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李杏芬  严文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0):1572-1572,1576
患儿,男,因出生后7h心率增快入院。第1胎,足月剖宫产。患儿产前检查发现胎心快,疑胎儿窘迫而剖宫产,出生体质量3.1kg,无窒息及产伤,1min Apgar评分9分。生后一般情况好。母孕期体健,无服药史。体检:神志清,哭声响,面色红,口唇发不绀,心率180次/min,心律规则,未闻及杂音,双肺无湿哕音,下肢无水肿。入院后立即查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80次/min见图1。  相似文献   
12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小儿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心率160~300次/分,持续数秒至几天,如不及时转律,可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心原性休克。PSVT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多数患儿心动过速的发作有明确的诱因,如紧张、劳累、上呼吸道感染和运动等,部分发作原因不明。本文报道我院1993~2007年室上性心动过速45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3.
牛磺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肌重塑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磺酸(taurine,Tau)是可兴奋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是细胞自稳态的重要调节物质,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具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心肌细胞的钙浓度及抗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其对肝、肾、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已有报道,但对心肌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报道较少。我们采用心肌纤维化最为典型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纤维化早期阶段的影响,以明确其在抗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踝臂指数(ABI)在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本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例根据ABI分为ABI异常组(n=36)和ABI正常组(n=54)。测量ABI的同时测量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I异常组年龄、血压均较ABI正常组高(P〈0.05)。ABI与mALB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1)。ABI异常组的mALB阳性率明显高于ABI正常组(P〈0.01),两组间尿标本β2-微球蛋(β2-MG)阳性率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LB阳性组与mALB阴性组的AB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5)。结论ABI灵敏度高,可较好地及时、早期反映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肾小管损害程度,有利于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预防及逆转,简单易行,且较病理学检查安全,无创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5.
目前,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技术已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开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规方法封堵PDA需要建立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PDA-降主动脉的轨道。然而,对于PDA合并下腔静脉中断的患儿,无法通过以上途径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途径如经颈内静脉建立轨道进行封堵。但儿童经颈内静脉途径外鞘输送困难,成功率不高。本院选用第二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II)成功封堵1例PDA合并下腔静脉中断患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KD组患儿32例;对照组30例中分为两组:非KD发热组15例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健康组15例为健康体检患儿。KD患儿分别于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前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分析其关系。结果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4.40±1.31)%]与非KD发热组[(6.37±1.99)%]和健康对照组[(7.45±3.18)%]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6.88±2.50)%]明显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同时在KD急性期,血清IFN-γ、IL-4水平均明显升高,在IVIG治疗后热退2~3天无明显下降。且在KD急性期血清IFN-γ、IL-4水平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成负相关性(r=-0.838,P<0.01)。在静注IVIG后热退2~3天,血清IFN-γ、IL-4水平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4和-0.072,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体内Th1和Th2细胞的调控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7.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教育手法完成机能实验教学内容.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教育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临床实习病案的收集分析掌握机能实验相关(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的理论知识.结果:遵循临床实践依据达到了完成机能实验教学良好的学习效果.结论:循证医学在实验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P选择素(CD62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评价其在KD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36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17例非KD发热儿童为非KD发热组,17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同时KD患儿根据心脏彩超评定标准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6例)和冠状动脉未扩张组(30例)。KD患儿在应用阿斯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5~7 d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结果 KD患儿治疗前后的CD62P水平均较非KD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0.01),VEGF水平显著高于非KD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VEGF和CD62P在冠状动脉扩张组与未扩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治疗前VEGF和CD62P成正相关(r=0.49,P〈0.01)。结论 CD62P和VEGF参与了K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KD患儿中CD62P和VEGF成正相关,它们共同参与了KD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LC3在大鼠阿霉素心肌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初步证实自体吞噬(autophagy)参与了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阿霉素(ADR)组、阿霉素(ADR)+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肌病模型,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态及数量,检测心肌组织中Beclin-1含量及LC3含量。结果ADR组大鼠心肌组织自噬体的数量较对照组及ADR+3-MA组增多;ADR组心肌组织中Beclin-1水平及LC3含量均较对照组及ADR+3-MA组增高。结论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0.
郭迪斌  叶玉斓  严文华 《临床荟萃》2006,21(24):1793-1793
患者,男,46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2年,皮肤变黑6个月余,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双足底发麻、乏力,对称性。无头痛、恶心、呕吐、未予诊治,半年前出现全身皮肤颜色变黑,伴双足底麻木逐渐向上发展至双膝、双上肢及颜面部,伴胸闷、头痛、多汗,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伴针刺样疼痛,持续性,夜间为重,为进一步诊治入院。1年前出现双侧乳头肿胀,压痛明显,未予诊治自行缓解。起病以来,双下肢体毛明显增多。体检:体温37.6℃,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体形消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