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1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肌钙蛋白T(TnT)是一项敏感性及特异性很高的反映心肌坏死的指标.目前几乎未见有关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CS)后血液TnT水平变化的报道.本研究检测CS术后TnT增高的发生率,并探讨Tn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1例行CS术及34例行冠脉造影术(CAG)的患者术前、后血液TnT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2.
急性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形成及糖尿病对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及糖尿病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1996年12月-1999年12月阜外医院介入治疗中心收治的AMI后3个月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病变仍完全闭塞者共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有无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形成的时间以及侧支循环与梗死相关病变部位、梗死前心绞痛和室壁瘤形成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合并(48例)与不合并糖尿病(162例)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侧支循环的评价采用计分法。结果 AMI后2周内42.8%的患者可见侧支循环,第3周达60.0%,1个月时高达75.3%,说明AMI后2周即有侧支循环的形成,多数形成于3-4周。梗死后1-3个月左室造影显示有室壁瘤形成的11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中只有2例可侧支循环(18.2%),而无室壁瘤形成的87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中83例可侧支循环(95.4%)。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梗死后第4周方可见侧支循环。48例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计分平均0.35,只有9例可侧支循环(18.8%);而162例非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计分平均2.42,140例有侧支循环形成(86.4%)。结论 AMI后如梗死相关病变仍完全闭塞,绝大多数于3-4周形成侧支循环。室壁瘤患者很少形成侧支循环,糖尿病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DES的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结果 143例患者中,139例完成随访,4例失访,随访(19.8±5.1)个月.长期随访中共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5例(10.5%),其中死亡3例,心肌梗死1例,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11例.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残余狭窄较重[(17.7±1.8)%比(15.4±5.0)%,P=0.001],最终最小管腔直径较小[(2.14±0.22)%比(2.89±0.37)%,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最终最小管腔直径(OR:0.097,95%可信区间:0.013~0.694,P=0.020)为长期随访预后惟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CTO患者置人DES安全、有效.最终最小管腔直径可能为长期随访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急性下后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冠状动脉作为梗死相关动脉罪犯病变造影特点。方法60例明确诊断急性下壁、正后壁或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7±11岁。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临床特点:本组入选60例患者,男性占83.3%,女性占16.7%,男女比例5∶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01)。男女患者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878)。40岁以上者占绝大多数;(2)心电图特征:60例经心电图确诊的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中,55例合并右心室梗死,占91.7%;(3)冠脉造影特征:60例患者中1例为冠状动脉左优势型,4例拒绝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余55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均为右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在近段者18例(32.7%),其中15例完全闭塞,中段24例(43.6%),13例完全闭塞,远段5例(9.1%),1例完全闭塞;后侧支3例(5.5%),2例完全闭塞,后降支4例(7.3%),2例完全闭塞;锐缘支1例(1.8%),以右冠状动脉近、 中段狭窄或闭塞最常见(占76.4%)。在罪犯病变狭窄程度方面:轻、中度狭窄者5例(5.5%);重度狭窄19例(34.5%);完全闭塞33例(60%);(4)左心室功能:全组平均EF正常(60%±13%)。结论在急性下、后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冠状动脉作为梗死相关动脉最为常见。罪犯病变以近、中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绝经前女性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比2004-04至2007-12所有第一次因胸部不适而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前565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绝经前冠心病组280例,平均年龄(44.12±4.48)岁,绝经前正常组285例,平均年龄(44.24±3.48)岁,绝经后经冠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的患者为绝经后冠心病组721例,平均年龄(58.09±1.44)岁,分析其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结果:绝经前冠心病组与绝经后冠心病组相比,高血压(55%比66%)、2型糖尿病(15.0%比31.5%)和高脂血症(23.9%比37.4%)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均<0.05.绝经前冠心病组比绝经后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43.2%比2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则显著降低(20.4%比33.8%,P<0.001);左主干(2.9%比1.1%,P=0.048)和前降支近端(50.4%比38.6%,P<0.001)重度狭窄(狭窄≥90%)的发生率却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女性具有典型胸痛症状,冠脉造影常显示严重的冠脉狭窄病变,而且这些病变常位于左主干和前降支近端.  相似文献   
26.
血管内超声的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许多血管内超声新技术,极大的丰富了其应用,现着重描述血管内超声的新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27.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其在各种族均有发病,男女比例类似.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机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发作性胸痛于2008年5月7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90/120 mmHg(1 mmHg=0.133 kPa),平素血压控制尚可.入院时查体:血压115/70mmHg,心率70次/分,心肺未见异常.入院血常规白细胞5.44×109,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256×109,血沉15 mm/h,凝血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9.
患者 ,男 ,43岁。心前区持续疼痛 1 2 h入院 ,伴大汗及濒死感。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饮酒及吸烟史 ,无明显胸痛及糖尿病史。体检 :血压 1 2 0 /90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心率 1 2 0次 /min,律齐 ,未闻及杂音。右肺底少许湿音。心电图示V1~ 5、 、a VL导联 ST段明显升高 ,心肌酶明显增高。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给尿激酶 1 5 0万 IU溶栓 ,无再通表现。同时应用消心痛、心痛定、巯甲丙脯酸、倍他洛克、硝酸甘油、抵克立得、阿司匹林、肝素及利尿等药物治疗。于病后 1 3d病情稳定后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及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 …  相似文献   
30.
目的:为评价AVEMicroⅡ型冠状动脉内支架在冠心病(CHD)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1996年7月至1997年4月,82例CHD患者使用了AVEMicroⅡ型冠脉支架,在100个病变中,49个为B型病变,51个为C型。结果:本组共用125个支架,成功置人117个(93.6%)。AVEMicroⅡ型冠脉支架血管造影成功率为93/98(94.9%)。5个支架(6.1%)置入失败。其中1例出现支架从球囊上脱落但无并发症。并发症为1例出现亚急性闭塞,和1例非致命性AMI。无死亡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在对74/75(987%)成功病例进行的平均6.6±2.5月的随访表明,58例(78.4%)病例为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0至1级,16例2至3级病人15例为多支血管病变。6例(81%)有再狭窄,其中4柳成功行经皮经腔冠脉球囊成形术(PTCA),2例行CABG。结论:本组资料显示,AVEMicroⅡ型冠脉支架适合于复杂病变的支架置入术,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和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