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筛选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外泌体蛋白,分析其生物学过程及功能,以期为早期临床诊断KD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KD患儿(n=13)纳入KD组;同期选取因细菌感染入该院治疗的患儿(n=13)纳入感染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全血,离心后获得血清标本,超高速离心提取外泌体,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清外泌体蛋白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绘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像,通过靶向蛋白组学技术验证特有蛋白。结果 两组共筛选出131种差异蛋白,其中27种蛋白为两组共有。48种蛋白为KD组特有,其中上调蛋白23种,下调蛋白25种。这些蛋白作用于补体和凝血级联、MAPK信号通路。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验证显示,KD组中FGG、SERPING1、C1R、C1QA、IGHG4、C1QC蛋白可定量。29种蛋白仅在感染对照组中表达,其中上调蛋白12种,下调蛋白17种。感染对照组中通过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验证可定量4种蛋白,分别为VWF、ECM1、F13A1、TTR。两组分别绘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像,KD组中FGG及C1QC与其他蛋白互作关系紧密;感染对照组中VWF与其他蛋白互作关系紧密。结论 急性期KD患儿血清外泌体蛋白FGG及C1QC有望作为早期诊断KD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检测蛋白FGG、C1QC及VWF可能有助于病因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173例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D,I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尽早诊治、评价IKD及疾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IKD 17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IKD患儿发热持续时间长,发病年龄偏小,男性多见,以春夏季发病为主;(2)173例患儿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临床指标,发生率依次为:口唇干裂64.7%、结膜充血59.0%、皮疹53.2%、杨梅舌46.8%、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指(趾)蜕皮均为38.2%、肛周脱屑37.0%、手足硬肿26.0%、卡疤红肿13.3%,以发热、口唇干裂、结膜充血较常见;(3)IKD患儿急性期CRP明显增高、ESR明显增快、血小板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血红蛋白降低等急性炎症表现,以CRP改变率较高;(4)急性期出现CAL或不明原因前白蛋白进行性消耗、合并MP感染等均有助于IKD诊断;(5)IVIG及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仍是治疗IKD有效药物。结论IKD发病时因缺少主要症状而易被忽视延误诊治,当出现KD主要临床特征之一,伴随血炎症指标显著改变,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同时有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抗MP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等,均需警惕IKD可能存在。尽早应用IVIG及阿司匹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3.
你有边开会边乱画的习惯吗?会不会一边打电话一边随便乱画,或者一边沉思一边乱画?是否曾因乱涂乱画而被同事怀疑过不正常,是否有时自己也会被画出来的内容吓一跳?  相似文献   
14.
牛磺酸抑制新生大鼠心肌重塑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牛磺酸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及对I/Ⅲ型胶原比值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探讨其在体外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磺酸,用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量,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SDS-PAGE电泳测胶原I/Ⅲ型比值。结果 100mmol/L、200mmol/L牛磺酸用药24h和48h及50mmol/L用药72h后能明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I/Ⅲ型胶原比值明显下降。结论 牛磺酸能通过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降低I/Ⅲ型胶原比值起到抗心肌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在急性中毒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1例急性中毒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HD+HP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HD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好转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和对血细胞影响。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小分子的清除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中大分子的清除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血红蛋白、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HD治疗急性中毒中疗效优于HD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al septaldefect,VSD)的实践,分析其适应症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8月—2010年8月,共25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其中成功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513±3.35)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 gra-phy,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5.38±1.78mm)(3.59mm),随访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和胸片。结果 25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6%。术后出现微量残余分流1例(〈1.5mm),轻微和轻度主动脉瓣膜返流各1例,间歇性高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1例,交界性逸搏心律1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VSD,近期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中、远期疗效的评价尚需扩大样本量和多中心的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盛夏时节,对于孕妇来说尤为难熬,一是自身由于妊娠的需要,在形体和生理功能上都发了很大变化,使得她们的机体代谢率增大,容易疲劳;二是人体为适应气候的改变,不得不增加了皮肤的血液流量,以利于循环散热。这样,内脏器官,特别是胃肠道的血供就会不足,使得食欲下降,营养物质摄入就会减少。而夏季出汗也很多,人体的电解质和能晕代谢就容易出现紊乩,影响到脑神经的活动,就会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睡眠,就会影响列孕妇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