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00篇 |
免费 | 369篇 |
国内免费 | 2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110篇 |
妇产科学 | 44篇 |
基础医学 | 317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877篇 |
内科学 | 547篇 |
皮肤病学 | 92篇 |
神经病学 | 119篇 |
特种医学 | 3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58篇 |
综合类 | 2030篇 |
预防医学 | 713篇 |
眼科学 | 44篇 |
药学 | 946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006篇 |
肿瘤学 | 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58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367篇 |
2013年 | 309篇 |
2012年 | 340篇 |
2011年 | 293篇 |
2010年 | 329篇 |
2009年 | 337篇 |
2008年 | 327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259篇 |
2003年 | 290篇 |
2002年 | 224篇 |
2001年 | 184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218篇 |
1997年 | 228篇 |
1996年 | 244篇 |
1995年 | 199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53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2篇 |
1976年 | 7篇 |
1960年 | 9篇 |
1959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患儿,女,25 d,因发热3 d伴反应差、呼吸困难6 h入院。入院前3 d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8℃,入院前6 h出现皮肤苍白、呼吸困难、拒乳、少尿。入院体查:T 38.8℃,P 200次/min,R 60次/min,血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测不出,一般状态差,表情淡漠,精神萎靡,皮肤灰白、花纹,双瞳 相似文献
92.
9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替代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以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HIE患儿3日龄、7日龄及应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14日龄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将7日龄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HIE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片治疗,通过观察体温、进乳量的改善、体重的变化以及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法(NBNA)进行评估。结果 3日龄时中、重度HIE患儿血清T3显著低下,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7日龄时重度组T3仍显著下降,应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NBNA评分、预后判定及进乳量的改善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重度新生儿HIE伴随甲状腺功能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恢复期(7日龄)甲状腺功能不恢复者应用甲状腺片替代治 相似文献
94.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 lasty,PVP)是近5年来在欧美兴起的一项微创新技术。有增加椎体强度、防止塌陷、止痛等作用[1]。临床上适合用于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血管瘤及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我院骨科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2月采用PVP治疗椎体转移癌共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3~75岁,平均56.3岁。病程40~240 d,平均119.2 d。均为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其中乳腺癌转移4例,肺癌转移8例,肝癌转移3例,鼻咽癌转移1例,食管癌2例,前列腺癌2例,甲状腺癌1例。均… 相似文献
95.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共对3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NFP方案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97.
严赛科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5):560-561
目的 对腹部超声检查在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腹部超声检查的技巧.方法 选取疑似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8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将腹部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6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82例,其中80例经手术证实,其余2例误诊;4例未发现结石者经造影检查证实胆总管下段结石1例,其余3例无明显肿块与结石.腹部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敏感度为98.8%,特异度为60.0%,准确度为96.5%.结论 在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具有实用、检查方便、安全无创等优点,在应用时应准确把握胆道解剖结构,熟练掌握改变体位的检查技巧,可不断提高腹部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8.
99.
<正>自动血液分析仪已在各级医院临床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缓解了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1]。血液分析仪种类很多,测定原理不尽相同,维护及保养各异,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保障仪器正常运行,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条件血液分析仪是精密仪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高,室内应清洁,操作台应无灰尘,温度恒定于1830℃。温度过低,会导致溶血不完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转化不完全,造成血红蛋白假性偏低,白细胞假性偏高。此外,悬浮于空气中灰尘粒会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