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P选择素(CD62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评价其在KD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36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17例非KD发热儿童为非KD发热组,17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同时KD患儿根据心脏彩超评定标准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6例)和冠状动脉未扩张组(30例)。KD患儿在应用阿斯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5~7 d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结果 KD患儿治疗前后的CD62P水平均较非KD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0.01),VEGF水平显著高于非KD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VEGF和CD62P在冠状动脉扩张组与未扩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治疗前VEGF和CD62P成正相关(r=0.49,P〈0.01)。结论 CD62P和VEGF参与了K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KD患儿中CD62P和VEGF成正相关,它们共同参与了KD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2.
严文华 《大众医学》2012,(12):53-53
一个叫燕碧丝的女子的画燕碧丝,一位26岁的女子。她平时工作很忙,在一年间已换过两份工作。来到我这儿时,她正对第三份工作不满意。她想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23.
对我院1996-2003年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病变2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4.
郭迪斌  叶玉斓  严文华 《临床荟萃》2006,21(24):1793-1793
患者,男,46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2年,皮肤变黑6个月余,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双足底发麻、乏力,对称性。无头痛、恶心、呕吐、未予诊治,半年前出现全身皮肤颜色变黑,伴双足底麻木逐渐向上发展至双膝、双上肢及颜面部,伴胸闷、头痛、多汗,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伴针刺样疼痛,持续性,夜间为重,为进一步诊治入院。1年前出现双侧乳头肿胀,压痛明显,未予诊治自行缓解。起病以来,双下肢体毛明显增多。体检:体温37.6℃,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体形消瘦,  相似文献   
125.
例1男,10岁。江苏泰兴人,2002-07因“皮肤黄色瘤4年”入院。患儿于4年前在双肘、双膝、双手虎口等处出现芝麻大小黄色瘤样物,逐渐增多,并累及腘窝、双耳道。病后1年曾到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发现胆固醇升高,予低脂饮食及降胆固醇药物治疗3年,效果不明显而入本院求治。体检:T37.0°  相似文献   
126.
脑利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大量研究证实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心力衰竭时升高,而且升高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脑利钠肽可以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最近还发现在多种小儿心血管疾病中脑利钠肽水平均异常升高,表明脑利钠肽参与了这些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该文概述脑利钠肽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川崎病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总结小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5月收住的1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儿中,男9例,女8例,年龄为4月~15岁,平均年龄6.4岁。心率缓慢足共同的主要表现。病因:先天性7例,心肌炎6例,心内直视术后1例,封堵术后1例,胆心综合征1例,过敏性紫癜1例。先天性者,3例无明显症状,未予特殊处理,3例行永久起搏器治疗,随访结果良好,1例放弃起搏器,仍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后天性者进行对囚,保护心脏,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的治疗,4例可提高心率,6例行临时起搏器治疗。结论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归主要取决于病因、病程和阻滞部位。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起搏器治疗。  相似文献   
128.
对外感表证发生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热型为标志的层次病理结构,四时配六淫的时空发生结构,病证相关的演化发展结构,升降出入失调的发病机理四个方面,探讨外感表证发生的若干问题,认为治疗表征,宣发,透达,发汗皆以透邪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9.
牛磺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肌重塑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磺酸(taurine,Tau)是可兴奋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是细胞自稳态的重要调节物质,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具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心肌细胞的钙浓度及抗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其对肝、肾、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已有报道,但对心肌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报道较少。我们采用心肌纤维化最为典型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纤维化早期阶段的影响,以明确其在抗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目前,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技术已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开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规方法封堵PDA需要建立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PDA-降主动脉的轨道。然而,对于PDA合并下腔静脉中断的患儿,无法通过以上途径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途径如经颈内静脉建立轨道进行封堵。但儿童经颈内静脉途径外鞘输送困难,成功率不高。本院选用第二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II)成功封堵1例PDA合并下腔静脉中断患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