例肿瘤复发者~(99m)Tc-MIBI SPECT脑显像均表现为核素浓聚的肿瘤徊性结果;8例无复发者均表现为无核素浓聚的肿瘤阴性结果;CT扫描表现为真阳性者3例,真阴性者6例,假阳性者2例,假阴性者7例。~(99m)Tc-MIBI SPECT脑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CT分别为30%、50%和75%,前二者比较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99m)Tc-MIBI SPECT脑显像对早期发现并鉴别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较CT优越;二者结合分析,对确定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PB230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敏  买霞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9(4):243-244,247
目的:研究PB230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物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B230对体外培养的MGC80-3细胞系、K562细胞系和MCF-7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PB230明显抑制MGC80-3、K562和MCF-3三种细胞系的生长,其IC50值分别为2&;#215;10^-6-1&;#215;10^-5mol/L之间,2&;#215;10^-6mol/L和1&;#215;10^-5mol/L,结论:PB230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9.
小儿血容量少 ,在切、削痂手术中短时间内出血又快又多。而小儿血管细 ,输液又慢 ,很难在短时间内输入丢失的大量液体。从安全出发 ,每次只能减少切、削痂面积。为了能扩大切、削痂面积 ,我们对 11例烧伤患儿术中采用切、削痂区注射止血水的办法 ,减少了出血 ,扩大每次切、削痂的面积 ,缩短了病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对收治的 11例烧伤患儿在切、削痂手术中使用了止血水。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幼儿 1例 ,学龄前儿童 4例 ,学龄儿童 6例 ;年龄 1~ 12岁 ;烧伤面积最小的为 1% 度 ,最大的为 6 5 % ( 度占 41% )。切、削痂的部…  相似文献   
90.
以 1 .5%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水溶液按 1ml/2 0 0 g体重剂量尾静脉注射 ,致大白鼠高血糖 ,取血糖达 1 1 .1 1mmol/L以上者观察 8周后取坐骨神经病理制片观察 ,结果有末梢神经炎者达65.85%。血糖轻度增高者(1 1 .1 1~ 1 6 .66mmol/L) 发病率达 50 .0 0 % ,中度增高者 (1 6 .67~ 2 2 .2 1mmol/L) 发病率为 68.75%。血糖高度增高者(2 2 .2 2mmol/L~以上 ) 发病率为 76.92 % ,躯体神经发病程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关系。其病因可能是由于血糖增高导致代射障碍 ,血管壁脂质沉积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水肿、增生、肿大 ,进一步导致微循环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